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校新「顏」

新老師介紹

今天,我們將帶領大家遊走校園各地,尋訪那些熟悉又陌生的面孔。

首站:十樓教員室

鄭沅苓老師 Miss Y. L. CHENG (化學科、綜合科學科)

讀化學的難處及解決方法:

對於中四要背的內容比中三多約兩倍,鄭老師表示當時是不太習慣。而在中五讀的有機化學(Organic chemistry),鄭老師認為是最困難的,因為有很多內容要背誦,亦是文憑試最重要的課題。而鄭老師認為做多些練習、模擬試卷,化學成績便會變好。最重要的是「打好個底」,中三時候打好基礎,學深奧的課題也會比較容易理解。

對於化學只是「死背」的看法:

好多同學認為化學科可能是記熟書本上的内容便能矇混過關。鄭老師認為化學在某些基本的知識上可能真的是「死背」,但是最重要也是活學活用。例如元素表各個元素和元素的先後次序可以「死背」的,但中五會有比較多課題需要理解內容,才能考取較高分數。

第二站:九樓教員室

陳紫韶老師 (中文科)

以往的工作經歷:

陳老師以前在出版社工作,主要負責編輯教科書、模擬試卷等教材。在編輯書本內容方面,她要一直改編作者的稿件,直至符合出版社對這些教材的要求,然後經過一系列程序才可出版。

轉行的原因:

作為一個編輯,大部份的工作時間都是對着毫無感情和冰冷的文字,而陳老師希望將這些教材「實踐」,體驗一下用這些教材來教導學生。而且編輯很少和其他人溝通,但作為老師有更多機會和別人談話,陳老師認為對着學生應該比對着文字更加有趣。

第三站:7樓教員室

杜文菲老師 Miss M.F. TO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核心課程——延伸研習、綜合人文科)

杜老師喜歡聖保羅書院科目的多樣性,於是選擇來這裏當老師。她不但喜愛做陶瓷,也喜歡做瑜伽,而且更懂演奏多種樂器,可謂多才多藝。

綜合人文的刺激:

杜老師講述了一次到金字塔參觀的經歷,她感嘆在四、五千年前的人已經懂得製作一些機關。對比起現代,她認為古代的人類文明更有「可持續性」。她亦坦言,歷朝歷代必然會出現一些有趣的事物,從而令她對古代文明感興趣。另外,杜老師指出學生如果只能在課堂上學習,無法親身感受,會導致學生對該科感到沉悶。她回想以前教學的經驗,指出男孩子在課堂上更需要親身體驗,譬如到不同的地方考察,從而學懂知識。她亦期望未來能提供更多活動給同學參與。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CS) 和Common Core 的優劣:

杜老師說明「公社科」是新科目,認為對老師來說比較難處理。但對學生來說,她認為公社科只有三個單元,能減輕學生的考試壓力,亦能騰出時間進行室外的教學活動。她知道現時學生的學習壓力大,由通識科變成公社科和 Common Core 變相減少了一門核心科目,認為學習新科目變得更輕鬆的同時,也能令學生有更多時間參與其他的活動。而 Common Core 對學生有不少幫助。因為大多數人都會在大學才會接觸Common Core,她認為學生在這科上寫的論文能夠提升在大學的競爭力之餘,亦能在研究的過程中思考自己是否對主題感興趣。另外,她也建議學生做感興趣的研究。她明言:「在面試的時候,學生們能夠透過自己的研究,真實地告訴其他人為什麼對這個領域感興趣,而不是給出一些『罐頭式答案』。」

第四站:二樓教員室

石期舟老師 Mr. K.C. SHEK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綜合人文科)

公社科與通識科的分別:

石老師認為公社科比通識科的課程減少很多,但也增加了一些課題,例如是一國兩制的法律知識。公社科對比通識科,最大的分別是學生要學習更多事實性的知識,例如:香港與中國的關係。而公社科仍然要在一些社會議題上作出評論,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Common Core 的獨特之處:

聖保羅書院有 Common Core 這一科,可是大多的學校也沒有它的蹤影。與杜老師的想法一致,他認爲 Common Core 某部份與大學撰寫論文相似,對學生很有幫助,能夠幫助學生提早適應大學的學習模式。而這些論文的主題是學生自訂的,這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意和啟發思考。而這一課亦能令高年級學生體驗到他們以前沒有體驗過的 STEM 教育。

古皓銘博士 Dr. H.M. KU (數學科)

