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傳統社會

與文化的形成

76.pdf

問禮堂

問禮堂位於新竹縣竹北市的六家地區,是新竹縣縣定古蹟,為當地林姓宗族處理各類事務的場所。林姓的祖先在清朝,從廣東省渡海來臺開墾,從彰化縣的鹿港移居此地,修築六張犁圳、創建善慶堂,之後再興建四合院的問禮堂。

問禮堂是宗族的商議事務場所,堂前廣場也是六家地區晒稻子的場地,因此問禮堂可說是六家地區、林姓聚落的中心。

(資料來源:改寫自「新竹縣政府文化局」網站)

問禮堂的典故由來

《論語》上記載,林放問孔子禮的根本是什麼。孔子說:「你問的好極了!依禮而言,與其過於奢侈浪費,寧可節儉樸素。辦理喪葬大事,與其過於注重形式與外表的繁文縟節,寧可內心哀戚。」

( 資料來源:http://www.epochtimes.com/b5/6/8/21/n1428341.htm )

論語八佾: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78.pdf

原住民族的社會組織

原住民各族的社會組織不盡相同。有的屬於母系社會,家產由女子繼承,例如:阿美族、卑南族、噶瑪蘭族、撒奇萊亞族;有的屬於父系社會,家產由男子繼承,例如:泰雅族、賽夏族、布農族、鄒族、邵族、太魯閣族、賽德克族、雅美族。

部落

部落為原住民各族最基本的社群自治單位,隨著相同地域而組成的原始政治組織。部落之上還有領導團體,例如:部落會議、長老會議等,處理部落公共事務、決議各項政策等。(資料來源:陳雨嵐。2004。《臺灣原住民》。臺北:遠足。頁47)

狩獵

原住民狩獵時都是組成獵隊集體前往,很少單獨行動。各族都擁有自己的獵區,不可相互侵略。狩獵對原住民而言是大事,有諸多禁忌,例如:喪家或孕婦不能出獵、婦女不能碰觸獵具等。

圖1 鄒族長老共同主持的長老會議是鄒族部落的最高決策單位。鄒族的頭目依長老會議的指示分派工作,賦予每一個家族責任與義務。

圖2 排灣族頭目在登基典禮備手語冠冕、權杖、禮刀等;頭目夫人則是陶甕、琉璃珠、百合花等物品。

圖3 邵族女祭司被稱為「先生媽」,作為族人與祖靈之間重要的媒介,主導各項傳統歲時祭典與其他儀式,是邵族社會中,文化和母語最重要的傳承者。

圖4 阿美族的年齡階級,依照長幼與生理發展情況,分級並給予適當的職務。在年齡階級制度中有嚴格的分工制度,下一階級者必須服從上一階級的教導,如果違背,同一階級的同伴也會受到處罰;如果有獎,也是以一個階級為單位。經過如此嚴格的訓練,不但有助於阿美族的歷史文化傳承,也使得青少年得以養成自我控制能力,成年人能負擔起社會責任。

79.pdf

「共食團體」組織

泰雅族共食組織,又稱為共食部落,包含族人共同聚集一起吃飯的意思。共食組織為泰雅族傳統社會組織中最具凝聚力的組織團體。

圖5 泰雅族的共食組織稱為qutux niqan。qutux是「一個」或「單一」的意思,而niqan是「爐灶」的意思。qutux niqan意近於部落族人一同吃飯,其內在意涵指的是一個透過共同飲食所形成的泰雅族共食組織,為泰雅族傳統社會組織中最具凝聚力的組織團體。

圖6 排灣族部落若有嬰兒剛出生,族人前往道賀時會說:「感謝你為我們的部落生下一個健康的孩子」,這個孩子不只是屬於孩子的家族,同時也是全部落的孩子,所指的意思是將來部落的人要一起教養這個孩子,為這個孩子的身體與心理健康、成長一起努力,一起分享孩子的教養責任與成就。孩子在全部落族人的照顧、監督與教育之下,自然不易產生偏差的行為,也不會淪為孤兒,相對的也讓孩子養成對部落中所有長輩的敬重,因為每一位都是他的父母與老師。

