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里位於三峽區西北方,隔三峽河和清水祖師廟及三峽老街相望。自清嘉慶十七年(1812)開墾以來,都隸屬於海山堡礁溪庄,土名礁溪。日治明治年間,依序歸台北縣三角湧出張所、三角湧辨務署及桃仔園廳三角湧支廳管轄。大正年間地方官制改制,安溪里屬於台北州海山郡三峽庄礁溪大字,內有礁溪小字。民國三十五年(1946),礁溪大字轄下改制為礁溪里。民國79年,因礁溪里人口增加,將礁溪里一分為四,新設礁溪里、中正里及介壽里至今。因為三峽先民多來自福建泉州安溪縣,所以以原鄉地名命名。
安溪里範圍橫跨三峽河兩岸,水生植物豐富,提供水鳥良好的棲息環境;河堤兩岸規劃自行車道及休閒設施,兼具人文及生態特色。堤頂步道沿著三峽河畔右岸而建,長度約1.4公里。每年九到十一月,秋意漸濃,也是美人樹開花的季節。路上種植超過一百株美人樹,天氣好時,藍天白雲,加上高掛樹梢的桃紅與粉紅花瓣,相當吸睛;花兒隨風飄落,地上撒滿大片艷紅秋意。
美人樹是落葉喬木,樹皮著生疏瘤狀刺,側枝成斜水平狀開展。美人樹與木棉同科,由於樹幹造形奇特有如日式陶瓷酒瓶因而有「酒瓶木棉」的稱號。開花時粉紅色大型花掛滿樹冠,映襯著秋天的青空白雲,就像矗立在大地的美人一般。由於木棉的葉子比較大、樹型較陽剛,所以有「英雄樹」稱號,相較之下,葉子較小、樹型較柔美的就是「美人樹」了。
安溪里雖然是人口密集的住宅區,但是有著鄰近三峽老街和清水祖師廟的地利之便,加上河堤步道美人樹的加持,造就了不平凡的安溪里。
本里涵蓋三峽河兩岸,自長福橋到大同橋範圍,連接礁溪和清水祖師廟的長福橋,有近四十年的歷史,東方風格牌樓建築外觀古色古香,橋面兩側裝飾138隻石獅子、7座嵌琉璃瓦中式涼亭,假日許多攤販聚集,形成特殊橋上市集。然而,由於長福橋橋梁底高不足、橋墩沖刷裸露及兩側橋台入侵河道,2012年蘇拉颱風、2015年蘇迪勒颱風曾溢堤,危及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水利署於2023年8月啟動改建計畫,預計2026年完工。很多在地的三峽人,都感嘆從小陪伴成長的長福橋,將就此消失。
李梅樹紀念館,初設於民國79年(1990),原名為「劉清港醫師李梅樹教授昆仲紀念館」;民國84年(1995)4月遷入現址,並正式定名為「李梅樹紀念館」。於三峽土生土長的李梅樹先生,一輩子堅持以東京美術學校習得的寫實路線,擁抱台灣鄉土之美,被稱為台灣美術運動中的「萬里長城」。民國36年(1947),李梅樹先生將畢生的精力投入三峽祖師廟的重建工程上,以創作藝術品的精神,完成結合民間藝術與學院藝術的「東方藝術殿堂」。
紀念館除了展出李梅樹先生不同時期的畫作,李梅樹生前的書信文件,畫具和畫稿等,也於館內的文物陳列室一一展出。透過展覽,使得參觀者得以體會藝術家創作生涯的心路歷程,更能進一步明瞭,李梅樹的一生正是台灣美術走向本土化的縮影。
位於中華路上的安溪國小是里內唯一學校,創校於民國80年(1991),因為當地漢人族群多來自福建省永春、安溪一帶,所以校名命名為「安溪」,以示飲水思源。安溪國小發展音樂課程,學生會學習陶笛。校內還設有新北市首間非營利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