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度斜暉蘇東坡——

蘇軾瀟灑人生講座

本校有幸於本年11月15日得蒙鄭培凱教授蒞臨,以「蘇東坡的瀟灑人生」為題,作專題演講。


是次活動為中西區聯校讀書會首個大型講座,參與學校除了我校,還有(按筆劃序):英皇書院、英華女書院、高主教書院、聖士提反女子中學、聖士提反堂中學、聖若瑟書院、聖嘉勒女書院、聖類斯中學、樂善堂梁銶琚書院,以及區外的新會商會陳白沙紀念中學。

鄭教授演講前,先有黃振隆助理副校長致歡迎辭,緊接著有同學們演出。首先由我的張明曦同學彈奏鋼琴名曲《梁祝》,用優美的旋律帶出當中的故事。然後,來自聖嘉勒女書院的林諾思同學朗讀《幾許斜暉蘇東坡》一文中的節錄,講述蘇東坡被貶十五年前後所發生的事,讓大家對其有一個大概的認識。最後就是來自聖士提反女子中學的周穎桐同學、鄺在心同學和林焯雯同學演唱出改編自蘇軾詞的《但願人長久》,帶領大家用另一種方式去欣賞蘇軾的作品。


講座一開始,鄭教授先感謝了表演的同學,並斷言蘇軾在天之上一定會感激同學們美妙的表演。接著,他問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為什麼我們要學習一個明明已經死了一千年的人?那是因為他的每一面都聰明絕頂,一生中一直很用功,就算人生充滿著困苦和困難,仍能維持本真,在官場與自我尋求一個中和點,用巧妙的語言逐字寫入詩詞,而這,就是作文的最高境界。


就是這份從不向現實低頭的精神,讓他在可以保持自己本性的同時,幫助管轄内的人民。同時,蘇軾寫作極具邏輯且有條理,比如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蘇軾只是寫人道是,而不是直接寫他在三國的赤壁,就是蘇軾寫作嚴謹的一種表現。另外,蘇軾也是一個擅於用文字表達自己想法的人,不論是寫給皇帝的謝表,還是抒發情緒所作的詩詞,都能從字裏行間感受到他寫此作品的心情,再拿《念奴嬌·赤壁懷古》做例子,比如「人生如夢一句」,就能清晰地表達出他灑脫的心境。


其次,鄭教授也提到了蘇軾超越苦難的樂觀精神,據説他在有一次生病治好了之後,和治療他的醫生結伴出游是看到了一條向西邊流的河,結合之前病痛的經驗,寫下「誰道人生無再少」的經典詩句,體現出了他强大的精神面貌。


鄭教授同時亦展示了不同古今書法家對蘇軾詩詞的解讀,歷史洪流令蘇軾的書法破損,但歷代的文學家也多次嘗試填補缺失的部分,令文化傑作變成文化財產,呼應了蘇軾自己的「遠近高低各不同」,多從別人的角度看事情,就能做到推己及人,作更加全面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