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site
Embedded Files
Skip to main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臺灣我的家part1
首頁
嗨!臺灣你好
認識我們的家園
海洋中的家園
臺灣的自然環境
山海之歌
氣候變奏曲
生活的泉源
臺灣遠古的故事
追尋臺灣遠古行
悠遊臺灣史前行
探訪臺灣原住民族
大航海時代的臺灣
來到福爾摩沙的紅毛人
臺灣的明鄭時期
唐山過臺灣
開墾拓荒建家園
移墾社會的發展
臺灣傳統社會與文化的形成
傳統社會與生活
傳統文化的展現
清末現代化的建設
清末現代化的開端
外力衝擊與現代化建設
日本統治下的臺灣
英勇的抗日事蹟
日本的治臺措施
殖民統治下的臺灣社會
中華民國時期
戰後的政治
戰後的經濟
戰後的藝術與文學
我們的人民與政府
人民的義務與權利
政府組織
聚落與人口
聚落類型與生活差異
聚落的演變
臺灣人口的變化
臺灣的區域與交通
臺灣我的家part1
首頁
嗨!臺灣你好
認識我們的家園
海洋中的家園
臺灣的自然環境
山海之歌
氣候變奏曲
生活的泉源
臺灣遠古的故事
追尋臺灣遠古行
悠遊臺灣史前行
探訪臺灣原住民族
大航海時代的臺灣
來到福爾摩沙的紅毛人
臺灣的明鄭時期
唐山過臺灣
開墾拓荒建家園
移墾社會的發展
臺灣傳統社會與文化的形成
傳統社會與生活
傳統文化的展現
清末現代化的建設
清末現代化的開端
外力衝擊與現代化建設
日本統治下的臺灣
英勇的抗日事蹟
日本的治臺措施
殖民統治下的臺灣社會
中華民國時期
戰後的政治
戰後的經濟
戰後的藝術與文學
我們的人民與政府
人民的義務與權利
政府組織
聚落與人口
聚落類型與生活差異
聚落的演變
臺灣人口的變化
臺灣的區域與交通
More
首頁
嗨!臺灣你好
認識我們的家園
海洋中的家園
臺灣的自然環境
山海之歌
氣候變奏曲
生活的泉源
臺灣遠古的故事
追尋臺灣遠古行
悠遊臺灣史前行
探訪臺灣原住民族
大航海時代的臺灣
來到福爾摩沙的紅毛人
臺灣的明鄭時期
唐山過臺灣
開墾拓荒建家園
移墾社會的發展
臺灣傳統社會與文化的形成
傳統社會與生活
傳統文化的展現
清末現代化的建設
清末現代化的開端
外力衝擊與現代化建設
日本統治下的臺灣
英勇的抗日事蹟
日本的治臺措施
殖民統治下的臺灣社會
中華民國時期
戰後的政治
戰後的經濟
戰後的藝術與文學
我們的人民與政府
人民的義務與權利
政府組織
聚落與人口
聚落類型與生活差異
聚落的演變
臺灣人口的變化
臺灣的區域與交通
氣候變奏曲
5上Ch2-2各種天氣型態
24.pdf
北回歸線
太陽光進入地球的角度,會隨著緯度的不同而有所變化。緯度愈低,太陽光愈近乎垂直而下,照射到地表的面積相對小,所以溫度較高;緯度愈高,陽光以斜射方式進入地球,照射到地表的面積相對加大,單位面積可以吸收到的太陽熱量自然比低緯度地區少,,溫度也較低。因此,不同的緯度帶,受到太陽輻射量不均勻的影響,就會有不同的氣候特徵,愈往兩極溫度愈低,愈近赤道溫度愈高。
圖1 說明季風影響臺灣氣候。夏季受到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環流系統的影響,高溫炎熱,西南季風從南方海洋帶來溫暖又潮濕的氣流,讓台灣降雨量增加; 冬季則是受到北方中高緯度天氣系統(如寒流)南移的影響,溫度偏低。豐富的氣候現象,也造就了臺灣多元的自然生態與人文景觀。
Q&A
Q:
臺灣
的氣候有什麼特色
呢
?
