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榔頭追蹤蠹木的攻擊進度
親愛的蠹木:
阿蠻所加入的那夥人,他們真正的麻煩,還是在於那是個單純的基督徒團體——即使各有所好,但仍「單純地以基督信仰聯繫在一起」。
大榔頭洞悉人的處境
至於我們,所要的是什麼?只要有任何人類成為基督徒,就非要把他牽制在我所謂「基督宗教再加上……」的心態不可,就是那些你也聽過的:高倡基督宗教然後再加上危機、新派心理學、新秩序、信心醫治、靈媒研究、素食主義、改革思想……等等。
如果他們非要作基督徒,那就至少要讓他們作「另類」的基督徒,用加了點基督宗教味道的當紅潮流,取代真正的信仰,務必讓他們對所謂「老套」心生嫌惡——即我們植在人心裡最寶貴的情緒。然後,從中繁衍出宗教的異端、心理諮商裡的愚昧、婚姻裡的不忠,以及友誼裡的背叛。
人類存在於時間之中,所以他們對現實的認識是「線性」的。因此,為了要進一步了解現實,他們必須經驗各種不同的事物。換言之,他們必須依賴變化,身為享樂主義者的老賊頭,就使俗人以變化為樂,就像他使得飲食成為樂事一樣。此外,他又使人心「嚮往恆定」,因而「與變化相調和」,在他所創造的世界裡面,藉著變化與恆定的結合——節律,使得這兩種渴求都能得到滿足。
老賊頭賜給人四季,每個季節各不相同,但是每年都會有同樣的四季。所以,每年四季都像「嶄新」的季節,卻又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他也賜給他的教會禮儀年——周而復始從齋戒期轉變到節慶期。
要是我們怠忽自己的職守,這些凡人不但會從新年的初雪、今晨的日出、年終聖誕節的馬槽裡,體會到「新舊交織」的滿足感,甚至會達到沉醉的境界。除非我們調教好那些幼童,否則他們就會滿足於周而復始的童玩,打完陀螺後接著就是跳房子,就好像是秋天緊跟著夏天一樣規律。
大榔頭詭詐的伎倆──因盲目求新而茫然失心
現在呢,就像我們之前曾使飲食之樂變本加厲成為「貪食」一樣,這次也要特別挑出這種對變化的喜好,然後把它扭曲為「徹底求新的追逐」的狂潮。
首先,就是讓他「不斷提高慾望,卻使滿足感降低」。就「報酬遞減律」來說,「新鮮感」所導致的樂趣最為「主觀」。而追逐的新奇事物非常花錢,因此一心追逐新奇的結果,終究會使人落入「貪財」之中或者「坐困愁城」,甚至兩者兼具。
其次,越是對新奇貪得無厭,就越容易使人把所有老賊頭為他們預備好的「單純樂趣」拋諸腦後,轉而擁抱那些老賊頭禁止的事物。例如,近來因為我們成功地使凡人對「老套」產生反感,許多不論是所謂「通俗」或者「學院派」的藝術家,都沉溺在追新競奇中,乃至於淪入過度的淫亂、非理性、冷酷以及倨傲當中。
最後,再提醒你一下,若要製造流行和時髦的風潮,「盲目追新求異」的慾望尤其不可或缺。讓人在思想上追隨流行的目的,就是要讓他們「忽略真正的危險」。我們要誘導每個世代大加撻伐那些「最枝節的罪行」,同時要鼓舞他們提倡扭曲的善行——能替我們所要「引入的惡行」來鋪路的善行。
我們的目的就是,要逗得那些凡人四處拿著滅火器救大水,或者在船傾斜得快沉沒的時候,還拼命擠在同一邊。因此,當我們使大眾「爭相警告」狂熱正在危害社會的時候,其實正是他們開始變得「世俗和冷漠」的時候。一世紀後,當我們使他們都沉溺在「風花雪月」當中時,最「時髦的抗議」,就是要預防依憑「理性」所帶來的危險。
讓冷酷的世代抗議真情實性,頹廢與怠惰的世代抗議自尊自重,性慾橫流的世代抗議清教徒的潔身自好,無論什麼時候,只要凡人一股腦兒地「受制於人」或者「挾制他人」,我們就要讓自由主義淪為「超級的偽學」。
然而,凌駕這一切的最大成就就是,把對老套的反感提升到哲學的層次,利用原本毫無意義的觀點來腐蝕中心,這些該歸功於瀰漫在現代歐洲思潮中的進化論或者崇史觀(部分是我們的傑作)。
老賊頭喜歡陳腔濫調,就我所知,他一心要每個人在做任何事以前,先問幾個簡單的問題——這樣做合乎公義嗎?這樣做妥當嗎?這樣可行嗎?
現在,如果我們能改使人自問——這樣跟不跟得上潮流?這樣是創新還是保守?這樣合乎時勢所趨嗎?……那麼,他們就會忽略真正重要的問題了。
當然,人們問的這些問題都是無解的——因為他們「無法預知未來」。然而,未來的發展,卻大多取決於他們「現在所作的抉擇」,只是其反倒是想預知未來後,再幫助他們作出抉擇,一旦他們的腦袋變成這種「真空」狀態,我們就可以趁虛而入,誘導他們朝我們決定的方向前進。
目前我們的成績斐然,以往他們還知道分辨哪些改變有益或有害,哪些則是無關緊要。如今,我們已經使他們幾乎毫無分辨的能力。我們成功地用「情緒性」的形容詞「呆滯的」,取代了「描述性」的形容詞「不變的」。
我們調教他們,把未來想像成——
只有「少數英雄」才能達到的「特許之地」;
並非每個阿貓阿狗「按部就班」依一小時有60分的定速,都能夠進入的「尋常之地」。
back2base 心得
「人們四處拿著滅火器救大水,或者在船傾斜得快沉沒的時候,還拼命擠在同一邊。當大眾『爭相警告』狂熱正在危害社會的時候,其實正是其開始變得『世俗和冷漠』的時候……讓冷酷的世代抗議真情實性;頹廢與怠惰的世代抗議自尊自重;性慾橫流的世代抗議清教徒的潔身自好……」
上述大榔頭精彩傑作,無非是誘使人為了改變而改變,認為得做些轟轟烈烈的事情才顯得「稱頭」,且不時地「嘲諷老套傳統」——在工作、學習甚至……連行善或休閒時也不忘「炫耀自己的長進」。此看似疾行於時代尖端,其實是在「原地茫然打轉」,因情感和理智早已受到「鉗制」——「受制於人」或者「挾制他人」。
只是,覺察這些現象之際,得提醒自己:其並非專屬於「特定人士」;而是人人在「某情境下」皆可能有的作為。
「在為許多事操心忙碌之前,其實有一份更好的選擇——先聆聽天主的指引」(路10:39-42)
back2base blog相關聯結:開始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