圖7 漁團組織,同時也是一個祭祀集團,是一個雅美族(達悟族)人中非常重要的組織,由於個人或家族捕魚相當費力而且漁獲量較少,所以自然的由地域中的族人結合成若干小組,一起祭祀一起出乘捕魚,並將漁獲均分。這種方式象徵著其族群社會中的互助精神與共享制度。

80.pdf

祖靈

許多部落都肯定有靈魂的存在,因而發展出各式的靈魂信仰,並將靈魂區分成善靈、惡靈、自然靈,而祖先的靈魂通常被視為善靈,有些族群將祖靈轉化為具象的物,例如:魯凱族或排灣族的祖靈柱;有些族群則是在神話及傳說裡呈現許多關於組訓誡,並在日常生活中將人與祖靈的連結,具象化成各式儀式,以祈求平安、豐收,例如泰雅族的祖靈祭,以及邵族的祖靈信仰皆是宗教生活的核心。

打耳祭

打耳祭多在4月底、5月初,祭品一定是獵物的耳朵,其中以鹿耳最佳,因若能獵獲體型壯碩的水鹿,就是真正的布農英雄。祭典正式開始前,男子會上山狩獵,女子則在家釀酒。祭典當天,祭司們會為獵人們祭獵槍、獵骨,祈求豐收;之後依序由長老、男孩與成年男子舉行射耳儀式,分食祭肉;祭典最後是「報戰功」,大家一起飲酒同歡作為結束。

公媽籃

「公媽籃」是邵族的祖靈籃,裡面裝有祖先的衣服和飾品。凡遇重要祭儀、新居落成、生病醫治等都需祭祀公媽籃。祭祀工作是交由「先生媽」負責,先生媽即祭司,都由女性擔任。

概念平臺

狩獵是原住民男子進階成年、取得社會地位的不二法門。所謂的「英雄」端看該名男子所獵得的獵物數量,看看他的帽飾、衣飾,山豬牙有幾顆、山羌的尾巴有幾條,豐功偉業清楚的表徵於上。(資料來源:陳雨嵐。2004。《臺灣的原住民》。臺北:遠足文化)

81.pdf

「天下第一家」指唐宋時期的江州義門陳氏。創造了十五代、3978口、歷時三百三十二年聚族而居、同炊共飲、擊鼓傳餐、百犬同槽、孝義傳世、耕讀傳家、家無私財、族產共有、人無貴賤、共同勞作、平均分配、和諧相處的人間奇蹟,成為中國封建社會人口最多、文化最盛、和諧團結最緊密的大家庭。唐僖宗李儇於公元884年御筆親題「義門世家」;宋朝多次旌表,帝王將相名流紛紛題詞賦詩。內待裴愈奉旨賜書並題詞曰:「天下第一家」。後宋仁宗以弘揚孝義為由下旨分家。《中國姓氏通書》譽為:義門陳氏天下奇,百犬同槽奇中奇。1996年,被世界吉尼斯記錄所確認。現在陜西鎮安高峰鎮有陳氏村落,每家貼有對聯「三千六百口天下第一,同居五百載世間無雙」,風氣很好。(百度百科──天下第一家)

男尊女卑:男子的地位尊貴,女子地位則卑微。

長幼有序:年長者和年幼者之間,講求先後尊卑。

修身:涵養德性以提升自身的品德修養。

齊家:整治家政,使家中成員親愛和睦。

圖1 族譜,又稱家譜,以父系家族世系、人物為中心,記載一個家族的源流和遷徙,另還包含家族的繁衍、族規、家約等。

圖2 藉由家譜世系的關係圖,可以了解家族有哪些成員,以及家族過去的點點滴滴。而此種關係圖在西方則稱為家庭樹。

問題討論參考答案

以前的漢人社會有著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觀念,女性無論在社會地位或家庭地位都很卑微,這種情形亦反映於族譜中,男性出現全名,女性則只記載姓氏。

82.pdf

族長

家族組織在其內部領導階層的管理和控制下,得以正常運行並發揮作用。這個領導階層即是族長,族長所擁有的權利就是族權。通常推舉德高望重的人出任。(資料來源:陳支平。2004。《五百年來福建的家族與社會》。臺北:揚智。)

