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Cher

Wang, Cher, 1958- 王雪紅 HTC (High Tech Computer)

mother: 楊嬌 (died March 2011)

daughter of 王永慶

sister of Winston Wen-Yang Wong (王文洋 1951- )

sister of Charlene Wang (王雪齡 1949- ), First International Computer Inc (大眾電腦), a maker of motherboards.

husband: 陳文琦 (1955- ) http://en.wikipedia.org/wiki/Wen_Chi_Chen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er_Wang

http://www.nytimes.com/2008/10/27/technology/companies/27wang.html?pagewanted=1

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bizfocus/archives/2008/11/02/2003427584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w/2008-11/04/content_10305321.htm

王氏創業人:王雪紅、王文洋、王雪齡、王文祥

2008年11月04日 15:50:46 來源:千龍網

“經營之神”謝世,舉島皆哀。在長壽的一生中,王永慶用極度的辛勤和超人的智慧締造了一個令人為之敬仰的石化帝國,對于臺灣經濟的發展影響舉足輕重,更成就了一段後人難以企及的商業神話。

在經營管理思想層面,王永慶同樣有著足以垂范的建樹。從“止于至善”的原點出發,王永慶積極尋求企業的“合理化管理”,以此解決企業發展源動力的根本性問題;同時積極謀求產業全局的多贏架構,致力打造一個更為和諧的產業環境以及更有競爭力的產業體係;在此基礎上,他還把企業運營的績效目標和社會目標有效結合在一起,積極推動企業和社會的一致發展……這些寶貴的經營管理智慧正日漸體現出其普適性的社會價值。而王永慶終其一生,始終堅持的“勤勞質樸”的品質,更成為有志于創業的青年人的必修功課。

在王永慶的眾多子女當中,不乏在臺塑集團內部接受歷練的經理人──從基層做起並負責執守相關具體業務,進而成長為企業的管理核心。然而更令人稱奇的是,在王永慶的言傳身教下,其他幾個子女也先後走上了創業之路,在各自的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一家兩代人,皆為創業家,在事業之外,王永慶又為世人奉獻了一段關于創業傳承的神話。

王雪紅:

在IT領域復制父親輝煌

女,生于1958年。1981年畢業于柏克萊大學,取得經濟碩士學位。1982年進入大眾計算機PC事業部,任大眾電腦PC事業部總經理 1988年創立威盛電子。1997年創立宏達,現任臺灣威盛董事長、宏達國際董事長、建達國際董事長、全達國際董事長。丈夫為陳文琦,有"臺灣女首富"之 稱。

王雪紅,這個被公認為“最像父親王永慶”的三女兒,在IT領域一手復制了父親的輝煌。

1982年從美國學成歸來之後,王雪紅曾先後在二姐的大眾電腦公司和父親的臺塑上班。但是王雪紅一直堅定地認為,唯有創業,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價值。

1988年,王雪紅將母親送給自己的一套房子拿去抵押,借款500萬開始了創業生涯。王雪紅用這500萬建立了威盛電子,一頭鑽進了IT領域。由于之前在大眾電腦工作的經歷,威盛自成立開始,就把目標定在IT產業鏈的上遊,從芯片組入手,並逐漸擴展到IT產業更為核心的領域 ──CPU。

IT產業的快速發展也為王雪紅提供了足夠寬廣的發展空間。自芯片設計始,威盛集團不斷向相關領域擴展。到目前為止,威盛集團參與投 資的公司已經超過30 多家,涵蓋了IT產業從基礎技術開發、底層產品設計、整機生產、銷售通路等不同的環節。在威盛集團下轄的各個企業中,威盛電子已經成為全球范圍內極少數能 夠和Intel、AMD競爭的芯片廠商;專注于智能手機研發和生產的宏達電子穩穩佔據全球智能手機產業的頭把交椅,目前也是臺灣的股王;研發網絡芯片的威翰也開始賺錢;半導體封測廠立衛科技也已能穩住……更引人注目的是,王雪紅在IT產業鏈上下遊布局的縱橫捭闔,無法不讓人聯想起王永慶憑借臺塑集團一己之力整合臺灣民營石化產業的經歷,以及“創業就創大格局”的風格。

而憑借企業運營的成功,王雪紅多年來一直佔據著“臺灣女首富”的位置。 2005年,王雪紅以當年唯一華人女性的身份榮膺“亞洲之星”。而在臺灣,王雪紅則被看作新一代創業家的典范。坊間流傳的一句“生女當若王雪紅”,不僅是 對王雪紅創業成就的充分肯定,也是對王永慶子女教育成功的最充分肯定。

王文洋:

創業之路從45歲開始

在兄妹幾人之中,45歲才開始走上創業之路的王文洋算是最晚的。

幼年時候的王文洋因為學習成績異常優異而被稱為“神童”。13歲前往倫敦讀書,17歲考入倫敦大學皇家學院攻讀物理,20歲大學畢業並獲得英國國防部獎學金,24歲已經獲得企業管理碩士和化工博士兩個學位。

1975年學成歸來,王文洋加入臺塑。一入商途,王文洋便展現出出眾的商業才華。他先後建立了南亞塑膠公司、南亞科技公司,並擔任這兩個公司的總經理。此外,通過對于南亞科技公司的出色運作,王文洋為臺塑集團進入科技產業奠定了基礎。

