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教義研究(系統神學)第2-9課」救贖論/得救的確據
得救的確據就是聖靈在信徒心中所做的工。
“羅馬書 第八章
16聖靈與我們的心同證我們是神的兒女;
17既是兒女,便是後嗣,就是神的後嗣,和基督同作後嗣。如果我們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榮耀。“
“林後1:22 他又用印印了我們,並賜聖靈在我們心裡作憑據(原文是質)。”
「缺少得救確據的原因來自於虛假的信心宣告」?
一,不是讓人得救的信心,或許因為教會的傳統或者以為是行善…不是建立在耶穌基督的上面是參雜別的東西進來。
二,建立在錯的對象上,產生錯誤的根本和迷惑,又稱為“隱密的動機“。比如想在教會團契中或得到一些利益或者地位或者影響力,並不關心從自己的罪中獲得拯救也沒有跟隨耶穌基督的腳蹤行。
三,信心是建立在用“嘴唇“,虛假的偽裝的信心,出賣耶穌的猶大就是;使徒行傳第一章稱猶大為毁滅之子,他從來沒有獲得拯救。
“馬太福音 第七章
21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
22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嗎?
23我就明明的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
是自我欺騙的信心。比如新教只信一部分的聖經,並且不相信神跡與信心。羅馬天主教不相信得救的信心。
四,兒童時期的信仰宣告。因為宣告得救的時候太小,不記得當時所說的每一字句,導致信心的模糊,是由牧者或父母代為轉述。
“ 太18:2 耶穌便叫一個小孩子來,使他站在他們當中,
太18:3 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
太18:4 所以,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的,他在天國裡就是最大的。“
這裡的小孩子指的是態度像小孩子或者實際是小孩呢?
(一)成為上帝的兒女的態度是謙卑的,他們有神的兒女的身分,沒有人能夠抵擋他們
(二)有些小孩子真的信靠主了,阻止他們屬靈成長的有禍了。一個五歲六歲七歲的小孩能夠理解得救的事情並且有得救的信心。以下有些建議性的做法:
(1)忘記童年的宣告是正常的
(2)找到自己的信心
“約3:16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得救的那一刻開始,會不斷仰望主的信心並且繼續擁有這樣得救的信心
(3)如果內心仍然不平安,現在就可以呼求主的名,使他拯救你脫離罪惡。
「如果你說我不知道是否自己已經悔改了?或者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得救的信心?」
1.馬太福音18章一到六節,19章13到14節,學習單純像小孩子的信心
2.呼求主名表示信心
“羅10:13 因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並且確實知道這一個信心是建立在耶穌基督為我所做的受死 埋葬 復活的上面。
3.信心要有正確的對象
不是指信心多大多小?而是信心的品質的問題,不參雜的問題,沒有分散的問題,除祂以外別無拯救
4.信心包括悔改。對罪的悔改,離開生活中具體主導自己的罪。約翰福音三章16節雖然沒有聽到悔改兩個字,提到信心。信心本身就包含悔改,是一體兩面,。
5.得救以後信心的軟弱。可能單一的出現過綜合的出現。確實得救以後產生懷疑,認為自己沒有得救的意念,這是出於信心的缺陷。或是來自魔鬼的控告?或是來自於罪,不是出自聖靈,聖靈對得救的應許不會自相矛盾。我們必須制服這一些殺死這一些。
“哥林多後書 第十章
3因為我們雖然在血氣中行事,卻不憑著血氣爭戰。
4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
5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
6並且我已經預備好了,等你們十分順服的時候,要責罰那一切不順服的人。“
6.沒有屬靈生命的成長。有得救的信心卻沒有果子的證據。
“彼後1:8 你們若充充足足的有這幾樣,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閒懶不結果子了。“
忘記自己舊日的罪已經得了潔淨。
思想:
我很喜歡信心與悔改是一體的兩面。這句話越思想越有道理,成為很多人虛假信心的一個很好的試金石,也帶領迷途的信徒回歸信心的本質。很佩服漢金斯博士能夠把得救的確據講的這麼巨細靡遺,我相信他能夠堅固很多軟弱和疑惑的信徒的信心,釐清很多得救或不得救的界線,特別是將得救以後沒有繼續親近主而導致的屬靈不成長的問題⋯⋯信心軟弱的問題挑出來,使今天教會裡面不冷不熱的信徒如暮鼓晨鐘般的甦醒,看見自己的屬靈生命究竟如何,也聽到導引的方法,感謝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