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與我 (一)

戲曲與我(一)      流雲        -->下一篇   View 達拉斯新聞 PDF  Download 達拉斯新聞 PDF

Chinese Opera– An Engineer's Perspectives (Part 1)

=====================================================

前言

戲曲指的是中國傳統的地方戲劇。戲曲的內涵包括唱唸做打,綜合了對白、音樂、歌唱、舞蹈、武術和雜技等多種表演方式,實在是博大精深。而我是學理工的門外漢,只因為喜愛音樂,在去年暑期中偶然地上網去找一些粵劇的資料,發現除了粵劇之外,很多中國傳統的地方戲劇的資料現在都很容易的找到。在看了一些資料,以及各種戲劇的錄像之後,深深地迷上了各型各式的中國地方戲曲,也開始自我研究起來。

在這裡只是淺薄的分享一下我的學習經驗。只因為我是學理工的,有強烈的好奇心,常常在看了資料之後,會想到很多的問題,然後就會努力的去尋找答案。很多時候找不到答案,就只有自己來猜測,推想,所以在一些問題上,我將只是說說我個人的看法,說不對的地方。還要請大家原諒和指教。

注:很多引用的資料是從“百度”(www.baidu.com)或其他網站找到的發帖。作者姓名不詳,資料也很難確認其真正的來源及可靠性,所以資料來源在本文中從缺。

=====================================================

我的音樂學習背景

我是在香港長大的,所以西方音樂(Western Music)認識比較早。在中學時參加過學校樂隊及合唱團, 唱的,演奏的主要是西方音樂,在美國念大學時是學理工的,但在大四那一年選修了一門音樂課,學了一些基本的西方音樂歷史(Music History),音樂理論(Music Theory),以及各種西方交響樂,協奏曲,歌劇,等等。這門課改變了我的一生,從此對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在達拉斯多年,參加過華人及洋人的教堂詩班,也參加過華人及洋人的社區合唱團(Community Chorus),演唱了不少西方音樂作品。偶而也會去聽一些音樂會 - 交響樂,室內樂,合唱會,獨唱會,獨奏會,西洋歌劇,... ...特別是西洋歌劇,有大概十年左右,每一塲福活歌劇團(Fort Worth Opera)的演出,我都會去欣賞。

在中國音樂方面,在香港成長時,因為父母親都是粵劇(廣東大戲)迷,耳濡目染,到了多年之後的今天,我還是可以背出來,當我還是很小的時候,戲曲方面,可能因為在1950年代有很多的上海人移居香港,越劇電影是很吃香,受歡迎的,非常賣座,常會連續放演很久。越劇迷會看很多很多遍(因為那時當然也沒有 DVD )我印象最深的是由丁賽君及夏夢主演的 [三看禦妹] 和 [金枝玉葉],我好像也看了不止一遍。此外,徐玉蘭和王文娟主演的 [紅樓夢] 也是轟動一時。(現在這三部電影都可以上網看),後來在1960年代,香港邵氏電影公司崛起,拍了很多部成功的黃梅調電影。凌波(梁兄哥)紅遍半邊天,我也看了不少的黃梅調電影。京劇嗎?倒是不大認識 (雖然在上海出生及長大的父親很喜歡),因為聽不懂,而且看和聽的機會都不多。

後來在波士頓念大學時,和幾位好友一起參加了當時波士頓地區唯一的中國人合唱團 - 中華合唱團,每星期六定期的在我們學校的學生中心練唱,唱的除了中國民歌之外,很多是像[保衛黃河],[旗正飄飄]等的抗戰時代的歌曲。那時不止美國在打越戰,中國人也在進行 [保衛釣魚台] 運動。那時候,年青的我,一腔熱血,還和一大群人跑去華盛頓(Washington, DC)去示威,抗議。把我父母親嚇得半死,好怕我會被美國遞解出境。

很慚愧的,到了今天在達拉斯,除了二十多年來參加了華聲,四季,大地,神州等合唱團,偶而唱一些中國歌曲之外,已經不復“當年勇”了。多年來,中國合唱歌曲是唱了不少,而在我大女兒進了大學之後,跟孫承驊老師也學了兩年二胡,又參加了此地的四季國樂團任二胡手,才保持了對中國音樂一點點的接觸。

