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與我 (二)

達拉斯粵劇社專欄  View 達拉斯新聞 (上篇) PDF  Download 達拉斯新聞 (上篇) PDF

                               View 達拉斯新聞 (下篇) PDF  Download 達拉斯新聞 (下篇) PDF

戲曲與我 (二)         流雲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戲曲劇種  (Types of Chinese Opera)

 

〝中國各民族地區的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百度)

我在別的網站也看到類似的統計, 也有一個網站說是兩百七十三種。但是沒有一個網站將這兩三百多種劇種詳細的列出來。像「百度」, 也只是說

〝比較流行著名的劇種有:崑曲、粵劇、川劇、淮劇、晉劇、漢劇、湘劇、潮劇、閩劇、祁劇、莆仙戲、河北梆子、湖南花鼓、呂劇、花鼓戲、徽劇、滬劇、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秦腔等五十多個劇種〞。

 

在這些著名的劇種裡, 崑曲最古老, 有大概六百年的歷史, 約在元末明初形成於江蘇崑山一帶, 又稱 “崑山腔”。所以有人說崑曲是「中國戲曲之母」。粵劇也流傳了很久, 有差不多四百年的歷史。但是, 出乎我意料之外是, 當「百度」及其他網站提到「中國五大戲曲劇種」時, 這兩種劇種都不包括在內。

黄梅戲

中國五大戲曲劇種

好像所有網站都說「中國五大戲曲劇種」是:

·       京劇             (Beijing Opera)

·       越劇             (Shanghai Opera)

·       黄梅戲           (Huangmei Opera)

·       評劇             (Pingju)

·       豫劇 (河南梆子)  (Yuju)

京劇總是都會排在第一位。 我想京劇既然是「國劇」, 排在第一位是理所當然的吧。但第二呢?有些網站會把評劇及豫劇排在越劇和黃梅戲之前, 並把評劇列為中國第二大劇種。

其實那一種戲曲劇種排第二, 第三, 對我來說都不重要。反正好像北方人會覺得評劇及豫劇比較其他劇種「流行」, 而南方人會覺得越劇和黃梅戲更為「普遍」, 這也是可以理解的。這跟我這個「廣東南蠻子」, 覺得粵劇是最「棒」的, 怎麽會不在五大之中呢的道理一樣。

這五大戲曲劇種, 我打算好好的研究一下, 以後會另文詳述。

 

這兩三百個中國戲曲劇種到底是那一些?

現在先來研究一下這兩三百個劇種到底是那一些。我先從劇種的名稱探討一下。 找了幾個月, 才整理出下列大約兩百個劇種。

 

劇種以省為名的

1.            吉劇       (吉林省)

2.            龍江劇     (黑龍江)

3.           遼劇       (遼寧省)

     4.       秦腔       (陝西省)    (陝西省簡稱陝或秦)

     5.       隴劇       (甘肅省)

     6.       豫劇       (河南省)   (也叫  河南梆子)

     7.       赣劇       (江西省)

     8.       藏戲       (西藏自治區)

9.            川劇       (四川省)

10.          蘇劇       (江蘇省)

11.          徽劇       (安徽省)    (安徽省簡稱皖, 但沒有劇種叫皖劇)

12.          黔劇       (貴州省)

13.          晋劇       (山西省)    (也叫  中路梆子)

      14.     湘劇       (湖南省)

15.          滇劇       (雲南省)

16.          桂劇        (廣西壯族自治區)

17.          粤劇        (廣東省)

18.          閩劇        (福建省)

19.          琼劇        (海南省)

劇種以市或地方為名的

20.          京劇        (北京市)

21.          滬劇        (上海市)

22.          揚州清曲    (揚州市)

23.          崑劇 (崑曲) (江蘇崑山一带)

24.          越劇        (春秋戰國時的越國地區-今浙江江蘇一带)

25.          黄梅戲      (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處黃梅多雲山)(唐初的湖北黃梅縣)

26.          遼南戲      (遼寧省南部)

27.          錫劇        (江蘇無錫)

28.          楚劇        (春秋戰國時的楚國地區-今湖北江蘇一带)

29.          潮劇        (廣東潮州)

30.          漢劇        (湖北省武漢)

31.          淮劇        (江蘇)

32.          揚劇        (江蘇揚州)

