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M-IV五軸診斷
第一軸:294.11Alzheimer型癡呆(伴隨行為障礙)
早發型(65歲或更早即初發)
診斷說明:
A.
(1)記憶損害(學習新訊息或記起過去已學會資訊之能力損害)
EX.個案常常健忘、不記得剛剛做過的事和說過的話,短期記憶受損。
(2)
(b)運用不能(apraxia):即使運動功能良好,仍有執行活動之能力損害
EX.個案不知道如何開門。
(c)認識不能(agnosia):即使感官功能良好,仍無法認識或分辨物體。
EX.個案分不清楚自己的牙刷、找不到自己的房間、甚至連女兒都不認得。
(d)執行功能障礙:計畫、組織、排序、抽象思考…之障礙
EX.個案外出買菜會迷路、不知道如何回家,平常白天如果沒事就會一直坐在門口等女兒下班
B.準則A1及A2的認知障礙造成社會或職業功能顯著損害,並彰顯的由原先功能水準的顯著下降。
C.病程特徵是逐漸發生而且認知功能持續變差
EX.個案約61歲時發病,且病程逐漸惡化,從一開始只是忘東忘西、重複同樣的話,到逐漸連家人都認不得…等等,認知功能持續變差。
D.準則A1和A2的認知障礙並非由中樞神經系統、可能造成癡呆的全身系統性狀況、或物質誘發所造成。
EX.個案身體檢查除了腦部功能退化之外一切良好,所以排除血管型癡呆或其他一般醫學狀況造成的癡呆。
E.此缺陷不只是發生於譫妄的病程中
F.此障礙無法以另一種第一軸向疾患(如重鬱症、精神分裂症)作更加解釋
第二軸:無智能障礙、無人格疾患
第三軸:331.0 Alzheimer’s Disease 阿茲海默氏病
第四軸:
‧主要支持團體問題:
個案的丈夫在8年前因為農事意外腳底受傷引發敗血症過世,這個事件對個案來說是一個重大壓力事件,使她的病況急轉直下。後來個案搬到女兒家住,雖然女兒很努力抽空陪伴她,但由於女兒白日忙於工作,只有傍晚有機會陪伴個案,使得平常互動機會少,認知功能因缺乏環境刺激而無法維持,導致病情惡化快速。
‧社會環境問題:
個案生活周遭朋友少,與他人也少有互動,造成認知功能因缺乏環境刺激而加速退化。
‧教育問題:
個案未接受過學校教育,是個文盲,連數字都看不懂,電視和書報也無法理解,使個案每天的生活都只能重複固定的事情(如:煮飯、買菜、打掃…等等) ,也讓認知功能因為缺乏豐富多樣性的環境刺激而退化較快。
第五軸:GAF =35分
診斷說明:
個案的整體評價功能量表(GAF)為35分,因為個案有溝通能力的損害(例如:說話文不對題)、判斷力、記憶、思考、計畫能力損害(例如:外出會迷路、不會自己洗澡)…等等,所以GAF應落在40分以下,但個案仍有良好的家庭關係和正常的行動能力,也不至於有妄想或幻覺嚴重、溝通能力的嚴重損害、或是所有領域的功能喪失,因此GAF仍在30分以上。整體平均而言,GAF約落在35分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