A:
臺灣
氣候有三大特色:1.冬季溫暖、2.夏季炎熱、3.雨量多。
25.pdf
季風
盤據在蒙古高原和太平洋上空的兩個高壓,終年交互影響,使臺灣冬、夏風向相反,為臺灣帶來水氣。和台灣同緯度的沙烏地阿拉伯與非洲地區大多是沙漠地帶,臺灣卻是多雨氣候,這是因為季風帶來豐沛雨量的關係。
圖1 由代表北部地區的新北市淡水區氣象站、南部地區的屏東縣恆春鎮恆春氣象站、中部地區的臺中市北區臺中氣象站、山地地區的南投縣仁愛鄉合歡山氣象站,說明全臺灣的主要降雨量在夏季。當空氣遇到山坡而往高處爬升時,因為絕熱冷卻而使空氣快達到飽和,凝結成水滴產生降雨。因此冬季強盛的東北季風,北部地區位於迎風面,造成冬季降雨量也多。
概念平臺
颱風,是發生在廣大海面上、接近中心平均最大風速超過17.2公尺的熱帶性低氣壓。南、北半球颱風出現的時間並不相同。就北半球而言,7~10月為颱風季;南半球從12月至隔年4月為颱風活動頻繁的季節。颱風的出現通常伴隨強風、豪雨,甚至導致山崩、土石流等災害,對社會、經濟等層面造成重大衝擊。(
涂建翔
、
余嘉裕
、
周佳
。2003。《臺灣的氣候》。
臺北
:
遠足文化
)
5上Ch2-2課文概念動畫-臺灣氣候變奏曲
5上Ch2-2臺灣的氣候特徵
26.pdf
平均每上升1,000公尺,氣溫約下降6
°C 。
大氣層的熱量最主要來自於地球表面往上傳遞的熱量。所以當海拔愈高時,所能接收到的地表熱量就愈少,溫度也比較低。對潮濕的空氣塊而言,每上升1,000公尺的高度,溫度大約就會下降6
°C,所以高度愈高,溫度就愈低 。以同樣位於中部地區的臺中氣象站和合歡山氣象站為例,臺中1月份平均溫度為17°C,7月份為29°C,而高度約為2,900
公尺以上的合歡山,1月份平均溫度為0
°C,7月分則為10°C,兩者冬季相差了約17°C,夏季則相差約19°C
。
圖1 從圖中可看出全臺各平地的夏季普遍高溫,無明顯的南北差距;冬季的平均溫度也在15
°C以上。山地則主要受地形影響,中年氣溫均偏低。
27.pdf
圖1 焚風為一種出現在山脈背風面之乾熱風,當有颱風或低氣壓在台灣北部通過,吹強勁之西風時,常在臺東一帶發生焚風。
焚風
焚風的形成,是因為氣流受山脈阻擋,被迫上升,隨著高度上升,氣溫逐漸下降,在山的迎風坡降雨。氣流越過山頂到背風坡時,已變成乾燥的空氣,隨著高度下降,氣溫逐漸上升。降至地面時,溫度比原地面的溫度高出許多,形成又乾又熱的焚風。當有颱風或吹強勁西風時,常在臺東一帶發生焚風。焚風常吹落農作物,或使農作物枯萎。又乾又熱的天氣,也影響人們健康。
農業災損
焚風對農作物造成的主要影響,在於溼度迅速變化導致農作物發生傷害。當溫度升高、溼度遽降、風速增強的時候,使得植物快速脫水而枯萎。開花著果期的作物會產生著果不良的現象,而作物與果樹也容易因瞬間強風,造成倒伏及果實擦傷、折枝等傷害,如果持續時間愈長,則受損程度愈嚴重。
Q&A
Q:什麼是落山風?
A:落山風是
恆春半島
一種季節性的天氣現象。
臺灣
中央的山勢高峻,可阻擋強勁的東北季風;但到了
恆春半島
,山脈高度減緩,東北季風便可翻過山脈,形成急速向下且強勁的風勢,此即「落山風」。
Report abuse
Report ab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