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角「暴亂」

大年初一晚,旺角街頭爆發激烈警民衝突,香港政府把事件定性為「暴亂」。自1967年後,類似的暴亂事件在香港極為罕見,政府除了強烈譴責「暴徒」破壞社會安寧的違法行為,更應認真反思構成民間的深層次矛盾的因由。

儘管政府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為市民服務,問題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普羅大眾覺得你做了什麼。具體來說,是市民如何理解政府的施政方針、媒體如何解讀政策的含義、官員如何演繹政府的立場,各種因素累積的總和,形成市民對政府管治的某種普遍印象。

從2012年起,政府給市民的普遍印象是施政離地,程序欠公義,執法欠情理,視不同意見人士為敵人。印象不是一朝一夕產生出來,也不可能無中生有,而是長時間累積起來的,例如:持雙重標準處理不同人士家中的違例建築物、罔顧程序公義拒批免費電視牌照予HKTV、亞洲電視違法欠薪有法不依、委任落選親中議員為民政事務局局長、漠視民意強推訛稱受主流擁戴的「袋住先」政改方案(引發長達個多月的佔中行動)、北區水貨客擾民成災、強行成立創新科技局大搞低科技全城WiFi熱點、堅持實行小三評核試、委任港大校委會主席與民意背道而馳、高官肆無忌憚指鹿為馬*、政府選擇性執法、等等、等等 ... ... 印象越負面,不滿情緒越大,媒體報導越偏激,惡性循環,導致社會不同階層矛盾加劇。 終於,來到2016年大年初一,食環署高調「執法」,驅趕年宵小販,觸發一場集體「違法」的激烈行動。這次事件,沒有贏家,香港全輸了!

月暈而風,礎潤而雨,因果關係皆有跡可尋。關鍵是政府能否正視問題,從施政作風,媒體關係,官員態度等多方面入手,設法改善市民對政府的印象。香港是福地,過去半世紀發生過的動亂、騷亂、天災或人為慘劇寥寥可數,每次都能逢兇化吉,政府也積極吸取經驗,改善制度及完善政策,如1966年暴動、1993年蘭桂坊慘劇,事後政府馬上成立獨立專責委員會調查成因及提出檢討方向。佔中後的香港,政府大失民心,其管治亦大受挑戰,行政與立法關係陷入前所未有的僵局,雖步步為營,但寸步難行。對本屆政府來說,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有害而無益,調查過程及結果只會更清楚和具體的暴露政府的管治問題,對特首在2017年爭取連任甚為不利,與其自暴其短,不如掩耳盜鈴。2017年是關鍵性的一年,衷心祝福香港能走出困局!

2016年2月

_________

* 網文:指鹿為馬的極致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