以往的工作經歷:

大多數精算系畢業生都會選擇從事保險公司精算部門,或銀行的風險管理部門,而曾在香港大學修讀精算課程,其後到英國進修有關概率和統計博士課程的古博士,曾任職一間管理咨詢公司,並與銀行和香港金管局合作。由於銀行需要履行金管局和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的規定,而法規亦常常更新,所以協助銀行修改政策以滿足法規的工作,便是古博士的主要職責。

轉行的原因:

古博士原本在管理團隊中擔任經理,除了以上工作,也會指導新加入的組員。而古博士在對組員的耳提面命時發現比起其他工作,自己更喜歡傳授知識。因此古博士便投入於教育業,並培訓學生,作育人材。

何卓軒老師 Mr. C.H. HO (數學科)

對中學生困難或簡單的數學範疇:

何老師指出指數定律(Law of Index)和百分比則較輕鬆,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概念較容易,並且提問亦較直接。而幾何相關的課題會較困難,以立體的圖形為例,因為考試時並沒有一個作參考的實體模型,而大多數學生的空間感不足,未能分辨各個角度或長度,因此容易出現錯誤。整體來說,相同香港大部分學生都會做練習,通常會集中訓練同一種類型的題型,這樣的「填鴨式教育」會導致學生只要遇到稍微不同的題目便不會做,或是根本不理解如何作答。

中學數學和大學數學的分別:

何老師認爲中學數學是大學數學的基礎,而大學數學需要更多數學證明,而且幾乎沒有數字,都是鋪天蓋地的符號和代數,並要求更多的邏輯思考,難度亦飆升。

對「電子學習」的看法:

聖保羅書院要求初中學生運用平板電腦上課,而在發放教材後,學生可輕易存取到不同的教學資源。在教學上較方便,因為數學也有不少課題需要畫圖,而使用電子工具可以節省時間,更快、精準地描繪,效率更高。何老師表示目前在課堂上,學生都能正確利用平板電腦上課,雖然偶有濫用的情況,,但整體仍是利大於弊。

李浩和老師 Mr. H.W. LEE (體育科)

擅長的運動:

李老師是香港五人足球代表隊球員,亦曾代表香港參加亞洲盃東亞區外圍賽,曾與中國、日本、南韓等國家的球隊對戰,亦有涉獵其他方面的運動,例如籃球、羽毛球等。

對校隊的期望:

李老師對聖保羅校隊的期望頗高因為學有足夠的資源而普遍學生的體質較好,因此期待學生在經過洗濯磨淬後能為學校、甚至是香港爭光同時希望可以建立一個良好的運動風氣令聖保羅的運動水平更一層樓。

對疫情下學生少了運動的看法:

李老師認為對學生是不幸的為了減少感染肺染的風險學生只能戴口罩進行活動體能因此下降運動次數減少亦有學生因此不習慣做運動減少了對運動的熱情久而久之除了健康變差免疫力也會下降。幸好,影響也不至於全是壞的,不少學生意識到運動的重要性而選擇在家裡進行運動所以這也是不幸中的大幸。

李智恆老師 Mr. C.H. LEE (資訊及通訊科技科、數學科)

李老師曾在另一間學校任教。他形容自己十分好動,喜愛參與球類活動。同時,他也喜歡攝錄與剪輯影片,享受其過程。李老師擅長寫電腦程序,他認為 python 程式語言能夠跨平台使用,而且能夠在不同範疇上廣泛使用,頗推薦同學去嘗試。他覺得邏輯訓練對學習一門新的程式語言是十分重要的,又認為寫程式能夠發揮創意。他舉例道:「在開發遊戲的時候,想令角色消失好像很困難,但原來有時可以『跳出框框』,將其放置在螢幕外就能令其『消失』。」

對電腦行業和技術前景的看法:

李老師看好網絡、網絡安全類的行業,同時提到網速越來越快,能處理更多的數據,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大數據等技術將愈見普及。今時今日,透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計算已經能夠做到自動優化人們的生活體驗。如果有同學計劃未來將投身於電腦行業,李老師建議同學們不單要學好數學,也要學好英文,以致能與世界接軌,擴大自己發展的領域。

電腦專才的優勢:

李老師分享道,在任何地方都有機會使用到電腦專長,即使自己的工作與電腦無關也有機會使用到相關技術。現代社會進步,科技發達,他坦言有一點點與電腦相關知識也能化解許多麻煩。

