【與荒野趴趴走】

十八尖山~ 讓我們輕輕鬆鬆看蕨去1/紫燕蝶

【與荒野趴趴走】

十八尖山~ 讓我們輕輕鬆鬆看蕨去1/紫燕蝶

謝瑞珍(紫燕蝶)

 圖陳淑慧(鵁鵻)謝瑞珍(紫燕蝶)

 活動地點/高峰植物園

 日期2020年9月19日


談到「蕨」,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小時候説的「珠珠卵」(鐵雞蛋)了,童年扮家家酒時總會去找是「珠珠卵」,當時長輩傳授的祕笈是只要先「珠—珠—珠」的叫完後再拔植物,就可以找得到。直到長大之後才知道原來會長「珠珠卵」的是腎蕨這種蕨類的塊莖。

蕨類在臺灣幾乎是無所不在的,不過我們總是對她是那麼熟悉卻又陌生,因為她也可以食用,像是山蘇和過貓,是我的美味菜肴的名單之一;但要叫出路邊的蕨類名字卻就要支支吾吾了。

很幸運的,桂花學姊這次願意出來擔任召集人,帶著大家認識十八尖山的常見蕨類,我們從中學習了許多辨識的技巧,但其中更大的收穫就是能靜下心來欣賞她低調的美麗,尤其她那細緻的葉脈和那淺綠、翠綠、深綠各種不同的綠,讓人看了好放鬆、好療癒。

此次參加的民眾也有從臺北來的荒野夥伴,她對這次蕨類這個主題也很感到興趣,所以就報名參加這次活動,我們也交換了一些心得。許多家長對於此次活動都覺得很有趣,箭葉鳳尾草可做青草茶,南洋山蘇可以食用,芒萁和海金沙早期可以做鍋刷,腎蕨和鐵線蕨可以美化環境……等等。可見得,蕨類和我們是息息相關的。這次的活動果然是讓我們「輕輕鬆鬆看蕨類」,而不會覺得很累啊!

透過這次和荒野夥伴們合作無間的解説,希望將這一份喜愛蕨類的熱情能感染給在場民眾,使更多的人能除了認識蕨類、更能欣賞她的美,更進一步的能愛護、保護她們的環境,衷心希望讓這在侏儸紀時代以前就存在的植物能永續生存下去。

召集人:桂花(楊婉治)

第一組解説員:紫燕蝶(謝瑞珍)、四破魚(林怡孜)、鵁鵻(陳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