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site
Embedded Files
Skip to main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臺灣我的家part1
首頁
嗨!臺灣你好
認識我們的家園
海洋中的家園
臺灣的自然環境
山海之歌
氣候變奏曲
生活的泉源
臺灣遠古的故事
追尋臺灣遠古行
悠遊臺灣史前行
探訪臺灣原住民族
大航海時代的臺灣
來到福爾摩沙的紅毛人
臺灣的明鄭時期
唐山過臺灣
開墾拓荒建家園
移墾社會的發展
臺灣傳統社會與文化的形成
傳統社會與生活
傳統文化的展現
清末現代化的建設
清末現代化的開端
外力衝擊與現代化建設
日本統治下的臺灣
英勇的抗日事蹟
日本的治臺措施
殖民統治下的臺灣社會
中華民國時期
戰後的政治
戰後的經濟
戰後的藝術與文學
我們的人民與政府
人民的義務與權利
政府組織
聚落與人口
聚落類型與生活差異
聚落的演變
臺灣人口的變化
臺灣的區域與交通
臺灣我的家part1
首頁
嗨!臺灣你好
認識我們的家園
海洋中的家園
臺灣的自然環境
山海之歌
氣候變奏曲
生活的泉源
臺灣遠古的故事
追尋臺灣遠古行
悠遊臺灣史前行
探訪臺灣原住民族
大航海時代的臺灣
來到福爾摩沙的紅毛人
臺灣的明鄭時期
唐山過臺灣
開墾拓荒建家園
移墾社會的發展
臺灣傳統社會與文化的形成
傳統社會與生活
傳統文化的展現
清末現代化的建設
清末現代化的開端
外力衝擊與現代化建設
日本統治下的臺灣
英勇的抗日事蹟
日本的治臺措施
殖民統治下的臺灣社會
中華民國時期
戰後的政治
戰後的經濟
戰後的藝術與文學
我們的人民與政府
人民的義務與權利
政府組織
聚落與人口
聚落類型與生活差異
聚落的演變
臺灣人口的變化
臺灣的區域與交通
More
首頁
嗨!臺灣你好
認識我們的家園
海洋中的家園
臺灣的自然環境
山海之歌
氣候變奏曲
生活的泉源
臺灣遠古的故事
追尋臺灣遠古行
悠遊臺灣史前行
探訪臺灣原住民族
大航海時代的臺灣
來到福爾摩沙的紅毛人
臺灣的明鄭時期
唐山過臺灣
開墾拓荒建家園
移墾社會的發展
臺灣傳統社會與文化的形成
傳統社會與生活
傳統文化的展現
清末現代化的建設
清末現代化的開端
外力衝擊與現代化建設
日本統治下的臺灣
英勇的抗日事蹟
日本的治臺措施
殖民統治下的臺灣社會
中華民國時期
戰後的政治
戰後的經濟
戰後的藝術與文學
我們的人民與政府
人民的義務與權利
政府組織
聚落與人口
聚落類型與生活差異
聚落的演變
臺灣人口的變化
臺灣的區域與交通
海洋中的家園
14.pdf
遊戲:全球板塊拼一拼
板塊
地球的組成大致分為 3大部分:地殼、地函和地核。就物質的強度及行為表現而言,由地表向下又可分為岩石圈、軟流圈、中層圈及地心。岩石圈可再細分為許多獨立的單元,每個單元有它自己的運動方向及速度,這每個單元即稱之為「板塊」。
圖1
板塊會因為軟流圈的熱對流作用,而產生移動。約1.5億~1億年前,太平洋板塊猛烈擠壓歐亞板塊,把原本堆積在海洋中的沉積物擠成小島露出海面,形成古臺灣島。到了1千萬~5百萬年前,菲律賓海板塊逐步向西北方推擠歐亞板塊,霸原來的古臺灣島擠出更大的面積,也擠出好幾條山脈,形成現今臺灣島的雛形。目前,菲律賓海板塊仍以每年8.2公分的速度向西北方推擠中。
圖2
全球主要能夠分成:太平洋板塊、歐亞板塊、非洲板塊、南美洲板塊、北美洲板塊、印澳板塊及南極板塊等七大板塊。臺灣位於歐亞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中的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處。
15.pdf
臺灣島的誕生
兩塊板塊至今仍然持續的推擠、碰撞
臺灣的形成、山脈的形成與地震頻繁的發生等,都與地球的板塊運動有很大的關係。臺灣的地震多是因為其剛好位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相互擠壓的地方。因為這兩個板塊的碰撞才造就臺灣從海洋中隆起成為島嶼。只要有碰撞就會造成地震,可以說,沒有地震,就沒有今天的臺灣。
圖3
1.
海岸山脈
位於
臺灣
最東側,由於海底火山經過板塊擠壓推升而形成。南北縱長約200公里,在
秀姑巒溪
的切割作用下,山脈北端較低矮;南段較高,但都在2,000公尺以下,最高峰
新港山
約有1,682公尺。此座山脈東、西兩側各有許多東、西向的支稜,形成了雁行排列的山貌。
2.
