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地球倡議-神秘鄰居原來是你】珍愛霜毛蝠

珍愛霜毛蝠

撰文|邱筱君(四角銅鑼)

圖片|大俠、四角銅鑼

地點|六燃大煙囪下的家(新竹市東區建美路38號)

日期|2022年5月28

 在建美路上有一排眷村社區,現在被稱為「六燃」「大煙囪」「大煙囪下的家」如今成為展覽空間,最左側的房舍是目前唯一可以親手摸到煙囪的房舍。大煙囪高60公尺,約20層樓高,在1943年代蓋好、附近都是農田時,大煙囪就像101一樣的標的建築。煙囪上面是有一個洞一個洞的,就是二戰時期,很多次被子彈打到留下的痕跡,當時工廠是主要攻擊目標,應該是要第一個被炸掉,但因為新竹的特產是什麼?「風很大」有說法是說炸彈投下來時,就因為風太大偏移炸到旁邊農地了,今天才有機會保留大煙囪的建築。

  當時眷戶有養雞貼補家用,雞舍有屋中屋,是因為曾有果子狸,就是鼻子白色的白鼻心,一天一隻把3隻雞吃掉了。雞舍旁就是雞隻生蛋的地方,今天有1顆蛋,是老母雞生的924顆蛋。致軒認得出來,原來是致軒從小養在家中陽台,今天1月才退休,就把牠從家中帶來養老。空間中承受陽光雨淋的野菜也成為雞舍的飼料,小朋友就一起壓碎蛋殼、拔草來餵雞。

  霜毛蝠是全台灣只有新竹大煙囪這邊才有,有位妹妹問為什麼霜毛蝠就會住到這裡?可能就是因為以前的這附近都是農田,前後這個煙囪是最高的標的,所以霜毛蝠就認著煙囪,住在裡面跟旁邊。「那牠要飛很高才能從煙囪出來嗎?」原來煙囪有縫隙,可以供霜毛蝠出入。保溫團隊曾觀察到裡面有上百隻,今年數量變少,就是因為剛說這裡去年開始做整修工程,霜毛蝠棄巢,很多都跑去外面人家的鐵皮屋波浪狀的縫隙中。而前幾個禮拜就發現有7隻趁梅雨季,趁著大雨前飛回來。交大資工團隊放置相機,可以即時監測煙囪內的霜毛蝠影像,很方便的用手機就可以觀察。以後這邊整修工程結束,環境復原後,看明年會不會再更多。一位弟弟發問:「裡面住的都是女生唷?」因為會回來的都是霜毛蝠媽媽,4月回來這邊生寶寶、照顧寶寶,到9月前把這裡當作坐月子中心。從5/29的即時影像還可以看見剛出生的幼蝠:蝙蝠媽媽飛出煙囪覓食,留小蝠在煙囪裡,小蝠毛還沒長齊、光溜溜的畫面。

  我們先看蝙蝠生態介紹的影片,有沒有吸血鬼原型的吸血蝙蝠?有舔食牛羊血液的,但是台灣沒有這種蝙蝠。台灣的蝙蝠有38種,每種長相都不一樣,主要都是吃蟲,也有吃花蜜跟吃水果的蝙蝠。最大的狐蝠只有在花蓮龜山島、綠島有,牠很大,翅膀打開可以到100公分。而我們今天的主角──霜毛蝠就是吃蟲的。

  現場有霜毛蝠標本,最小的大概1個月大,小小隻的出生1個月,身體已經長出短短的硬毛,牙齒、眼睛已經長差不多了,然後牠們在冬天的時候就可以跟媽媽一起回去山上或是其他地方。現場還有一罐夜明砂,其實就是蝙蝠大便的美稱,也是中藥材,吃了聽說眼睛會變好,提醒現場的小朋友,小心用眼過度、看電視看到近視的話,就要吃蝙蝠大便。有個放大鏡,可以觀察蝙蝠大便裡面會有一些亮亮的昆蟲的殼。

  小朋友問:「那撿到蝙蝠怎麼辦?」例如有蝙蝠昨天晚上沒有吃飽,掉到地上,可能會被貓咪抓走或車子不小心撞到,我們要趕快把牠救起來,「那我們可以用手去撥嗎?」雖然牠不會主動咬你,但是牠還是野生動物,身上可能會有一些疾病、病毒跟蝙蝠共處,避免不小心轉移到人身上,所以要戴手套。再看他的翅膀傷口或破損,再來看牠的肚子,肚子扁扁的話就代表他好餓;如果是圓圓的話,牠吃飽了,沒有很餓。平時用麥片將麵包蟲養的胖胖的,再將麵包蟲拿到蝙蝠的嘴巴,讓蝙蝠吸食蟲子的汁液,曾經有社區的小朋友,參加過六然大煙囪的活動後,發現社區中庭怎麼有塊抹布會動,原來是剛出生的蝙蝠,就把他餵飽了之後放養。

  霜毛蝠什麼時候回家呢?放養最好是白天還是晚上?因為蝙蝠是夜行性的,撿到的蝙蝠讓牠吃飽了,我們要在戶外開闊的地方,選在晚上牠睡醒了吃飽的時間,牠會先看附近有沒有敵人或是附近是不是很空曠,可以飛得比較安全,再飛回家。而可以飛很遠,沿著頭前溪飛到南寮漁港,只是飛行要花很多的力氣。

  大煙囪內蝙蝠今年可能只有10幾隻,因為牠們搬家搬到附近的蝙蝠屋或是鐵皮屋裡面,所以蝙蝠的數量會越來越少,現在看到牠們要珍惜。煙囪旁邊有建功國小學生畫的蝙蝠屋,傍晚6:30我們一起去數蝙蝠,大概等到6:50,蝙蝠屋及民宅鐵皮屋縫隙的霜毛蝠陸陸續續飛出來覓食,三個點加起來共有308隻的蝙蝠。

  原來對蝙蝠有許多誤解,透過這次活動認識蝙蝠是唯一會飛的哺乳類,不但對人類無害,也是會找好地方育雛的好媽媽,還會吃蚊子、幫助植物的生長與環境的改善。原來大煙囪除了日本建築歷史、眷村生活文化,很特別的就是霜毛蝠生態特色。

圖1.活動開始前先分2組 

圖2.可以摸到大煙囪的房舍 

圖3.大小朋友一起壓碎蛋殼餵雞補鈣 

圖5在大煙囪的家及民宅中數蝙蝠 

圖4.認識蝙蝠生態及救傷 

圖6.今天志工在3個點總共數到308隻蝙蝠 

感謝:交大六燃保溫計畫團隊:蔡乙慈、沈致軒;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古禮烘(谷裡風)、陳錦榕(紅綿羊)、陳嘉祥(卷尾)、羅玉芳(山茶)、曾淑芳(古古丁)、劉子寧(鵝掌柴)、陳冠翰(環頸雉)、許永祺(碌硞馬)、邱筱君(四角銅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