圖1 漢人家族的宗教活動包括祭祀或修建祠堂、墳墓等。祭祀活動通常由族長率領族人進行。

圖3 一個家族會有共有財產,成為「族產」,項目包括土地、房屋,甚至水利設施等。族產的存在不僅聯繫所有族人,也讓家族制度得以運作。

83.pdf

仰賴同鄉互相照顧

清康熙年起,移民數量逐年增多,期間雖然也有舉家或同族人相伴赴臺的,但由於清朝嚴格限制攜眷入臺,同宗族遷移臺灣的人數畢竟有限。初到臺灣的移民不得不依靠同鄉或同府縣的關係,才能聯手開墾荒地和抵禦外人的侵擾。(資料來源:彭文宇。1998。《閩臺家族社會》。臺北:幼獅。頁7~9、80~81)

開放家眷來臺

清乾隆、嘉慶年間,移民大量湧入臺灣。不但福建沿海百姓渡臺,福建內地的客家人也紛紛移民臺灣。這時期的移民成員結構就較能見到丈夫攜其妻、舉家遷徙或親族相伴等形式。

祭祀團體

同姓的人認為他們有共同的祖先,留著相同血液,彼此關係非異姓人可比。基於這種理念,宗親會等祭祀團體是臺灣社會普遍存在的社會組織。他們祭拜同姓的祖先,有一種是遠在中國的祖先,稱為唐山祖;最早來臺灣的祖先,稱為開臺祖。

圖1~4均為嘉義黃姓宗親會的相關活動照片。藉由同一個宗親會的活動照片,可以了解宗親會的運作內容包括出遊、祭祖與頒發獎學金等。

六桂宗親會

「六桂堂」源於福建,盛傳臺灣,遠播東南亞,已成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六桂聯誼活動在海峽兩岸和世界各地非常活躍,宗親組織分布世界各地,形成異性連宗的典範。

「六桂堂」之稱始見於於西元960年以後,其因由緣於歷史上一段悲壯的傳說和亂世避禍、權益之計與盛世興起的家族史。

相傳在遠古國亂時局,有一位翁姓武將與分屬江、洪、方、汪、龔姓氏的五名武將義結金蘭,共同出征,為國效力。殘酷的戰爭使這五位異姓兄弟先後為國殉職,唯有翁姓武將得以衣錦還鄉,成為翁氏先祖之一。

自翁氏始祖翁溢傳至第34世為翁軒,在中唐時期官任閩州刺史,因喜愛閩境山川景致而開基於閩,成為翁氏開閩始祖。翁軒長子翁何到莆田創基奠業,卜居莆田福興里竹嘯莊,為莆田一世祖。翁何的五世孫翁乾度(翁氏39代,西元898—951年)官拜閩國補闕郎中,娶妻林氏,生有六子。

其所處年代適逢中國歷史上的「五代十國」大混亂時代的末期。在五代後晉太祖天福年間,閩國被南唐 吳越瓜分而亡。翁乾度不但曾在閩國朝中為官,其堂叔翁承贊還是王審知朝中宰相。因此,為避國亂,翁乾度攜眷歸隱莆田竹嘯莊,但亡國之臣處於亂世之中,時常危機四伏,難以潔身自保。為免于賈禍亡族,欲將六個兒子分姓,以便在不測之局時留其根脈。因受翁氏先祖與前述五姓結拜傳說影響,也為紀念先人,翁乾度便將六個兒子分襲此六姓。其長子處厚分姓洪氏、次子處恭分姓江氏、三子處易仍襲本姓翁氏、四子處朴分姓方氏、五子處廉分姓龔氏、六子處休分姓汪氏。

(資料來源:江藝平。2010。〈六桂堂文化的形成與發展〉。收於《第二屆海峽百姓論壇論文選》

http://john380920.blogspot.com/2015/10/blog-post_4.html)

概念平臺

清朝的渡臺禁令使臺灣移民階段的家庭結構呈現特殊現象,包括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家庭型態出現父子家庭、兄弟家庭及單身獨戶等,影響了家族發展與文化教育。而經過幾代移民的開拓後,至清末時,臺灣社會漸趨穩定,中國內地的傳統家庭制度、管理方式與生活習慣已然完全移至臺灣。