1995年,王文洋離開臺塑,受好友田長霖邀請前往伯克利大學任教。然而,父親的耳濡目染以及20年的從商經歷在王文洋心中留下了一個重重的心結,他覺得,只有在商海中浴火重生,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價值。

憑借自己在商海多年積累的人脈關係,王文洋籌集到6億美金,決定以自己最為熟悉的塑料和電子結合的領域作為突破點。1996年,宏仁集團在廣州正式創立,1996年7月,宏仁電子、宏育塑料在雲埔破土動工。到2006年,宏仁集團已經發展成為營業額為9億美金、資本額為2.25億美金、橫跨塑料/電子兩大領域、數項產品技術達到世界頂級水平的實力集團。

如今,宏仁集團已經到了發展的一個關鍵階段。為了贏得充足的資金流以擴大產能,王文洋正在籌劃集團旗下幾家子公司的上市工作。“高科技、高品質、高投資,我們已開始就決定在大陸要做長期的發展準備,也許要達到理想的收益和回報需要的時間比較長,但這是我們的目標。我們希望能夠腳踏實地的去一步步去接近這個目標。”王文洋堅毅的目光像極了父親。

而業內對于王文洋的評價是:將文人的知性和商人的進取完美結合在一起,堪稱一代儒商。

王雪齡:

從代銷開始締造PC帝國

女,出生于1949年。1979年,王雪齡與簡明仁夫婦成立大眾電腦公司,1991年8月,大眾電腦公司股票上市,目前,大眾電腦集團擁有90多家企業,資產總額與營業收入均突破1000億元新臺幣,成為臺灣大型企業集團。

在王永慶的幾個子女中,王雪齡是最早踏上創業之路的。

80年代,個人電腦開始興起。看準這個機會,1980年,王雪齡和丈夫簡明仁用僅有的2.5萬美金創立了大眾電腦公司,代理美國PRIME公司的超級迷你電腦。由于經營有方,王雪齡夫婦迅速積累起第一桶金。1985年,大眾電腦開始向上遊擴展,進入電腦的制造環節。隨著臺灣個人電腦市場的快速擴大,大眾電腦依托精準的產品策略打開局面,迅速成為臺灣電腦業界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廠商。

此後,隨著3C融合趨勢的展現,大眾集團也開始向相關領域擴展。到如今,大眾已經成為以臺灣和大陸為核心、業務遍及美國、亞洲和南美的全球性企業集團。在業務上,大眾以3C產品制造為核心,同時涉及電子電器、塑膠加工、出版、印刷、資訊服務、建築、工程技術、廣告、商業、投資控股等領域。其中,在電腦領域,有大眾、國眾、新眾及廣告三希集團共同構成3C制造產業群;在通訊領域,有大眾電信、神乎、眾通、訊眾等科技公司形成的通訊產業群;由岱生科技、眾工科技以及網眾電子商務等10多家關聯企業組成的軟件網絡零組件產業群。目前,大眾集團在全球范圍共擁有90多家企業,資產總額和營業收入均突破1000億新臺幣,成為臺灣科技界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廠商之一。

和父親的沉穩不同,王雪齡的性格直率甚至有些衝動,但是丈夫簡明仁卻極有耐心,兩人的結合正好互補。在大眾集團,王雪齡主管經營,簡明仁主抓技術,兩人默契的配合共同奠定了大眾成功的基石。在臺灣商界,王雪齡和簡明仁被人們稱為“天生一對”,與其妹王雪紅和妹夫陳文琦一樣,是令人艷 羨的商海情侶組合。

王文祥:

創業,在路上

生于1966年,王永慶的小兒子。9歲的時候便被送到美國讀書,之後就一直待在洛杉磯。40歲那年,自己出資收購臺塑集團在美國的JM塑膠公司,目前為美國JM公司執行總裁。

王文祥是王永慶的小兒子。如今,像他的幾位哥哥姐姐一樣,王文祥也開始走上了創業之路。

從小就和母親離開臺灣,王文祥到現在為止大部分時光也是在美國度過的。大學畢業後,他也就順理成章地進入臺塑美國。從底層做起,王文祥迅速展示了遺傳自父親的經營才華,將臺塑美國打理得井井有條。1990年前後,王永慶由于建設六輕的問題來到美國住了一年多時間,這也是王文祥和父親交流最多的時候。據王文祥後來回憶,這段時間,父子倆幾乎每天都會待在一起,王文祥也得以向父親請益管理和經營上的種種感悟。

2004年左右,經得父親的同意,王文祥從銀行借款,將臺塑美國(JM Eagle)收入麾下,並從此開始了自己創業的歷程。但是也就在此時,王文祥遭遇了人生最大的一次磨難。 2005年11月,他被查出罹患鼻咽癌,不得不經受漫長而痛苦的治療過程。但令人驚奇的是,在王文祥離開公司治療的半年時間內,公司營收增長高達30%,利潤翻了兩倍。對此,王文祥說這是神對自己的眷顧。

王文祥坦言,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自小便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如今,這種壓力仍在,不過已經從對外人眼光的壓力轉化成對于員工和合作夥伴負責的壓力。在之後的路上,他會繼續努力,把父親留下來、現在已經屬于自己的產業真正做好、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