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換肉率

有人提出不認同Cowspiracy畜牧業的陰謀(紀錄片)的看法: 裡面唯一我不認同的是從1:10:00到1:14:00,他提到後院農場經濟並採訪一家養鴨人家,事後再換算換肉率大概是1:100;這裡有非常大的謬誤: 1. 這不是專業養殖場 2. 他的計算完全根於錯誤的數據,我上網查到養鴨繁殖場的紀錄(這裡看http://www.miobuffer.com.tw/mlfc/summary/tech1.htm),一隻鴨到成熟期約20周,裡面提到鴨是貪食性鳥類必須控制其食量,而平均每隻食量為每日132.44g,將公鴨母鴨20周的體重相加除以二--(3.4+2.03)/2=5.43/2=2.715,一隻鴨長到20周可以吃總共花費18.536公斤的飼料,也就是說換肉率為2.715:18.536=1:6.827,是'一比六點八倍,而不是影片所說的一百倍。

我敬佩這個人為了環境為了地球做了這麼多的採訪,我也認同應該停止這種破壞性的畜養,可是當影片引用錯誤的數據的時候,這種為了拯救地球的立場卻轉變成素食者對肉食者的恐嚇及控訴,這真的非常可惜。

我想您在某些程度上誤會了,不過誠如您所言,這是肉食者在面對真相或被質疑時很常有的抵抗心態:

「比起99則強而有力的論證,1則略顯薄弱的敘述便會被窮追猛打,並將前述的事實予以推翻或忽視」;

然而就像不吃動物製品這件事不是做或不做、0或1的非黑即白,而是每個人若能循序漸近地逐步調整或減量,都能有超乎想像的成效。

先回歸正題,您回覆的這麼認真,想必您對影片的內容一定還有印象,我們複習一下影片從 1:10:00 - 1:14:00 的內容,在01:06:00-01:07:00時提到只要把餵給動物吃掉的,全球豆類穀類產量的50%的這些食物拿回給人類,可以供養120-150億的人口,且以永續性的角度來說,地球的環境是無法持續供應每人每天255g的吃肉需求,1:08:16「概略」估計,也許每人每週1-2 Oz的肉和乳製品的話也許有那麼一點機會,因此對肉及乳製品的需求減少後,吃肉的人可以自行在後院少量養殖--也許會是個可行的方法,既然是後院養殖(Backyard farming),其換肉率顯然不能與您引述的集約化養殖相比(以各種手段最大化經濟動物的產值,包含限制動物做不必要的運動造成的耗損、成熟後每日定時灌食(填鴨育肥) 、修剪鴨嘴、發育較差者予以淘汰、在成長趨緩後即刻上市殺掉、公母鴨的比例(因公鴨有時性慾旺盛干擾下蛋及生長)、放水放飼料的時間點、鴨舍降溫通風照明系統等),另外就我的瞭解,對被吃掉的動物來說,換肉率的FCR=單位飼料使其「增加」的體重,用來評估養殖時的經濟成本(飼料)與產值(增加體重)的效益。

我參考您引述的資料為例,以公母平均來說,從初生至20週被屠殺時其體重增加2.67kg,累計飼料14.125kg,FCR = 5.3 (用每日平均飼料計算的話則接近5.8)。

然而換肉率沒有告訴我們的是:

其一,成鴨的體重中的骨質、毛、及部份內臟不計入可食範圍;

其二,飼料中並非所有成份皆為農作物(為了供應不同時間的鴨而調配,並包含魚、骨等成分)

也就是說,換肉率在定義上比起環境永續,其實更接近評量成本效益的指標。

事實上,簡單以Wiki提供的資料來看,有效率的集約化管理,各種經濟動物的換肉率大致都在8以下,然而儘管有這麼先進的養殖技術,現今的肉食需求仍然是以非常快的速度在消費地球,而影片拍攝的其中一戶人家的後院養殖的個案參考資料(非集約化養殖、鴨齡52週已超過熟齡體重幾乎沒有增加等),是否真的能滿足人對肉的索求無度?也提供另一個角度讓有興趣的人能有初步概念。我不認為這是在恐嚇或控訴肉食者,而導演的心境轉折也著重於陳述他一直以來忽視的真相:「人為了自己的肉食慾望造成無辜動物的痛苦」,表達「若屠宰場的窗是透明的,大概會有很多人不願意吃動物了」這樣的心境,因此,吃肉也不再僅僅只是永續性的問題了。 也謝謝您認真看完後的回應。

**附上影片《畜牧業的陰謀 精華版(李奧納多監製) COWSPIRACY 》

#Environment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