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流行曲越來越難上口!

香港本地創作的流行歌曲,從70年代開始,一直深入民心,成為香港文化的重要一環。年輕的時候,喜歡在收音機旁邊聽歌, 一首新歌聽上三幾次,便能把歌詞記下,至今不忘。但近幾年,對收音機發出的聲音,儘管是一首本地廣東歌,只聽到密密麻麻的音符和囉囉唆唆的歌詞,間中認出一兩句熟落的四字詞已經是莫大的成就了。我想,難道自己開始衰老了,聽力衰退了,腦筋亦遲鈍了很多,所以沒有以往那麼敏捷。但自問年紀不算很大,況且,除了聽本地的廣東歌時會出現遲鈍反應以外,對接收其他各種輸入形式的資訊,卻未覺有相同程度的衰退,所以決定要探討一下。

隨機拿了幾首80年代的流行曲和一些近十年的作個比較,舊時的流行曲旋律相對比較“疏落”,即是說音符出現的頻率比較低,句與句之間的休止亦比較明顯, 歌詞為了要配合音符的出現頻率和休止格式,每句歌詞的字數自然也相對少,三至五個字的最為普遍。這也許是當時的作曲家和作詞家採用的一套基本原則, 務求作品能儘快普及,歌曲旋律結構要簡單,歌詞要易記易唱,要琅琅上口,所以在不少作品中,刻意融入淺易的詩詞或對偶,令聽眾一聽難忘。很多人至今還未忘掉70-80年代的「女兒意、英雄痴… 知否世事常變、變幻原是永恆… 幾多往時夢、幾許心惆悵… 浪奔、浪流,浪裡滔滔江水永不休... 」等等的顯淺而富詩意的歌詞。新一代的本地作曲家,大多受到歐西流行樂的影響,作品旋律相對以往的急速多了,音符出現的頻率也提高了,加上沒有刻意製造休止, 導致歌詞難以植入詩詞對偶,出來的作品變得“散文化”。例如在《喜帖街》一曲中的「忘掉有過的家,小餐枱梳化雪櫃及兩份紅茶,温馨的光景不過借出到期拿回嗎?」又例如《歲月如歌》中的「愛上了看見你如何不懂謙卑,去講出心中理想不會俗氣,猶如看得見晨曦才能歡天喜地。」好幾句歌詞幾乎是一口氣沒有停頓的唱出來,對一般的聽眾來說,歌詞的意思是可以領會的,但對具體文字的印象卻極其量是一大堆文字當中出現幾個熟悉的成語或妙語。歌詞“散文化”後,要把一首歌的每個字都記下來,就必須著意背誦,但對於我這類未經特殊訓練的休閒聽眾來說, 投訴歌詞唱不上口,倒是個正常的現象!

潮流就是這麼奇妙,過氣的就變得老套。雖說以往“詩詞化”的流行曲易記易唱,現在聽起來又確實覺得有點 “out”。相比之下, “散文化”的流行曲就較具時代感,就以《歲月如歌》和《衝上雲霄II》作比較,兩者都是近十年的作品,前者是時下的流行曲式,後者卻是80年代的傳統格式, 流行程度就不容爭辯了(見網文)!

201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