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朗/地名
撰稿:何丁川(三鶯社大學員)
三峽五寮里的詩朗,雖然地如其名,風景優美如詩如畫,卻不是其地名的真正由來,據說以前是泰雅族詩朗社 (silung)的原居地,由於地勢較低的河谷積水,取名為「詩」而有「水塘」之義,一說有「海」之意,恐有誇大謬誤。後來被日本人迫遷到桃園市復興區,也將原本詩朗之地名帶來,因此兩地都有「詩」的地名及門牌。
從台七乙線與五寮里民活動中心的岔路下來,過「詩朗橋」就是詩朗地區,又可細分為「外詩朗」與「內詩朗」,這條路是外詩朗產業道路,續行接東眼產業道路可到達插角大坂根。
目前詩朗地區大多是來自桃竹的客家人及少數的福佬人在當地墾居,從早期生產的焗腦、茶菁、柑橘,到現在遠近馳名的綠竹筍(梨仔筍)及桂竹筍,客家地區的空間與建築,除了焗腦伯公及筍仔窟寮仍可一見之外,腦寮、茶菜 寮、山棕寮、春泥屋,幾乎隨著產業變動而消失殆盡。
參考文獻:
1. 高俊宏老師口述
2.三峽客家文化資源區/廖倫光
https://www.hakka-origin.ntpc.gov.tw/files/16-1007-3950.php
3.新北市客家淵源館/三峽區客家地區的空間與建築表述
https://www.hakka-origin.ntpc.gov.tw/files/14-1007-3968,r82-1.php
指
12-1詩朗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