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航機廣播看中國人的自信

最近和幾位舊同學聚會,談論現時流行的一套中文用語,感歎今天的中國人對自身文化的輕視,說話中英夾雜、語義西化好像已成了語言蛻化的趨勢,漸漸放棄使用正統中文來溝通和表達意思。但事實上,將英語文法和句子結構植入中文句子內,破壞了中文原有的簡潔和流暢,句子多變得累累贅贅、不倫不類。明明是說「明天可能會下雨」,就偏要按照英文的 “cannot rule out the possibility of” 的語義把原來簡單的句子說成「不能排除明天下雨的可能性」。2008年的北京奧運標榜實現中國夢 (雖然不知從何時開始奧運成了中國人的夢想),一個國際盛事,以英文 “We're ready!” 作宣傳口號乃理想當然,但沒必要棄用簡單到位的中文詞彙如「準備就緒」作為中文口號,令人質疑中國人對實現這個中國夢的自信心。經常聽到服務員對客人說「先生,可以幫到您嗎?」,彷彿中文已無可用的措辭,唯有將英文 “Sir, can I help you?” 山寨過來使用,又或者老闆嫌「有何貴幹」有欠時代感,借英文的表達方式來提升公司形象。再舉例,內地企業和政府機關的領導人在演講中經常說「對各位來賓表示最熱烈的歡迎」或「對某某人表示最衷心的感謝」,明明可以簡單利落地「歡迎」來賓和「感謝」某某人,又何必硬性採用英語的 “to express my warmest welcome” 和 “to express my most sincere gratitude”,強加不必要的百搭動詞「表示」來表達歡迎和感謝的意思呢? 香港的高等學府亦如是,隨便拾起介紹大學課程的單張來看,什麼「核心選修課程」、「畢業項目」、「服務學習」之類的垃圾中文,在在皆是。

經常乘飛機往返內地的朋友告訴我,現時大多數的內地航班 ,機艙服務經理在起飛前向乘客作例行廣播時,都是以「女士們、先生們」稱呼乘客。西化的用語雖受內地市場的普遍歡迎,卻徹底暴露中國人的自信危機,反映以仿效西方文化為傲的心態,以為用上 “Ladies and Gentlemen” 的中文山寨版就會帶來時髦和國際化的企業形象。國泰及港龍則用「各位旅客,歡迎乘搭 ... ...」作開場白,雖然用詞平淡,但合乎中文的文法和稱謂原則。台灣的華航所採用的廣播用詞最為恰當,更符合中國人的待客文化,機艙經理以「各位貴賓」尊稱惠顧華航的客人,可見台灣人更堅持使用正統中文和保存在語文中所蘊藏的生活文化。

也許中國語文正要面臨嚴峻的挑戰,簡化字的普及、英語文法的植入、以及國民崇洋的心理傾向,可以推斷中文將漸漸失去其作為一個民族的文化及思想的載體,淪為限於傳遞基本信息的工具語言。

201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