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為,新開的店只要裝潢漂亮、商品夠吸引人,就能一開幕就人潮滿滿、排隊到門口。事實上,這種情況極少發生。除非你願意砸下大量預算,做一個不符合長期利潤的行銷活動,才能短暫製造大排長龍的假象。但這種短期操作,對品牌長遠經營並不一定划算。對多數創業者而言,開店的成長一定是一步一步累積客人、一步一步建立口碑,沒有捷徑。
那麼,對一家新開的店來說,到底需不需要往外「跑攤」呢?這裡的跑攤,指的是參加市集、婚禮派對、企業活動或其他臨時邀請的場合。我的建議是:只要有曝光的機會,就應該盡量爭取。原因很簡單,新品牌最缺的就是「被看見」,而每一次外出的活動都是一次讓更多人認識你的機會。
當然,對於剛開店的老闆來說,店內的工作早已忙得不可開交。第一年要學習的事情太多,包括製冰流程、銷售技巧、顧客服務、庫存管理等等,每一個細節都需要時間磨練。所以建議在開店初期,仍然以店面營運為優先,先把內部流程練到駕輕就熟,才能有餘力往外跑攤。
但當店內營運逐漸穩定後,如果有人邀請你參加外部活動,能去就盡量去。因為跑攤不只是單純賣產品,更是一個交流平台。你可以在市集上認識其他商家,觀察不同的市場動態,甚至找到潛在的合作夥伴。很多合作機會,往往不是在店裡等來的,而是主動走出去創造的。
另外,跑攤也是一種「練功」。第一次參加市集,你可能覺得搬設備麻煩、流程混亂、布置辛苦,但隨著次數增加,你會越來越熟練,學會如何快速收攤、如何佈置攤位吸引客人,甚至找到更有效率的運輸方式。相反地,如果總是待在店裡,很少外出,偶爾跑一次市集反而會覺得特別累、手忙腳亂。
值得注意的是,市集和店面不同,它們非常重視「現場氛圍」。攤位的裝潢、產品的擺放、品牌形象的呈現,都需要花心思設計。並不是把冰淇淋或產品帶去擺上桌就能吸引客人。如何營造視覺亮點、如何與現場客人互動,都是需要技巧的。越早開始練習,未來就越能駕馭不同場合。
總結來說,新開的店第一年以店內經營為主,但不要忽略外部曝光的重要性。當內部流程穩定後,就應該把握每一個邀請與機會,積極參與外面的活動。因為品牌的成長,從來不是坐在店裡等來的,而是透過一次次的嘗試、學習和交流,一步一步累積出來的。越早啟動,越能在市場中搶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