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教義研究(系統神學)第五課」聖經論
一切的啟示都記載在聖經的啟示中
詩篇19篇1-6節向我們顯明了這一點,羅馬書一章18至20節也傳達了這一點
聖經論是神學的一個分支
聖經論的內容就是用系統的方法研究這些問題,並把這些教導組織起來
聖經論的中心是基督,主耶穌基督以及祂所帶來的救恩
舊約為主耶穌基督和他的工作做準備
舊約包括三大部分,新約啟示 解釋 宣揚主耶穌基督的位格和工作
並且在最後一卷書啟示錄中,總結他的位格與工作,預告他的工作在永恆中的延續
聖經論所包含的各個部分:默示與無誤性 正典化 保存 釋經和傳播
聖經論的第一部份:「默示」
定默示就是上帝把他的話語以文字的形式,永久性的紀錄成經文,默示是一個超自然的過程,其背後的兩個基本的神學觀念,
第一就是上帝是真實的,上帝所提供的聖經也同樣是真實的
第二個就是上帝願意顯明自己,而不是隱藏自己
大約經歷16個世紀才成書,在公元前4世紀到公元前1世紀還中斷了四個世紀
用一些對比來看看,默示是什麼?不是什麼?
默示的定義,第一個對比就是口授聽寫式默示與上帝感動之下的創造性默示的對比
默示並不意味著上帝逐字口授出所有的經文,作者就像秘書一樣機械的寫下上帝的話語,默示並非在每種情況下都是如此,可能在有的情況中默示是以這樣的形式進行,但並非所有的都是如此。上帝的確可能口授某些經文,讓聖經作者聽到,他也可能藉著異夢和異象傳遞自己的話語,但是上帝主要透過作者正常的人類思維過程和創造力進行默示,默示有透過口授聽寫進行的可能性,主要的方法則是上帝感動人的思想, 當然是超自然的感動,但也有作者本身的創造性。
我們還有另外一個對比要去思考,也就是聖經文體的多樣性與文體的單調性的對比。聖經是默示的,從本質上說上帝呼出他自己的用詞,例如新約每卷書所用的希臘文並不相同,希伯來書寫作時使用的是通用希臘文,是公元前300年到公元後三百年之間所通用的希臘文,更接近於古典希臘文,是一種正式的希臘文,作者可能是使徒也可能是使徒的同工,他肯定受過相當高的教育,他使用一種正式的希臘文寫作,作為對比你可以看約翰一書,使徒約翰是最早為主殉道的使徒雅各的兄弟,他是西庇太的兒子是個漁夫,他的希臘文非常簡單,所以聖經的語法和詞彙並沒有一套固定的模式,而是會因作者的不同而產生極大的差異。聖經中同一作者所寫的兩卷書,如果其中詞彙是相似的,語法結構是相似的,表示這兩卷書是同一作者寫成。還要看文學體裁與文學形式。例如申命記這卷書,這卷書的文學形式與古代近東舊約時期的條約性作品相似。相比之下聖經中也有選擇性的簡單紀錄歷史敘事,雖然主要按時間順序排列,但在事件上具有高度的選擇性,以強調作者所要強調的。啟示錄的文學就是像啟示錄那樣的書卷,其中充滿異象,讓我們看見末世和將來。新約中也有像羅馬書一樣神學性很強的論述,他的結構很像是使徒保羅寫的一篇有關稱義的論文。聖經的作者被上帝所使用,他們的文學才能,詞彙,文化和個人背景,也被上帝的聖靈所使用,用來表達上帝所要表達的,所以上帝使用一個人的全部來完成自己的工作,他並沒有取代或抹煞不同的教育,熟悉程度或文化上的背景的多樣性,而是使用這一切來成就他的目的。馬太是個猶太人,又叫利未,他被神使用給自己本國的百姓寫下了一卷福音書,你會從中讀到很多典故,和猶太人的習俗,以及他們所關注的事情,馬太福音共引用了130處舊約的典故和經文,最重要的是馬太曾經是一個稅吏,為壓迫猶太人的羅馬政府工作,他悔改相信基督之後,在人生的方向上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冠新他們在個人和屬靈上的需要,被上帝所使用,寫下了猶太人的彌賽亞我受膏者這個主題。