33.          祁劇        (湖南祁陽)

34.          蒲劇        (山西南部的蒲州)  (也叫  蒲州梆子)

35.          湖劇        (浙江湖州)

36.          紹劇        (浙江紹興)

37.          紹興平湖調  (浙江紹興)

38.          唐劇        (河北省唐山市)

39.          姚劇        (浙江余姚)

40.          梅山山歌劇  (廣東梅山)

41.          雷劇        (廣東雷州半島)

42.          壮劇        (廣西壮族自治區)

劇種命名原因不詳或有其他原因的

43.          評劇        (河北省)

44.          婺劇        (浙江省)

45.          廬劇        (安徽省)

46.          呂劇        (山東省東營市)

47.          曲劇        (河南省)

48.          甌劇        (浙江省)

49.          薌劇        (福建省)

50.          閩西漢劇    (福建省)

51.          廣東漢劇    (廣東省)         (早期稱“外江戲”,“興梅漢戲”)

52.          甬劇        (浙江寧波)       (早期稱 寧波灘簧)

53.          漫瀚劇      (内蒙古)

54.          花兒劇      (寧夏)

55.          東巴樂舞    (雲南省纳西族)

劇種以腔調為名的

56.          諸宫調

57.          龍舟歌      (也叫龍舟調) 

58.          木魚歌

59.          越調        (河南省)

60.          亂弹        (浙江, 河北)

61.          老調        (河北)

62.          彩調        (廣西)

63.          平胡調      (浙江)

64.          絲弦        (河北)

65.          一勾勾      (山東)

66.          茂腔        (山東)

67.          哈哈腔      (河北)

68.          碗碗腔      (陝西)

69.          羅羅腔      (山西)

70.          青陽腔      (安徽)

71.          弋陽腔      (江西)

72.          弦板腔      (陝西)

73.          阿宫腔      (陝西)

74.          岳西高腔    (安徽)

75.          華陽老腔    (陝西)

76.          西安高腔    (浙江)

77.          松陽高腔    (浙江)

78.          辰河高腔    (湖南)

79.          新昌調腔    (浙江)

80.          寧海平調    (浙江)

81.          眉户        (陝西)

82.          宛梆        (河南)

83.          懷梆        (河南)

84.          大平調      (河南)

85.          四平調      (河南)

86.          平胡調      (浙江紹興)

87.          台州詞調    (浙江)

88.          太康道情    (河南)

89.          漢調桄桄    (陝西)

90.          漢調二簧    (陝西)

劇種以大鼓為名的

91.          樂亭大鼓 

92.          京東大鼓 

93.          京韵大鼓  (駱派) 

94.          梅花大鼓

95.          湖北大鼓

96.          滑稽大鼓

97.          西河大鼓  (艷派)

98.          商洛花鼓          (陝西)

99.          鳳陽花鼓戲        (安徽)

100.         湖南花鼓戲        (湖南)

101.         荆州花鼓戲        (湖北)

劇種以落子為名的

102.         上黨落子

103.         武安落子

104.         平調落子          (河北)

劇種以梆子為名的

105.         上黨梆子

106.         北路梆子

107.         中路梆子(晋劇)

108.         蒲州梆子(蒲劇)

109.         河北梆子

110.         南陽梆子

111.         山東梆子

112.         萊蕪梆子

113.         江蘇梆子

劇種以灘簧為名的

114.         蘇州灘簧

115.         杭州灘簧

116.         湖州灘簧

117.         金華灘簧

118.         寧波灘簧

119.         紹興灘簧

120.         余姚灘簧

121.         蘭溪灘簧

122.         浦東灘簧

劇種以戲為名的

123.         歌仔戲            (台湾)

124.         花鼓戲 

125.         莆仙戲            (福建)

126.         梨園戲            (福建)

127.         高甲戲            (福建)

128.         大腔戲            (福建)

129.         四平戲            (福建)

130.         梅林戲            (福建)

131.         北路戲            (福建)

132.         正字戲            (廣東)

133.         西秦戲            (廣東)

134.         白字戲            (廣東)

135.         花朝戲            (廣東)

136.         巴陵戲            (湖南)

137.         喇叭戲            (遼寧)

138.         新城戲            (吉林省)

139.         黄龍戲            (吉林省)

140.         曲子戲            (新疆)