此外,認識我的人也知道我很喜歡旅遊,每次去中國,台灣和香港時,都盡可能找機會去逛書店及音樂店,中國音樂的樂器,視頻光盤,音頻唱片及樂譜,能力所及的都盡量的買,總是滿載而歸,雖然如此,對中國戲曲的認識,還是感到 “有心無力”,因為我在這方面的資料太少了。(附註:華人活動中心近年來多了很多書籍及視頻光盤,相信有不少有關中國戲曲的資料,我因為住得遠,還沒有去詳細研究)

啟蒙老師 - 國劇之旅(鍾傳幸)

我在十多年前在理察臣(Richardson)圖書館看過一本名叫 [國劇之旅] 的書。是台湾文化建設委員會在一九九○年印行的。由锺傳幸女士所著。裡面講到中國戲曲的人物角色,四功五法,音樂,舞台,裝扮,道具,兵器等,可以說是我的啟蒙老師。

多年來,我只保留了一份影印本。每次去台灣都會去找這本書,但都沒有找到,大概己經絕版了,我想鍾傳幸女士大概不會介意 “收” 了我這一個 “不交學費“ 的學生吧。

今天在因特網上的中國戲曲學習環境

今天的因特網,給我們每一個人無窮的學習機會,以我去年夏天的經驗,有兩個網站對我最有幫助。一個是[百度] www.baidu.com,另一個是 [土豆]  www.tudou.com。

[百度],就像 [谷歌]  www.google.com,能夠找到很多和中國戲曲有關的網站,而且百度本身就有非常豐富的資料庫。每次我要找資料如戲曲作者,演員,歌詞,劇本,劇情,歷史背景,..等,我都會先看 [百度] 的資料庫,然後再去看其他的網站。

而[土豆],有非常多的各型各式中國戲曲視頻及音頻,我通常都先下載到我的電腦硬盤,然後在有空的時候才慢慢欣賞。下載需要先裝上土豆的免費下載軟體(itudou)。

此外,YouTube(www.youtube.com)也開始有很多的中國戲曲可以下載,但是,我還是比較喜歡 [土豆]。

這幾個網站,尋找資料時用中文或是英文都可以,但是用中文比較更容易找到想找的東西。

用中文上網的煩惱

去國多年,中文本來就不成的我,用中文上網是多少會有點懊惱的。幸好有 [谷歌] 的翻譯網站(www.google.com /translate),想不起來的中文就先用英文來找,或是用 [谷歌]翻譯了中文,再用中文來找資料。

但是中文實在是很奧妙的,有地區性之分。[谷歌] 的翻譯不一定都對,在不同地方的網站就要用不同的(中文)語言,例如:

    中國傳統音樂(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叫法。

此外,我還有其他例子,都是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叫法

 

中西文化之異同(Chinese Opera vs. Western Opera)

中國戲曲的人物角色,四功五法,音樂,舞台,裝扮,道具,兵器等,大部份都和西洋戲曲(歌劇,舞劇,話劇)很不一樣。反映出東方及西方歷史文化之不同。比較相同的是一些基本劇情,無論在東方世界或是西方世界,偶爾都會有鬼神及宗教的影響,同時,也有不少愛情和親情的故事,有善和惡,喜和悲,帝王和平民,好人和壞人,君子和小人,也都是有說有唱,有舞蹈,歌曲長短方面,也是有長曲,短曲,而劇長也差不多。分好幾場戲,要整個晚上數小時才演完。

這些都是蠻有趣的。但是,最引起我的好奇心卻是下面一些問題:

1。為什麼中國歌劇演唱常用假嗓(假聲)?

2。為什麼中國歌劇有那麼多的劇種?

3。為什麼女班勃興,男班衰落?

為什麼中國戲曲演唱常用假嗓(假聲)?