84.pdf

先民從原鄉來到臺灣

清朝的移民潮中分為3大族群:泉州、漳州和客家人,其中以泉州人數最為眾多。自古泉州人便善於經商,所以當時多聚集在港口城市(一府二鹿三艋舺)從商;漳州人擅長農耕,多聚集在臺灣中部、西部平原和宜蘭平原務農;客家人在中國時即居丘陵地,熟於此地形的開發,梯田便是由它們引進,主要居住在桃竹苗、花蓮和高雄等地。

圖1 擂是「研磨」的意思,為客家人招待客人的茶點。製作方式以擂缽、擂棍將綠茶葉、花生、芝麻等原料研磨後,倒入沸水拌勻,在加入米粒(經過浸泡、蒸煮、曝曬、拌炒而成)後飲用。其他佐料還有鹽、糖等。

圖2 藍染的染料是一種名為「大菁」的植物,早期的三峽除了是大菁的主要產地之外,外加境內的三峽溪可用來漂、洗布,又可藉由水運便利的淡水河將布料銷往大陸,因此染布業相當發達。

圖3 龍在中華民族象徵高貴、神聖,可為人間消災降福。舞龍最初用在祭祀祖先、祈求甘雨,後來逐漸發展成為逢年過節時常見的表演節目。舞龍運動大部分是在行進動態中完成龍的遊藝、起伏、翻滾、騰越、纏絞、穿插等動作,利用人體多種姿態將力度、幅度、速度、耐力等揉於舞龍技巧之中,或動或靜,組成優美形象的龍的雕塑,展現龍的精氣神韻。(資料來源:中華舞龍舞獅運動總會)

85.pdf

先民引進

清朝統治臺灣初期,漢人渡海來臺後,往往同鄉人聚居在一起,並且建築廟宇供奉共同信仰的神明,祈求平安。由於移民們的祖籍不同,供奉的神明也就有所不同。

媽祖

原名林默娘,福建省湄洲人,生於宋朝。28歲端坐而逝,羽化成仙。據說她成仙之後,經常雲遊海嶼之間,顯靈護救遇難船隻,湄州鄉建廟祭祀,林默娘也成為庇佑航海安全的女神。

王爺

早期臺灣環境惡劣,瘴癘瘟疫橫行、天災水患不斷,老百姓生命財產飽受威脅,認為都是邪魔妖道鬼怪在作祟。而王爺被認為可以驅除瘟疫、保護鄉里,於是在民間形成興盛的王爺信仰。

圖1 臺北市大同區的保安宮,供奉福建泉州漢人醫療之神「保生大帝」。因為泉州人初到臺灣出現水土不服,所以返鄉迎來慈濟宮的保生大帝,在臺北市大同區的保安宮祭祀至今已有200多年,成為泉州移民的普遍信仰。

圖2 開漳聖王是唐代的武將,本名陳元光,被朝廷命為元帥,率軍平定漳州七縣。陳元光到任後安撫教育百姓,建設鄉里,使得漳州人十分崇敬陳元光。其死後被封為,「威惠聖王」並建廟祭祀,後人尊稱他為「開漳聖王」。

圖3 「三山國王」是廣東省東部的揭陽市,巾山、明山、獨山三座山擬人化的山神信仰,在唐朝以前就已經存在。

圖4 臺南市北門區的南鯤鯓代天府,供奉李、池、吳、朱、范等五位千歲,是臺灣規模最大的王爺信仰中心之一。王爺信仰是明朝與清朝時,漢人移居臺灣引進。由於「王爺」即「千歲」,因此南鯤鯓代天府有五個姓氏的神明,被稱為五府千歲。

86.pdf

生命禮俗

所謂生命禮俗,可以說是一種基於對生命的尊重。由於生命的生成,不是簡單而輕易的,所以應該對它尊重,因此在生命的過程中,每一個重要的階段,人們都鄭重其事的設定一些禮俗來處理,有對生命的迎接,對為人父母者的慰勞,對婚嫁者的祝福,甚至對生命結束者的敬重與懷念。