141.         五音戲            (山東)

142.         柳琴戲            (山東)

143.         藍關戲            (山東)

144.         柳子戲            (山東)

145.         大弦戲            (河南)

146.         泗州戲            (安徽)

147.         墜子戲            (安徽)

148.         滑稽戲            (上海)

149.         宜黄戲            (江西)

150.         荆河戲            (湖南)

151.         川北燈戲          (四川)

152.         梁山燈戲          (重庆)

153.         廣昌孟戲          (江西)

154.         武安儺戲          (河北)

155.         池州儺戲          (安徽)

156.         侗族儺戲          (湖南)

157.         沅陵辰州儺戲      (湖南)

158.         南樂目連戲        (河南)

159.         徽州目連戲        (安徽)

160.         辰河目連戲        (湖南)

161.         隆堯秧歌戲        (河北)

162.         定州秧歌戲        (河北)

163.         朔州秧歌戲        (山西)

164.         唐山皮影戲        (河北)

165.         冀南皮影戲        (河北)

166.         孝義皮影戲        (山西)

167.         复州皮影戲        (遼寧)

168.         凌源皮影戲        (遼寧)

169.         華縣皮影戲        (陝西)

170.         海寧皮影戲        (浙江)

171.     環縣道情皮影戲    (甘肅)

172.     江漢平原皮影戲    (湖北)

173.     陸豐皮影戲        (廣東)

174.     高州木偶戲        (廣東)

175.         遼西木偶戲        (遼寧)

176.         臨高木偶戲        (海南)

177.         川北大木偶戲      (四川)

178.         潮州鐵枝木偶戲    (廣東)

179.         郃陽提線木偶戲    (陝西)

180.         泉州提线木偶戲    (福建)

181.         晋江布袋木偶戲    (福建)

182.         漳州布袋木偶戲    (福建)

183.         泰順藥發木偶戲    (浙江)

184.         邵陽布袋戲

185.         晋北道情戲        (山西)

186.         臨縣道情戲        (山西)

187.         敦煌曲子戲        (甘肅)

188.         華亭曲子戲        (甘肅)

189.         南昌采茶戲        (江西)

190.         赣南采茶戲        (江西)

191.         萍鄉采茶戲        (江西)

192.         吉安采茶戲        (江西)

193.         桂南采茶戲        (廣西)

194.         黄南藏戲          (青海)

195.         青海平弦戲        (青海)

196.         鑼鼓雜戲          (山西)

劇種以说唱表演方式為名的

197.         蘇州弹詞

198.         蘇州評弹

199.         揚州弹詞

200.         揚州弦詞

201.         四明南詞 ( 俗稱“寧波文書”, 也叫“四明文書”)    (浙江寧波)

202.         益陽弹詞

203.         長沙弹詞

204.         温州弹詞

205.         桂林弹詞

206.         湘潭弹詞

207.         貴州弹詞

208.         開篇

209.         二人轉

210.         二人台            (内蒙古)

211.         耍孩兒            (山西)

劇種以秧歌為名的

  八大秧歌:

212.         京調秧歌   

213.         團扇秧歌   

214.         彩带秧歌   

215.         扇花秧歌

216.         拉罐秧歌

217.         拍打秧歌 

218.         花棍秧歌   

219.         花绢秧歌

    地區秧歌:

220.         繁峙秧歌    (山西)     

221.         陝北秧歌       

222.         鼓子秧歌                

223.         東北秧歌   

224.         端氏秧歌

225.         武安秧歌

中國各地的戲曲劇種

如果以發源或盛行的地區來看, 可分為:

