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2-5-6 6:42:48
聊聊大学排名和学校选择 by jasmania
发信人: jasmania (skywalker), 信区: Parenting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14 01:34:40 2012, 美东)
最近看到大学申请,选择的帖子特别火爆,作为半个业内人士,我也忍不住加入大家热火朝天的讨论当中.首先介绍一下自己的工作:我在一个美国的教育咨询公司上班,和大家想的传统意义上的这类公司不一样,我的客户是大学而不是学生,我的工作是通过模型帮助大学制定奖学金的数量,借此达到学校当年的新生录取目标.因为工作关系,我也算接触到一些内幕吧,在此提供一些想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usnews的排名.基本不足为信,很多指标可以人为控制,从来没见过客户把这个很当回事.举个例子:一个权重很高的指标,录取率,里面就有太多水分.市场上专门有公司帮助学校打广告提高申请人数.如果家里有小孩考完psat就知道,广告不要收得太多.大家都知道harvard, mit是波士顿地区最好的学校,可是大家知道us news下来是哪所吗? 不是bc,也不是bu,是Brandeis.我有同事以前在那儿负责招生,她告诉我他们经常在申请人数上造假来提高排名,当然还有很多别的伎俩.还有一件不太愉快的例子:大家都知道BU是中国本科生特别多的一个学校,他们每年都会去北京上海最好的几所中学招生.在一次工作会议上,我亲耳听到bu的校长对属下说,境内学生的录取率高了没有关系,你们去中国招一堆国际学生来申请,然后统统据掉,排名又会上去了.后来我老板回来的路上还觉得挺不好意思,跟我道歉来着.
当然,最好的学校在哪个排名都是最好的学校,可十几二十名后的可信度就不太高了,考虑学校的时候不能把这个当作主要参考.
(2)关于藤校.看了那个duke vs. Dartmouth的帖子,我的第一反应也是当然去duke!我们的确有点太把藤校本身当回事了.当然不否认,每个藤校都很牛很牛.但除了harvard,princeton,yale明显难进一截,cornell本科相对弱一点,其他几个跟duke,chicago,西北之类在录取的分数方面不会差太远,甚至不如.美国人也是很讲学校的stereotype(duke是聪明人的party school噢), 但从我接触到的人来看,没太认为ivy本身(harvard/princeton/yale除外)比其他的名校要更胜一筹,大家都一样优秀.我老板次次举牛校的例子,次次都把notre dame放在harvard一起.当然,她是irish,哈哈.正是因为我们太把ivy当回事,他们才大大提高了我们进入的门槛.我也跟老板聊过中国
人只认ivy,搞得进harvard比登天还难的问题.我说这个不fair.她答曰:作为individual, it sucks;但是人是社会的人,在宏观角度来看,政治是需要考虑每个群体的fairness.说白了,美国就是一个畸形追求political correctness的社会,在高校的体现尤其明显.勤奋的中国学生成了政治的牺牲品.我问老板有什么建议:她说,不要只认ivy,找适合自己的学校最重要.
(3)关于种族和性别.大部分学校都会在网站注明录取和奖学金的数量完全不受种族,性别,宗教等等的影响.但我可以保证99%的学校会给非洲裔和西班牙裔的学生更好的机会和更优厚的奖学金.特别是加州的学校,非洲裔的学生基本上能录取就学费全免.另外想必大家也都猜到了,很多学校在提到minority的优惠时,特指以上这两个族裔,亚洲人在学校看来不是minority.刚还看了一个讲是不是女生更容易进名校的帖子,据我了解,除了工科学校,大部分的学校都是阴盛阳衰,很多学校都是4比6甚至更低的男女比率,大部分学校把男生当宝贝看.经常有客户直接要求我们在同等情况下给男生设计更多的奖学金.当然,在工科学校,女生可能稍微有一点录取的优势.
如果把教育当作一个商品,学而优则仕的我们总会是价格弹性最低的一群,商品的提供者因此漫天要价不足为奇.希望大家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多了解自己小孩的兴趣,专业,校友在这个行业的力量,等等.有兴趣的话去了解一些美国人眼里关于各个学校的stereotype,还有去校园多参观参观,多做research,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最重要!另外拿到奖学金通知之后一定要去找学校appeal for more money啊,不一定能成功,但绝对没什么损失!