阿美族少年

成年禮是阿美族重要的祭典,目前花蓮縣吉安鄉每7年舉行1次這項傳統活動。

七娘媽

七娘媽即為牛郎織女故事當中的七位仙女,是守護兒童平安健康長大的保護神。

圖1 抓周是一種傳統的生命禮俗。家長會把事先準備好12到14種物品,例如:書本、聽診器、元寶、吉他等,放入米篩中,再把孩子放到米篩中央,讓孩子自行去抓取篩中的物品,以此來研判或預測他未來的命運及性向偏好。

圖2 開隆宮這項「做十六歲」的成年禮儀深具意義,是臺南府城所獨有,有別於一般滿20歲的成年加冠禮。

圖3 阿美族舉行成年禮時,青少年們會身穿白色衣配合習作褲,綁上生薑葉編織的頭帶。白色象徵純潔沒有受過汙染的生命,生薑則是驅邪避禍,並可用來拍打驅策不得偷懶。

87.pdf

圖4 男方抵達女方家迎娶時,將帶來的供品敬獻女方神明和祖先。新娘再由媒人牽引出大廳,由女方舅父或長輩點燭祝福,敬告女方神明和祖先,新郎、新娘並拜別父母。

圖5 盪秋千,是秋千下婚禮的最高潮,象徵部落傳統領袖的的江山與尊榮,同時也象徵著新娘的貞潔,是排灣族婚禮非常重要的環節,一對對新人在秋千下互許承諾,約定要一生一世幸福。

問題討論參考答案

1.堂哥的婚禮令我印象深刻。新郎、新娘選擇以潛水完成結婚典禮,並在水中展示結婚證書。

2.我們學校的畢業典禮讓我印象深刻。去年學校為畢業的學長、姐舉辦攀岩和溯溪畢業典禮。學長、姐們必須同心協力、相互扶持,才能通過這兩項考驗。那種互相照顧與團結的團隊精神讓我印象深刻。

88.pdf

圖2 農民利用秋收至隔年春耕的裡作期間種芥菜,待長成後冬陽酥暖之日,將芥菜一一砍下就地曝晒,曝晒時間依芥菜本身大小不一及日照充足與否而不同。酸菜及梅乾扣肉中的梅乾菜就是由芥菜加工而成的。(資料來源: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圖3 除夕是指農曆12月的最後一晚,這天的晚餐稱為年夜飯或圍爐,菜式含有寓意,包括具有「起家」意涵的雞肉,含有「長久」之意的韭菜等。早期吃年夜飯時,會在桌底放一盆爐火,除了讓家人在進餐時感到溫暖外,也象徵團圓。而除夕當天更換春聯,除了討個吉祥之外,也有除妖去邪之意。

89.pdf

「鹹」、「香」、「肥」

客家菜以「鹹、香、肥」為特色是生活環境所造成。早期客家人拓墾的地方多是貧脊荒涼的地區,生活不容易。由於體力勞動特別需要熱量,所以需要吃「肥」的東西;因為做辛苦的勞力工作會流很多汗,需要大量鹽分補充,因此需要「鹹」的食物;而「香」的食物增加食慾、耐飽,因此客家人也喜歡吃「香」的東西。

漳州物產豐富,海產品尤其豐盛,為漳洲菜提供了豐富的材料。漳洲菜烹調方式多樣,滷、炒、煮、燜、燉、煎、炸、餾、淋、蒸,無一不精。口味方面則偏清淡,以酸甜為主,注重材料的新鮮,味道的純正,且特別講究滋補。

泉州背山靠海,氣候溫和溼潤,土地富饒,特產眾多,尤以海鮮和山珍著稱。泉州人不喜油膩辛辣,偏愛酸甜,泉州菜多以造型精緻美觀、味道清淡鮮美見長。

圖4 為日本時代的印刷明信片,圖中賽德克族男子站在芭蕉樹旁做拉弓射箭狀。

圖5 為日本時代的印刷明信片,圖中排灣族男女,站在石板屋前排滿獸骨的棚架下,手中持木杵,正在搗木臼中的小米;木臼旁有一小孩,坐在木椅上觀看搗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