北京:               京劇、崑曲、北京曲劇

天津:               京劇、評劇

河北:               評劇、河北梆子、絲弦、老調、哈哈腔、亂彈、平調落子、

              二人台、唐劇、武安儺戲、隆堯秧歌戲、定州秧歌戲、

       唐山皮影戲、冀南皮影戲

山西:               晉劇、北路梆子、蒲劇、耍孩兒、上黨梆子、二人台、鑼鼓雜戲、

 碗碗腔、朔州秧歌戲、繁峙秧歌戲、孝義皮影戲、晉北道情戲、

 臨縣道情戲、 羅羅腔

內蒙古:          二人台、漫瀚劇

遼寧:               京劇、評劇、喇叭戲、遼南戲、復州皮影戲、凌源皮影戲、遼西木偶戲

吉林:               吉劇、新城戲、黃龍戲

黑龍江:          龍江劇

陝西:               秦腔、碗碗腔、眉戶、漢調桄桄、漢調二簧、商洛花鼓、弦板腔、

 華縣皮影戲、華陰老腔、阿宮腔、郃陽提線木偶戲

甘肅:               隴劇、敦煌曲子戲、華亭曲子戲、環縣道情皮影戲

寧夏:               花兒劇

青海:               青海平弦戲、黃南藏戲

新疆:               曲子戲

山東:               京劇、呂劇、茂腔、五音戲、柳琴戲、藍關戲、一勾勾、

 山東梆子、萊蕪梆子、柳子戲

河南:               豫劇、越調、河南曲劇、宛梆、大平調、太康道情、大弦戲、

 懷梆、四平調、南樂目連戲

江蘇:               崑曲、淮劇、揚劇、錫劇、蘇劇

安徽:               黃梅戲、徽劇、廬劇、泗州戲、青陽腔、池州儺戲、鳳陽花鼓戲、

 岳西高腔、徽州目連戲、墜子戲

上海:               越劇、京劇、崑曲、滬劇、滑稽戲

浙江:               越劇、婺劇、崑曲、紹劇、甬劇、西安高腔、松陽高腔、甌劇、

 新昌調腔、寧海平調、亂彈、海寧皮影戲、泰順藥發木偶戲

江西:               贛劇、南昌採茶戲、贛南採茶戲、弋陽腔、青陽腔、萍鄉採茶戲、

 徽劇、吉安採茶戲、廣昌孟戲、宜黃戲

福建:               莆仙戲、梨園戲、高甲戲、薌劇、閩劇、大腔戲、四平戲、梅林戲、

 閩西漢劇、北路戲、泉州提線木偶戲、晉江布袋木偶戲、漳州布袋木偶戲

廣東:               粵劇、潮劇、正字戲、廣東漢劇、西秦戲、梅山山歌劇、白字戲、

 花朝戲、陸豐皮影戲、高州木偶戲、潮州鐵枝木偶戲

台灣:               歌仔戲

海南:               瓊劇、臨高人偶戲

廣西:               桂劇、彩調、壯劇、桂南採茶戲

湖南:               崑曲、湘劇、祁劇、辰河高腔、巴陵戲、湖南花鼓戲、邵陽布袋戲、

 常德高腔、辰河目連戲、荊河戲、侗族儺戲、沅陵辰州儺戲

湖北:               漢劇、楚劇、黃梅戲、荊州花鼓戲、江漢平原皮影戲

四川:               川劇、川北燈戲、川北大木偶戲

重慶:               川劇、梁山燈戲

廣東三大劇種

雖然粵劇未能排在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中, 但是在廣東省和附近的香港, 澳門, 及南洋一帶, 卻是非常吃香的。

也許因為從小就只迷上了粵劇, 所以當我看到討論廣東三大劇種的網路文章, 根本就想不到在廣東, 原來除了粵劇之外. 還有另外兩大劇種 --- 潮劇廣東漢劇

其實小時候在香港也常會聽到潮劇, 好像同學中也有好一些(廣東)潮州人。潮州話和廣東白話 (也就是我們常稱為〝廣東話〞的〝廣府話〞) 很不一樣, 潮州音樂和潮劇也自成一家, 我是一點都聽不懂的。那時有一句〝流行用語〞, 凡是看不懂聽不懂的東西, 就會說〝這是潮州音樂〞。

〝潮州音樂〞還有一種用法。遇到經濟困難或災難時, 就會說一句我們(各人)〝潮州音樂〞, 表示需要〝自己照顧自己〞。(註: 潮州音樂常會有好像聽来是〝自己顧自己〞的過門音樂)

 

潮劇

潮劇傳統吉祥戲《五福連》之《京城會》

潮劇英文叫作Teochew Opera, 有網站說潮劇是中國十大劇種之一, 有“南國奇葩”的美譽, 可見潮劇也是非常流行的。在南洋一帶如新加坡, 泰國, 印尼, 馬来西亞, 都有很多潮州人在那裏落地生根。而潮劇是潮州文化的重要傳承載體,同時也是聯絡世界各地潮州人之間情誼的重要紐帶,因此,她是具有明顯代表性的地方劇種。

