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巖
撰稿人:方文樹(三鶯社大講師)
位於五寮山區的龍山巖,距離五寮店仔街大約4公里,四周山脈連綿,山道四通八達,自清代以來,一直是大溪往來三峽地區的重要古道(揩腦古島),近年來,更是通往五寮尖、阿屘尖等登山步道的必經之地。
龍山巖創建於清同治年間,因為附近山脈氣勢雄偉,又有龍脈環抱,是所謂的龍神降靈濟世之勝地,因此吸引大量先民在此活動。後來鄭有德先生見附近的龍頭奇石,擲筊以龍公神尊供奉創建。二二八事件後,因為族群隔閡與對立的衝突不斷而導致香火中斷。直到民國54年,地方仕紳發動里民整修復原,並請筊訂農曆十月十日為金龍天尊聖誕日。民國76年,住在桃園八德從事土地買賣的邱金益先生前來拜拜,回去之後事業起飛,因此捐錢整修舊廟,並恭請觀世音菩薩及地母娘至龍山巖鎮殿供奉。此時也是龍山巖開基以來香火最鼎盛之時,還願者絡繹不絕。民國96年,因金龍天尊與地母娘娘神尊龜裂而重新塑造,觀世音菩薩亦精心粉面,於農曆八月十八日重入火安座。
廟後的龍公奇石,原是蛇木為柱,芒草為頂的簡陋草寮,後經整建後始見現貌,和一旁山壁的小龍公石相互輝映。順階而下的龍神聖水池,久旱不枯,大雨不盈,原先以水瓢取水,後有來自板橋的香客捐資改造,成現今幫浦取水的模樣。
站在廟後遠眺,大海山地區清晰可見,最遠甚至可以看到七星山脈和淡水河出海口。可惜的是,龍山巖現在香火已經不興,鮮少香客上山參拜,不知道何時會隱沒在荒煙蔓草之中。
參考資料
1. 臺灣好廟網 https://temples.tw/t/e9cdall
2. 廟婆訪談(訪談者;黃君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