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榔頭追蹤蠹木的攻擊進度
親愛的蠹木:
上回我指導你如何干擾阿蠻替母親禱告,你大可不必輕率論斷:簡直證明行不通。
大榔頭洞悉人的處境
上上之策,若有可能,是制止阿蠻「認真」禱告。對於新近決志歸入敵營的成年人,如阿蠻者流,最好讓他憶起童年禱告時,那付「學舌」的模樣。為了避免重蹈覆轍,他會轉而去「追求」那種完全自然湧現的、內在的、非正式的、不受規範的禱告。
對一位剛決志的人而言,在實際的運作上,這意味著在心裡用力「製造」一種模糊的敬虔情緒,但其實這與「真正」的聚精會神是兩碼子事。
有個詩人叫什麼柯立芝(Coleridge)來著,說他祈禱「不動嘴唇也不屈膝」,而只「調整心思去愛」,並且沉浸在一種「祈求的心境裡」,這正是我輩喜歡的祈禱方式。
正因他「表面上」近乎默禱,也就是事奉老賊頭多年的資深基督徒經常操練的那種,所以,機伶又愛偷懶的新手會「東施效顰」好一陣子。這些人忘記了,卻也是你必須牢記於心的,再怎麼說「人畢竟是動物,身體所做的一定影響到靈魂。」
大榔頭詭詐的伎倆──使人的目光從天主身上移向自己
說來好笑,人常常這樣描述,說我們「潛入」他們的思想中作祟,事實上,你我最擅長的是,把某樣東西「排除」在他們的心思之外。
如果這一招失敗了,就換個更微妙的招數去混淆他的動機和方向,阻止他們的方法倒有一籮筐,最簡單的便是:把他們的目光「從老賊頭身上轉而注視自己」。
讓他們檢視自己的心思,努力憑著「自己的意志」在那裡「製造」感覺。每當他們想向他祈求慈愛、勇氣、赦免,就讓他們開始試著製造這些感覺,卻渾然不知自己是如此「做作」。
教導他們以自己是否成功製造出「想祈求的感覺」,來「衡量」每一項「祈禱的價值」,而且千萬別讓他們懷疑衡量上述禱告的成敗,其實多少和當下自己的身體和精神狀況有關。當然,老賊頭這時也不會閒在一旁,因為......「只要一有禱告,我們的危險就來了」,他勢必會立刻親自上陣。
你必須讓阿蠻持續地向「他」禱告 —— 向「他所製造」的「東西」祈禱;而非向那「創造他的」—— 具有「位格的神」祈禱。
要小心,一旦他把「自己的思想和意識拋在一旁」;或者,即使仍持守著,卻同時認清它們純然主觀的本質,懂得「交託自己」給一個「全然真實」、「外在看不見」的存有,而這存有此刻就在這斗室裡與他同在,是「他向來無從認識」,卻一向「深深認識著他」……那麼,令人難以測透的神蹟奇事將可能發生。
在祈禱中靈魂真實地赤露敞開——我們得避免讓這種情況發生。不過,別擔心,你將得助於一項事實,那就是:人並不像自己所以為的那樣,喜歡進入上述狀態中。
畢竟,有多少人知道他們「所得」遠比「所求」來得多?
back2base 心得
大榔頭提到:他們不是「潛入」人們的思想中作祟,事實上,其最擅長的是,把某樣東西「排除」在人的心思之外。
天主允許魔鬼對人鼓譟慫恿,但最後的「決定權」則在於人,所以我想……應該是人們自己不斷地在心中放了一些「額外的東西」,以至於使「重要的東西」排除在外。
祈禱的成效,自己難以「精準驗證」科學的數據,也無法「刻意營造」感性的氛圍,只能確定:
祂,「我向來無從認識」,卻一向「深深認識著我」。
在一天的生活裡,天主會以「我所能理解、承受」的方式,做出「最適合我的安排」。每個當下,自己只要「用心傾聽並盡力而為」,然後和祂分享一切「真實的感受」即可。
為你太難的事,你不要尋找;超乎你能力的事,你不要研究;然而天主給你所規定的,你應時常思念,在他的許多工程上,你不應懷著好奇心去追究。(德3:22)
back2base blog相關聯結: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