潮劇又名潮州戲、潮音戲、 潮調、潮州白字(頂頭白字)、潮曲,主要流行於潮州方言區,是用潮州話演唱的一個古老的地方戲曲劇種。潮劇在國內主要流佈在廣東東部、福建閩南漳州地區的雲霄縣、東山縣、詔安縣及平和縣等, 廣泛流行於香港、東南亞、上海、以及西方許多國家和地區,泰國曾經是潮劇在全球的發展中心,到現在還有泰語潮劇,凡有潮州人的地方就有潮劇。

潮劇經常在廟會上演出,表示於對“老爺”(指神明)的尊敬,老百姓也喜愛在非常熱鬧的氣氛圍下觀看,使節日氣氛更加濃重,因此,潮劇要比其它劇種更具濃郁的民俗色彩。

潮劇是宋元南戲的一個分支,由宋元時期的南戲逐漸演化,是一個已有4 4 0多年曆史的古老劇種,主要吸收了弋陽、崑曲、梆子、皮黃等特長,結合本地民間藝術,如潮州音樂、潮繡等,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形式和風格。

要找一些潮劇來看是非常容易的, 在百度及土豆都有。

 

廣東漢劇

廣東漢劇《紅書寶劍》劇照

 

廣東漢劇舊稱“亂彈”、“外江戲”、“興梅漢戲”,1933年廣東大埔縣人錢熱儲著《漢劇提綱》,定名為漢劇,從此約定俗成,沿稱至今。流行於廣東的梅縣、汕頭和粵東北、粵閩贛邊區各地。

看了一下廣東漢劇的歷史沿革, 似乎廣東漢劇之所以盛行, 並傳揚到廣東以外的地區(東南亞, 福建省, ..) , 主要是因為自清同治年以後,廣東漢劇逐漸盛行於廣東省內各客家地區,省內各主要的客家地區都曾經建立過漢劇團。和潮州文化一樣, 客家文化流傳極廣, 可以說是遍天下, 所以廣東漢劇也一直流傳。

在客家人心目中,戲劇有“大戲”、“小戲”之分。山歌劇、採茶戲之類,被認為是小戲,而漢劇則無疑是其中的大戲, 是以祭祀祖先、尊敬鬼神為目的的大戲。

然而廣東漢劇與廣東潮劇、粵劇相比,至今尚未本土化。唱曲用的是普通話, 而不是地方方言。

所謂本土化,就是語言的本土化。粵劇的本土化,始於清中後期,完成於清末;潮劇大約在元末明初已開始本土化。客家人在祭祀祖先時,需要演出一種“大戲”,以表示對祖先的尊敬和緬懷之情。如果以本地方言(客家話)演唱的“小戲”,有些人會調侃說:“怕祖先聽不懂”。反對漢劇本土化的人說,漢劇至今未能實現本土化,正是因為客家人認為漢劇是保留了“中州古韻”,而客家人的祖先來自中原。從這個角度來看,保持普通話的漢劇(不實現方言化),對說明客家人是從北方來的這方面,好像還挺有道理的。

 

上網去看這些戲曲劇種

這麽多的戲曲劇種, 如果你想知道它們的簡介, 流行地區, 歷史來歷, 藝術特點, 角色行當, 代表劇目, 流派, 唱腔, 伴奏樂器, 裝扮藝術,名家大師, 曲詞, .. 等等資料, 都可以上網去[百度] www.baidu.com 找出來。

想看看或是聽聽這些劇種的劇目是怎麽樣的話, 就可以去 [土豆] www.tudou.com 那裏去找視頻錄像及音頻来看/聽, 也可以下載到電腦或是電視上看。最重要的是, 現在的視頻常常都有中文字幕, 像卡拉OK一樣, 就算聽不懂唱曲的方言, 也知道在唱什麽。

再者, 有些地方戲曲 (像蘇州評彈)「改良」了, 說詞有時會用普通話, 所以不懂方言的觀眾也能知道演員們在說什麽, 而能好好的欣赏這些地方戲劇。

此時的我呢?在這個各類球季(牛仔隊, 小牛隊)都還沒有開始的夏天, 看這些地方戲曲就自然的成了我的休閒活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