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24週年慶】還我「黃金水鄉」本色

【荒野24週年慶】還我「黃金水鄉」本色


日期/202111月14日

文/梁志豪雪山)

圖片雪山,魚狸,小麥,地衣 

地點/南埔

慶祝荒野24歲,大坪組以還我「黃金水鄉」本色定觀來響應荒野人在11/14大家一起做一件有意義的活動。我們走在滿是綠油油的稻田中,享受農村恬靜之美,看看百年水車、百年古厝及百年水圳等,享受美好的一天。

本次定觀由富文學造詣的學姐地瓜葉及學長大白鷺,沿途為我們作生態解說,所有參與者沿路淨山、淨水圳垃圾,讓身邊的生物棲地能夠保留原貌,還給大地一個乾淨的空間。 

地瓜葉為大家解說北埔鄉南埔村的歷史背景,用心準備了圖片、親自繪製圖文和大家分享。

先介紹南埔的地理位置,再用說文解字的方式,介紹和這邊有關的名字,像是大坪溪的「坪」、南昌宮的「昌」等,帶到水文、地理、人文,非常有意 思,也讓人容易記憶的解說。

原來南埔的「埔」象徵美好的意思,這邊曾經是富饒的穀倉,填飽了好多人的口腹。 

走在較後面的我們,時不時就忍不住停下開啟定觀模式,大白鷺熱心地向我們介紹竹柏,樹皮黑褐色,葉脈為平行脈跟竹葉類似,葉子搓揉後有芭樂的味道。竹柏是新竹縣的縣樹,寓意是「松柏常青」。大白鷺還提到竹柏是有高經濟價值的樹,是良好的木材,能長到很寬大,但幾乎皆被砍伐光,所以很少看到高齡的樹 

鎮是客家人對土地公的稱謂。在百年水車入口處的就有座伯公廟,這座伯公廟,同時供奉著水頭與河底伯公,原本水頭伯公和河底伯公各有各的土地公廟,分別供奉。多年前的一場颱風來襲,原本地勢較低的河底伯公差點就要被大水沖走了,居民緊急的擲茭,取得河底伯公的同意,搬遷上來和水頭伯公一同供奉,後來居民也幫兩位伯公興建了土地公廟,兩位伯公從此便一起在這兒庇祐著南埔社區。 

地瓜葉及秋月學姊敘述著南埔水圳的故事: 南埔在北埔的西南邊,面積有80餘公頃,有一條水源清澈的南埔百年水圳貫穿其間,早期是北埔的米倉。這幾十年來由於南埔水圳淤積,農業沒落,人口不斷外流,農田廢耕、休耕嚴重。

2009年,南埔村的村民為了讓祖先曾引以為傲,由百年水圳串連起代代歷史與生活記憶的黃金水鄉「起死回生」,他們集體決定全村休耕一年,用一年的時間將水圳徹底修繕,由四位年齡加起來接近300歲的老農夫用一年的時間,鑽進每一條狹窄的隧道,一剷一剷以人工方式清除那些無法使用機具清淤的隧道淤泥,將南埔水圳重新帶回了一百年前的榮光歲月。 

第一次見識到可愛的羅漢松種子,如大白鷺所言,像極了光著頭身穿紅色袈裟的「羅漢」!把他擺在這,望著湖、望著遠方的山,別有一番風味!

羅漢松,分公母,這是從母樹上摘下來的,只有母樹會長出「頭」,聽說這果實其實可以吃,但應該不是很好吃,不然應該都被鳥兒吃掉了! 

走到南昌宮的路旁,大樹上有許多槲蕨依附在其上,地瓜葉帶我們看其中一個容易定觀槲蕨的樹,這棵樹上我們可以清楚看到不同階段的槲蕨葉形。黏在樹上的是收集葉,收集葉的葉形較寬,不完全平貼在樹上,沒黏住的部分像是哆啦A夢的口袋般,能夠接住大樹落下的葉子或昆蟲,將這些腐質當成是法寶,藉以吸收養分幫助自身成長。收集葉會先由翠綠轉為枯黃,接著掉落,落下後的樹上能夠看見像兔腳蕨的般絨毛的莖塊爬在樹上。

而嫩綠的繁殖葉,會由莖上抽出長高,像羽毛般,葉背上的孢子隨著秋風而散播至各處。

槲蕨的美麗姿態和特殊的兩形葉難讓人不駐足停下,我們就這樣一群人圍繞著他,看著他在金黃秋風中舞動,並把他翠綠多姿的樣貌裝進鏡頭裡。 

活動結束,吃著社區幫我們準備的菜包跟西瓜,心中充滿感謝,感謝籌備這個活動秋月、地瓜葉學姊及南埔社區的每個人,除了對這片大地有了更多了解,並知道很多人都在努力讓整個環境變得更好,這真的是很棒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