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勇的抗日事蹟

p.18.pdf

甲午戰爭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擴展勢力並向外侵略。西元1894年(甲午年),日本與清朝政府因朝鮮問題發生戰爭。結果中國戰敗,簽訂了馬關條約,將臺灣、澎湖割讓給日本。

圖1 中日因為朝鮮引發甲午戰爭,清朝戰敗後,派遣李鴻章代表中國簽訂馬關條約。圖1為1895年馬關條約的締約圖,中方代表是李鴻章和李經芳,日方代表是伊藤博文和陸奧宗光。

臺灣民主國

中日甲午戰爭(1894~1895年)清朝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和澎湖割讓給日本。臺灣民眾得知消息後,引起社會的動盪不安。當時反對割讓的臺灣官員和臺灣仕紳共同合作,於1895年5月23日發布「臺灣民主國獨立宣言」,25日舉行獨立典禮,宣布成立「臺灣民主國」。唐景崧被推為總統;劉永福被推為大將軍;丘逢甲則為義軍統領。建年號「永清」,設臺北為首都。

p.19.pdf

宣告失敗

在臺北的總統唐景崧失敗潛逃後,民眾在臺南擁立大將軍劉永福為臺灣民主國第二任總統。為籌措經費,劉永福曾發行郵票、鈔票。臺灣民主國和日軍之間發生不少規模不小的武裝衝突,史稱「乙未戰爭」。

圖3 黑旗軍以「七星黑旗」為戰旗。

圖4 馬關條約簽訂後,日軍在鹽寮登陸。日軍先在營地樹立的木製紀念碑,之後此紀念碑被改建為花崗石打造的「北白川宮征討紀念碑」,其上的圓錐物,是以德自清軍的戰利品炮身改鑄而成。

問題討論參考解答

若當時臺灣民主國成功,臺灣可能會成為獨立的國家,由臺灣人民自己當家做主,不會被日本統治50年。

獅虎貓抗日三猛.pdf
p.20.pdf

鎮壓:以武力禁止暴亂。

圖1 日軍鎮壓台灣的風俗畫報。日軍登陸之初,在三貂嶺、獅球嶺、三角湧(三峽)、新竹丘陵地區遭受到各地人民義勇軍襲擊,日軍對於臺灣人民不分男女老幼皆奮勇殺敵大為驚訝。

圖2 羅福星為中國同盟會會員,曾經參與黃花崗之役。日治時期,在臺灣發起抗日組織,為苗栗事件當事者。


圖3 余清芳又名清風、青芳,字滄浪,號春清、春芳。化名邱九、徐清風。今高雄市路竹區人,1915年西來庵事件領袖,該事件為臺灣日治時期最大規模的反日民變。

圖4 莫那‧魯道是馬赫坡首領的長子,父親去世後承接其位成為頭目。莫那‧魯道是霧社事件的領導人。霧社事件為日治時期原住民領導的抗日運動中,規模最大的一樁。

p.21.pdf

圖1~3 日治時期因日本殖民統治當局對臺灣原住民採取壓迫式的措施,限制獵場、不准紋面等,終而引發原住民發動反抗,史稱霧社事件。1930年,日人計畫興建學校宿舍,由原住民馬赫坡社族人負責搬運木材,不僅工資低廉,還必須用肩膀扛運碩大的木材。最令族人憤怒的是,砍伐木材的地方竟選在族人的狩獵區,也是祖先發源的聖地。同年10月27日上午,莫那‧魯道率領各部落的壯丁,突襲參加霧社公學校運動會的日人,然後進攻派出所、行政機關及宿舍,奪取武器彈藥。當時被殺死的日人有100多名,歷史上稱之為「霧社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