我聽了很多中國地方戲曲,發現絕大部份的中國戲曲,無論男女角色,常常都是用假嗓(假聲)來唱曲,甚至乎,與其說是 “唱”,倒不如說是 “叫“ 還來得貼切。因為歌曲常常都是用丹田之氣 ”叫“ 出來的, 音調非常高。在一些不懂中國歌劇的洋人聽來,這些尖銳的聲音是會有點刺耳的。

在西洋歌劇的曲子裡,雖然男高音及女高音的曲調也很高, 也會用丹田之氣及「頭聲」, 但無論在高音或是低音的部份, 通常是用「真嗓」唱出來的, 用「假嗓」就比較少出現,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一直都沒有找到答案,所以就只有自己來猜測,推想。我的結論是 - “因為中國戲曲有這個需要”。

A)演唱地點

西洋歌劇演出的地點以室內為主,通常都是在比較安靜的地方,尤其是在歌劇院裡。室內的音響效果也比較好。

相反地,中國地方戲曲常常都是在室外,比較吵鬧的地方。像是在寺廟廣場,市集,或是露天的戲台上。音響效果都不太好。古時候又沒有擴音器,所以需要用尖銳的假嗓來唱歌,觀眾才聽得到。

B)觀眾的行為及作風

西洋歌劇(及音樂會)的觀眾,在演出時的禮儀是要保持安靜,除了在某些曲段結束時要鼓掌或叫好之外,都需要默默的聽,正襟危坐,不可以走動,更不能高談闊論。

但中國地方戲曲演出時,情形就很不一樣了。就算是在比較安靜的地方,如皇宮及富貴人家的大庭院,觀眾是沒有正襟危坐,不能走動的禮儀的。常常人來人往,大家高談闊論,吃喝玩樂(如打麻雀),台上台下鬧成一片。戲曲演員要用尖銳的假嗓來唱歌,才不會和觀眾的談話混在一起。

C)文化的要求

中國地方戲曲演出,常常是在喜慶的日子,例如過新年,節日,壽旦,小孩滿月,

娶媳婦(囍),中科舉等等,而在中國文化中,要熱鬧才有喜慶的氣氛,

正是 “越吵越好”。所以就自然的產生大鑼大鼓及大嗓的歌曲。

為什麼中國戲曲有那麼多的劇種?

據統計,中國的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呢?

A)不同方言

方言, 俗稱地方話。現代漢語方言可分為七大方言區。即北方方言(官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和粵方言。

同時,在複雜的方言區內,有的還可以再分列為若干個方言片(又成為次方言),甚至再分為“方言小片” 。明知道一個個地點(某事、某縣、某鎮、某村)的方言,就叫做地方方言。如廣州話、長沙話等。

很多的戲曲劇種,就是因為用地方方言來說唱,就成為一種與別的劇種不同的劇種。例子:粵劇,潮劇。

B)不同地區

由於歷史,地理方面的因素,也形成不同的戲曲劇種。

例如楚劇, 好像是和歷史上春秋戰國時的楚地有関。

而在地理方面, 由於山川的阻隔,中國地方戲曲從古代就有南“二黃”北“西皮”之分。北為黃河一帶,發展到今天的評劇,豫劇,南則為長江流域,發展到今天的越劇,黃梅戲。

此外, 還有西北的秦腔, 西南的川劇, 等等, 都是因地理原因而獨樹一幟的。

C)不同民族

中國是有著 56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而各個民族也會有他們的文化,音樂,及戲曲。例子:纳西族的東巴音樂及舞蹈。我在雲南麗江旅遊時曾在當地觀賞過一些東巴音樂及舞蹈表演,是很有特色的。

為什麼女班勃興,男班衰落?

大部份主要的中國地方戲曲以前都是只有男演員。叫做〝全男班〞。女旦的角色也是由男演員來演的。有名的京劇四大名旦: 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就是很好的例子。

但到了1920年代時,女演員開始出現。女演員不一定演女旦,也有演生角的。剛開始女演員會和男演員一起演出,但到後來,“全女班” 盛行,而 “全男班“ 卻都沒落了,為什麼呢?

我個人認為除了因為女演員演生角比男演員演女旦容易,裝扮也好看多之外,中國戲曲需要用假嗓演唱佔了很大的因素。男演員天生的嗓子,大部份不適合唱音調高及尖銳的假嗓,比對起來,女演員的嗓子, 唱高音比較容易, 也好聽多了。

所以女演員就越來越多,“全女班” 也越來越受歡迎了。

Listen

Read phonetically

Diction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