一般enrollment management分为两块:admission和financial aid, financial aid是leverage enrollment target的一个手段.藤校的financial aid没有太多花样,全是meet financial need. 也就是cost of attendence减去EFC. EFC的最高可能值是99999.当然他们用的计算方式一般跟federal的不太一样,按道理用css profile会更加准确一些.计算方法无非就是几块:income,asset,家里兄弟姐妹的个数,以及年龄的差距.中国人一般至少有中产收入,家里小孩少,所以是很难拿到太多need based money的.越顶尖的学校,奖学金会越偏重need based.
我原来的概念中如果进了meet financial need的学校,家里负担就不会太大,至少能上的起.可是最近听到一个真事:一白人couple的小孩被哈佛录取,但是不卖房子就交不起学费,找学校argue不成,从harvard出来就直接去BC交了deposit.在我们看来这简直不可思议.哈佛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上啊!可见大家教育理念的差别.
(1)这个每个学校的很不一样,就我们公司来说,奖学金叫什么名字(merit or need)无所谓,我们在乎的是学校一共出了多少奖学金,或者说给了多少tuition discount.一般的规则还是成绩越好,merit scholarship越多;need越多/efc越少,在相同成绩的情况下,need based money越多. 我这里讲的merit scholarship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除了成绩,如果你有一些学校desirable的quality,也能多拿这部分钱.什么quality呢?最常见的无非就是minority和男生,有些学校还会有选择性的加上某些专业,或者是给从某个地区或者州出来的学生多一些discount. 我不觉得有学校会刻意多给奖学金给有钱的家庭,在成绩相当的情况下.
(2)藤校的话,我猜测alumni(我们叫legacy student)是有那么一点优势的, 很多学校会有给alumn的一千刀,两千刀的incentive.但是数量很少,不足一提.而且统计证明alumni子弟在被录取的情况上是更愿意入学的.经济上的incentive对他们不是很重要.
(3) EA的奖学金很多在一月就发了.其他的一般等到三月底.但这只是一个timing问题,学校一般不会在同等情况下给EA更多的钱.但一般情况下,EA的学生成绩更优秀一点,多拿merit based money不奇怪.
(4)对,我建议即使是millionaire的家庭也要申请fafsa/profile!至少我见过客户会给无financial need的学生发一些merit以外的incentive,.仅仅因为他们file fafsa/profile.还有一些学校规定你想拿任何形式的钱都得申请fsa/profile.虽然麻烦,但绝对是有利无害的.我自己没填过那个表格,如果是开放性问题,那就尽量往少里填罗~还
有就是一般学校都会有专人在financial aid office教学生填表的.如果不懂可以请教他们.
(5)你读的文章不会是我大老板写的吧哈哈.他是这方面的开山鼻祖.就我们公司来说,这就是一个logistic regression,用各种各样的变量去预测enroll/non-enroll.这些变量一般包括:奖学金的数量(在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奖学金拿得多的人入学概率越大);SAT/ACT, GPA (对于所有学校来说,都是成绩越好,入学的概率越小,成绩好的学校选择多); minority/gender (一般minority,男生在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入学概率越小);学生来自的地区;学生有没有参观校园(参观表明兴趣,在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参观校园的人入学概率越大);还有一组很有意思的变量就是关于FAFSA/profle的filing情况.不file FAFSA/profle,很多情况下不是说明家里有钱,而是说明这个学生对学校没什么兴趣,这种人是不太可能enroll的.need level有可能会在模型里显著,但是并不是很常
见.我个人觉得最有意思的一个变量是通过fafsa/profile透露出来的你还申请了什么学校的信息,这样我们可以给申请了某些主要竞争对手的学生多一些incentive.有了这个模型,我们可以调整奖学金的数量来预测一个人入学的概率,和整个class的情况.然后根据预测来选择最合适的数量.如果need不在模型里,我们会在模型外根据经验调整.像你说的如果没有file fafsa/profile,学校还是能知道你的成绩呀,性别/种族,还有专业,来自的地区啥的.然后会根据这些因素决定钱的数目.每个学校都有很小一部分给最优秀的学生的全额/半额奖学金,这些是 admission的人决定的,在我们的模型之外.一般就是成绩最好,课外贡献最多的那些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