中央山脈
起自
南方澳
,終止於
鵝鑾鼻
。其名稱由來是因其為東、西兩邊河系的主要分水嶺,所以命名為
中央山脈
,並非其位於
臺灣
島中央之故。群峰多為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地理風貌可略分為地勢高聳、多斷崖峭壁的北段;稜線平緩、綠草如茵的中北段;稜線扭曲交錯的中南段;坡面長、坡度陡的南段。
問題討論參考解答
日本、菲律賓。
概念平臺
臺灣地震頻繁,但未在歐亞板塊上的雲林、嘉義一代鮮少發生地震,原因在於這一帶所位於的板塊年代久遠且堅硬。因此,在板塊發生擠壓、造成中央山脈上升時,雲嘉地區仍不為所動,沒有什麼地震發生。據載過去300年來,這裡只發生過一次中心在嘉義新港的地震。(資料來源:吳立萍。2005。《臺灣地理》。臺北:小天下)
16.pdf
平原的形成
沖積平原
沖積平原是河流挾帶的泥沙進入低地堆積而成的平原。因地勢平坦,利於發展,沖積平原是人口密集的地區,也是每個國家工業、農業、商業、交通運輸業和文化的重地。臺灣的平原多集中在西部,東部較少,包括彰化平原、嘉南平原、屏東平原、宜蘭平原,以及花東縱谷平原等。
臺灣的西部
臺灣河川的主要分水嶺為南北走向的中央山脈,因此河川多東西分流,且由於中央山脈的位置偏東,故西部河川較東部長。
圖4
河川由山地進入平地時,坡度變緩、流速減慢、搬運力銳減,所攜帶的礫石在谷口堆積,形成平原。
17.pdf
台灣位置很重要! 候鳥遷徙中繼站
海洋氣息的臺灣
1.生物種類密度高。2.周圍皆為高生產力的漁場。3.許多海洋生物的分布臨界,例如:新北市的竹圍是地球上水筆仔純林分布的最北界。4.海岸類型眾多。5.海流變化多樣。6.沿岸生產力高。7.海洋生態類型眾多。
一連串弧形島嶼
東亞島弧包括阿留申群島、千島群島、日本群島、琉球群島、臺灣、菲律賓群島、印尼群島。
門戶:比喻出入必定經過的地方。
戰略:作戰的策略。
海洋國家
海洋帶給臺灣的資源包括:1.運輸,利用海洋來運輸物品。2.遊憩資源,如漁釣、潛水、賞鯨或溼地賞鳥等。3.早期利用海洋中的鹽類製造食鹽。4.能源發電,利用海浪及日夜溫差進行發電。5.提供台灣海洋食物資源,如魚類等。6.提供臺灣海洋藥物資源,海洋有許多生物或礦物,在經過萃取之後,可獲得醫藥上可使用的藥物,例如:海藻。
圖1
圖中顯示臺灣位於西太平洋、東亞島弧的中間位置。由於東亞島弧的形狀像花綵,因此又稱為「花綵列島」。東亞島弧位於西太平洋,北端起自阿留申群島,經過千島群島、日本群島、琉球群島、臺灣島、菲律賓群島,連結到南端的印尼群島。
圖2
灰面鵟鷹每年3月會從南方經過臺灣到北方繁殖。彰化八卦山是它們北返的重要驛站之一,因為北歸時間剛好接近清明節,所以又稱「清明鳥」;而國慶鳥稱呼本源則是每年10月,約是國慶日的時候,灰面鵟鷹會從北方經過臺灣到南方過冬,主要在屏東滿州鄉附近,因此又稱為「國慶鳥」。
Q&A
Q:以鳥類居住地來分的話,臺灣的鳥類大致可分為幾種?
A:1.留鳥:臺灣本地的鳥種,長年居住在此地。
2.候鳥:隨著季節變化飛來臺灣度冬、過境或繁殖地鳥類。
3.過境鳥:候鳥在南北遷移的途中在臺灣短暫休息、覓食,補充體力後再飛往南洋或紐、澳地區的鳥類。
4.迷鳥:指不該在本地出現的稀有鳥類,牠們大部分因為各種突發因素而離開既定的飛行路線,例如:幼鳥迷失
方向、氣候風向變化等。
(資料來源:中華鳥會http://www.bird.org.tw)
問題討論參考解答
這一連串的弧型島嶼都位在板塊交界處,因此地震頻繁。
1. 彭佳嶼為一座火山島,位於距基隆港約56公里的海面上。島上建有彭佳嶼燈塔。目前僅有燈塔與氣象站作業人員,和海巡署人員駐守,平均不到20人。
2.東沙環礁位於南海北方,環礁外型有如滿月,由造礁珊瑚歷經千萬年建造形成,由於地理、生態特殊,擁有豐富多樣的海洋生物,特別規劃為「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3.太平島為南沙群島中面積最大之自然生成島嶼,面積約0.51平方公里,蘊含豐富的自然資源,並有出產地下水之水井。島上原生天然植被茂盛,出產椰子、木瓜及芭蕉等。長久以來,駐守人員利用島上資源種植蔬果,豢養家禽和家畜。另外,為滿足當地信仰需求,於民國48年興建觀音堂,奉祀觀世音菩薩。
Report abuse
Report ab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