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鄰:明愛凌月仙幼稚園

西營盤,是香港西環最早發展住宅及學校的地區。經過歲月的洗禮,仍保存著不少古蹟。接下來,我們將會介紹本校的一位鄰居,一所擁有豐富歷史的幼稚園,帶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我們學校的鄰居——明愛凌月仙幼稚園。

明愛凌月仙幼稚園座落於我校旁邊,有一棵宏偉的大樹在旁守護著,同學們出入學校後門,經薄扶林道方向的行人道便會看到。幼稚園建築宏偉,採用純白的樑柱結構,富有濃厚的古典風味,彷彿把我們帶進昔日的舊香港,別有一番美態。園前有一個充滿童年氣息遊樂場,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滑梯、攀爬架、籃球框應有盡有。校園旁至今仍有一塊極具歷史意義的地段界石(I. L755) ,靜靜地佇立在一角。界石是地界測量標示物,主要用作劃分邊界範圍,有記錄香港發展的功能。現時香港地政總署在網上有提供「地理資訊地圖」,大家可輸入地段界石號碼搜尋位置,可見地段界石至今仍在發揮作用。


這所溫馨幼稚園的前身究竟是什麼呢?來頭可不小呢!曾經是一所於1893年建立的寄宿學校,名為聖心學校,一直與香港一起成長。之後,便迎來了一場疫症。聖心學校被改為托兒所及孤兒院,由於當時不少孤兒女童患上疾病,因此他們會到孤兒院內養病,直至康復為止。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商人李寶椿捐款重建原址。1949年,院舍被重建成高四層的建築,內有療養設備,同時為托兒所及小嬰調養院。另外,新建築被命名為「凌月仙小嬰調養院」,而凌月仙正是商人李寶椿母親的名字。同學們若在凌月仙幼稚園外面往高街方向走,到了幼稚園的末端轉彎位,抬頭便能看見保留至今的一塊陳年名牌,上面的「凌月仙小嬰調養院」八字,依舊清晰可見,充滿了歲月的痕跡。


在調養院建成之後,院舍便由政府管理,他們將調養院的醫療設施轉移至舊山頂道嘉諾撒醫院。同時,當時孤兒人數也逐漸減少,於是在1968年,院舍被改為幼稚園,在與嘉諾撒聖心幼稚園合併後,幼稚園命名為「嘉諾撒凌月仙幼稚園」。1993年,嘉諾撒修會於堅道設立了新的幼稚園校舍,於是凌月仙幼稚園便留守原址,由明愛機構看管至今。


明愛凌月仙幼稚園不僅是歷盡香港發展的爲數不多的見證者,更承載著不少西區學生的回憶,伴隨我校一起成長。


而在「嘉諾撒凌月仙幼稚園」的對面,就是「李陞小學」,也是伴隨著我們一起成長。身為中西區的學生,不妨多了解學生附近的歷史。同學們如有興趣了解更多,不妨查找李陞、李寶椿及凌月仙的生平及歷史,他們對早年香港中西區的發展,貢獻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