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病因與病理解釋
出生家庭問題
個案還很小的時候,親生父親就已經過世,個案成長階段家庭功能較不健全。
有關於情感性疾患的研究發現,有父母早期分離(包括單親或雙親)經驗者,有較高的情感性疾患患病率,其中躁鬱症最為普遍。
參考文獻:Makajuola,R.O.(1989). Socio-cultural parameters in
Yoruba Nigerian patients with affective
disorders. Am J Psychiatry ,155,337-340.
環境”遺傳”
個案的繼父屬於高情緒表達,在家中繼父的管教方式屬於獨裁,其實這些對於個案往後自組家庭後有很深的影響。
情感性疾患最容易被提及情緒表達問題,然而大多人可能認為先天性的遺傳是基因,但是其實後天性的環境對於情感性疾患患者有很大的發病率相關性。
自我期許
個案本來中年轉換跑道,是為了有爭取更高的自我實現,但是最後因為壓力過大,產生失眠,影響工作,最後遭到裁員,對於個案自尊心有很大的創傷。
許多研究顯示,自我期許或是外人期許過高,或是無法適時調節,很可能會造成情感性疾患,特別是重鬱症。
社會支持問題
個案有主要社會支持團體(家人)問題,子女開始向外發展,漸漸比較少和個案相處,且個案的妻子也屬於高情緒表達,這讓兩人爭吵不斷,也無法讓個案在壓力期沒有好的宣洩。
情感性疾患患病率和家庭情緒表達有很高的正相關,研究發現,患者處於高情緒表達家庭也會有更高的復發率。
無助感
個案長期處在社會支持問題,無助感不斷累積。
憂鬱症患者歸因特性與無助感理論。
參考文獻:Seligman,Martin E.P. & Garber,J. (1980). Human
helplessness :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New
York : Academic Press.
躁症掩蓋憂鬱
躁症是心理對於鬱症的防衛狀態,為了對抗情緒的低落,相反的表現極端快樂、興奮的狀態來補償內心的失落感。
參考文獻:Garbbrd,G.O.(1995). Moodisorders:psychodynamic
etiology.In H.I.Kaplan & B.J. Sadock (eds.).
Comprehensive textbook of psychiatry (6th
Ed), pp. 1116-1123. Baltimore,MD: Wiliams
& Wilk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