彌賽亞這個詞出自希伯來文Mashiah,意思就是守膏者。基督這個詞出自希臘文Christos意思也是受膏者,所以你讀希臘文中的基督時就會發現,英文中的彌賽亞是按照希伯萊文中彌賽亞的發音翻譯而來的,彌賽亞就是馬太福音的主題。例如在啟示錄三章中,使徒約翰記錄了主耶穌在啟示錄二章和三章中,要他記載的寫給各個教會的信件,在啟示錄三章14節到22節中,記載了寫給老底嘉教會的信,有幾處引用非常契合老底嘉教會當時的情形,經文中講到讓老底嘉人穿戴公義,老底嘉城是一個貿易中心,位於小亞細亞的拉斯卡盆地,因興盛的黑羊毛貿易而聞名,這裡的黑羊毛十分珍貴,主命令他們買白衣穿上披戴公義,所講的就是他們所在城市的織造業貿易,另外用命令他們買眼藥擦眼睛,使他們能看見,基督在這裡所指的是屬靈方面,但是從聖經之外的資料發現,1世紀的老底嘉是製造眼藥的中心,他們的眼藥實際上出口到羅馬帝國各處,供有眼疾的人使用,所以基督對他們說你們需要自己生產的聞名遐邇的眼藥,但實際上並不是物質層面的眼藥,而是屬靈的眼藥。
還有一個對比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默示的本質,那就是自然默示與超自然默示之間的對比,聖經的寫作者仍然是人,而不是什麼靈界的存在,聖經的默示使用的是人類本來的資源,是在一個正常的過程中進行的,但在這個對比裡,默示是在超自然或有神跡性質的過程,在相當程度上超越了人類的理解力和解釋能力。
第四個對比就是聖經的完全默示與聖經的部分默示。首先要聲明聖經記載的都是準確的,不是說聖經所記載的所有事情都是美好的,所有人說的話都是真理,難道聖經沒有記載撒旦的錯誤言論?難道聖經沒有記載約伯的三個朋友對苦難中的約伯所提出的錯誤建議嗎?難道聖經沒有記載傳道書的作者所提出的屬世的哲學嗎?難道沒有記載猶大出賣主耶穌嗎?有一件事情我們可以肯定,他們的紀錄和記載都是準確的,連一點一畫都沒有差錯,這並沒有違背聖經的全部默示觀,聖經都是上帝默示的,不能因為聖經記載了一些不好的話語和一些不好的事情,就說這些話語和事情不是上帝默示的。在記錄醜惡的歷史事件和行為的時候,從舊約中你可以讀到強奸,謀殺和亂倫等各種各樣可怕的行為,但是在聖經的其他地方,清楚的可以說明這樣的行為,是可憎的行為是罪。聖經是完全無誤的。馬太福音五章17至18強調了這個事實,主耶穌在登山寶訓中宣布了這一點,這是在新約中記錄下來主耶穌最長的講道,主耶穌清楚的表明自己對1世紀已經寫下的經文,主耶穌說他來不是要廢掉律法和先知,而是要成全律法和先知,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直到上帝所有的啟示被顯明出來。
原始經卷與抄本和譯本之間的對比。那些抄寫經文的以及把聖經翻譯成其他文字的人,並非與聖經原作者一樣,被超自然的力量所掌管,只有聖經的原始經卷裡面,所有的66卷書全部內容才是上帝的話語。誰擁有聖經的原始經卷呢?沒有人。今天誰真正擁有上帝的話語呢?你所擁有的就是上帝的話語,就是你現在手中拿的。
總結默示的定義,默示是聖經被超自然的撰寫出來的過程,即上帝通過使用人類的作者在聖經的66卷書中,把自己完全無誤的話語,啟示給人類的超自然過程。
思想:
感謝 神藉聖經所賜下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