劉天瑋老師Mr. T. W. LAU (數學科)

喜歡數學有「標準答案」:

劉老師喜愛數學同時也喜歡玩過程複雜、考驗腦筋的解謎遊戲。劉老師透露上中學的時候,便發現自己對數學有興趣。他認為有很多科目(例如中文)的問題都不能給出一個標準答案。即使是物理這類有邏輯和步驟的科目,所謂「對的」答案在不同情況下也可以是錯的。而數學卻不同,即使有千萬種不同的解法,答案也只有一個。他喜歡數學清晰的標準以及一切也解釋,形容數學是「自己認為做得對的事,世界也會說對」。

中學數學在生活上的作用:

對於很多人認爲一些複雜的數學對改善生活作用不大,劉老師則以彈鋼琴作類比,覺得數學也是一種可以被欣賞的事物,可以像彈鋼琴一樣視作興趣。除此之外,隨著科技發展,數學開始普及,無論是什麼工作都需要使用到基本的數學知識,坦言「讀藝術也需要用到數學」。

對「電子學習」的看法:

劉老師贊同使用電子設備上課,最直接的原因是方便和快捷。他稱:「佈置功課更簡單,而且不需用紙,更環保。」又覺得上課時可讓每個學生都在設備上做題,能充分了解學生們是否掌握課堂知識。而使用電子設備上課其一壞處是分散學生的專注力,但劉老師頗欣賞聖保羅學生的自律性,讚賞他們不會濫用電子設備呢!

✦劉天瑋老師的趣味數學角✦

在訪問的時候,劉老師為我們分享了一個很有趣味的數學概念:

拉姆齊理論 (Ramsey Theory)

拉姆齊理論一名來自英國數學家弗蘭克 ‧ 普倫普頓拉姆齊。要找一個最小的數n,使n個人中必定有p個人相識或q個人互不相識,便能使用拉姆齊理論來解決相似類型的問題。

劉老師舉了一個例子:「在世界上任何六個人中,至少有三個人有握過手或者有三個人沒有握過手。究竟要如何證明這個例子呢?

首先,我們可以把這六個人設成A、B、C、D、E、F六點。從任何一點中可以連成五個線段,而設該點為A便能連成AB、AC、AD、AE、AF五個線段。然後,假設兩個人有握過手,則設兩個人代表的點所組成的線段為紅色;反之,假設兩個人沒有握過手,則設兩個人代表的點所組成的線段為藍色。

從抽屜原理可知,這五條線段中至少有三條是同色的。我們可以設AB、AC、AD為紅色。若BC或CD為紅色,就能說明至少有三個人有握過手,結論成立;若BC和CD為藍色,則需要為BD定義顏色。若BD為紅色,則至少有三個人有握過手;若BD為藍色,則至少有三個人沒有握過手。我們能夠以拉姆齊數字 R(3,3) = 6 表達這個例子。

下圖為圖像化的例子說明:

圖一

A點連著B、C、D點。

圖二

BC和CD是紅色令ABC和ACD能夠連成紅色三角形。


圖三

BC和CD是藍色而BD也是藍色令BCD能夠連成藍色三角形。


圖四

BC和CD是藍色,而BD是紅色,令ABD能夠連成紅色三角形。

劉老師解釋:「在圖中共有紅、藍兩種顏色的線。按照以上的方法把線連起來,必定能得出一個紅色或藍色的三角形。出現紅色的三角形表示至少有三個人有握過手;出現藍色的三角形表示至少有三個人沒有握過手。」

圖五

在一個K5的完全圖中不存在同色三角形。


圖六

在一個K6的完全圖中證明至少有三個人沒有握過手。

如果以三角形表示例子成立,我們也能說明為什麼 R(3,3) 不等於 5。以K5完全圖表示,圖中不一定有一個紅色的三角形或藍色的三角形。以下圖像能夠說明 R(3,3) 不等於 5。



雖然以上例子的證明十分巧妙,但實際上目前已知的拉姆齊數字數量極少。劉老師引用匈牙利數學家艾狄胥 ‧ 帕爾描述尋找拉姆齊數字難度的故事:「想像有隊外星人軍隊在地球降落,要求取得 R(5,5) 的值,否則便會毀滅地球。在這個情況,我們應該集中所有電腦和數學家嘗試去找這個數值。若它們要求的是 R(6,6) 的值,我們要嘗試毀滅這班外星人了。」由此可見,尋找拉姆齊數字的難度,難如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