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 根據建築專家的考究,日治時期以來的斗六大街建物,立面構造雖係紅磚,但是鄰接立面的廊柱已開始使用鐵筋混凝土,各棟之間用共同壁相連,最下段內凹之處稱為「亭仔腳」,即目前的騎樓。第二段為混凝土樑與磚牆所構築的水平帶。第三段為水平帶以上的屋身立面。立面多做長條型窗戶,具有強烈的垂直感,而窗櫺、雨庇也出現許多細部雕刻造型,具有豐富的藝術感。第四段則為假山牆,也就俗稱的女兒牆。
此一最上方的建築,講究華麗的裝飾手法,計有書卷型式、鏤空欄杆、三角假山牆、圓拱型假山牆等型式,泥做雕飾則有花草、人物、獸類、幾何圖樣、家族姓氏、彩瓷拼貼等裝飾主題,整體具有高度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