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鶯里-鐵道緬懷青山尋幽
西鶯里-鐵道緬懷青山尋幽
圖文:王淑盈
鶯歌為新北市最南的一個行政區,共有20個里,西鶯里位於中部西北位置,佔鶯歌區面積比率4.07%,總面積0.8597平方公里,與建國、南鶯、中鶯、北鶯、中湖等里相鄰。為五鶯三鳳【東鶯、南鶯、中鶯、西鶯、北鶯、鳳嗚、鳳祥、鳳福】鶯歌八烏之一。西鶯里為鶯歌鎮轄下行政區沿用至今,是鶯歌區最早劃分的里之一,也是出產區長最多的里,目前共有陳國治、李提甲、陳鑾生、陳碧松四位;主要幹道有中正一路(114 號縣道)及中山路(北116號道路)。
里內重要機關及景點有西鶯公園、西鶯活動中心(中正堂)、鶯歌分駐所、中國砂輪、新北市立圖書館一鶯歌分館(林長壽圖書館)、鶯歌休閒活中心(羽球館)、長壽步道(崧嵩嶺)等;還有網路三大美食阿婆壽司、彰鶯肉圓、垃圾麵及隱身巷弄的和芳老麵包子饅頭(位於原名鶯醬油工廠)。
穿梭於鶯歌巷弄中,您會發現唯一一條筆直的大路叫中山路,其形成原因與鐵路有相當大的關係,原清朝劉銘傳在光緒13年(1887)所興建的北部鐵路並未經過鶯歌,鐵路由新莊沿廻龍施山至桃園,於1895年日本據臺後,發現原有的鐵路路線翻山越嶺太過陡峭,急彎陡坡隨處可見,故總督府決定將縱貫鐵路改道板橋、樹林、鶯歌。鶯歌於1901年8月25日設立乘降場,同年11月9日改為停車場,因1918年及 1919年兩次重大事故改道至現在的火車站現址,原軌道改成了現今的中山路。
鶯歌火車站則歷經二次路線過移、四次改造;
第一代車站:明治35年(1902)建於中正路上,即現今鶯歌分註所對面,是典雅的木造建樂,古稱為「鷹哥石驛」。
第二代 車站:大正11年(1922.5.21) 站址已移到現址,依舊維持木造建築。
第三代車站:民國55年(1966.8.30)改建,因原木造站體蟲蛀腐朽不堪使用,因而改建為二爾樓水泥建築。
第四代車站:即鶯歌現今的火車站,位在鶯歌區文化路68-1號,在民國92年(2003.1.24)完工啟用,是跨站式建築,外牆以紅色磁磚黏貼,牆面頂端以兩隻鳥相望的概念興建輝映鶯歌地名的由來並於 2023.9.27 增設電扶梯。
中國砂輪
林長壽紀念圖書館:創於民國70年,為中國砂翰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白永傳先生鑒於當時鶯歌鎮沒有正式的圖書館,便以夫人白林英昭名義捐款,結合鶯歌鎮公所及鶯歌國際獅子會,於中山路150號與建多用途圖書館,為感念岳父林長壽的栽培恩情,特名為「林長壽紀念圖書館大樓」,作為地方民眾充實精神生活,和休閒活動的文化中心。並在獲得93年度文建會公共圖書館空間及營連改善經費新台幣280萬元補助整修,111年6月更增設 B1兒童閱覽區。
西鶯里還有隱藏版世界級工廠—中國砂輪,是一間研磨技術享譽國內外的上市公司,同時也是台灣半導體產業製程的重要夥伴之一。中國砂輪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位於鶯歌區中山路64號。由樹林柑國人林長壽於昭和19年(1944)設立金敏窯業所,生產碼和瓦。民國42年(1953),開始以瓷質燒結法生產砂翰及磨石,成為臺灣第一家砂輪工廠。第三代接班人林心正將傳統砂翰升級為高階精密的鑽石砂輪,努力拓展新商機。民國86年(1997),更委託工研院機械所研發再生晶圓量產技術,以必須用砂輪來磨矽晶圓為條件共同合作。長達兩年的製程開發,成為全世界第一個使用輪磨方法製作再生晶圓的工廠。
長壽步道,屬環台北天際線第八段一環,由新北市立圖書館鶯歌分館(原林長壽紀念圖書館)旁馬路138巷進入,故名為長壽步道,昔日是鶯歌居民通往樹林的便道,經福正宮後,直上石梯山林小徑,最後抵達忠義宮及忠義山,海拔170公尺,山頂腹地廣闊視野絕佳,可眺望桃園、八德市區,卡拉 OK 亭及休閒運動設施等,附近還有壯觀的群大榕樹,每年4~5月時可賞桐花,山頂可接續幸福步道至鶯歌蛋山,連接有近20條生步道,走訪完充滿人文故事的路徑,還可以到附近步道散步健走,享受山林小徑的綠蔭清幽及豐富生態。
經營超過30年的網路三大美食阿婆壽司24小時營業且物美價廉,不論何時想吃都可隨時來中正一路 63號一趟!若您來到中正一路別忘了到72號的彰鶯肉圓噹噹香Q的肉圓和滋補養顏的四神湯喔!喜歡麵食的人客別錯過157號高湯熬製,從不去渣,看似不太乾淨,加上盛麵的碗也故意弄的驊髒的,故得其名的垃圾麵,其實湯頭鮮美,麵條香Q有勁哦!回程再到隱身巷弄的和芳老麵包子饅頭(位於原名鶯醬油工廠)帶上拌手,有緣的話可和蘇里長预訂西鶯里里辦有名的隱藏限定版茶葉蛋及泡菜。
歡迎大家跟著本校辦理的一里一故事走讀,體驗三峽及鶯歌更多您不知道的巷弄精彩故事和在地隱藏限定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