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之木-黃連木

名字的由來

古人有云:「葉似椿而小,春時新芽微紅黃色,人爭相採其醃食,曝以為飲,味苦回甘如橄欖,暑天可清熱生津。」新葉初展時可採其嫩葉製茶,其色紅艷如黃鸝的頭羽,稱之「黃鸝茶」。雖清新芳香但味苦似黃連,故稱「黃連木」。

黃連木小故事

相傳二千五百年前,子貢在孔子墳旁結廬守墓,因感念孔子為聖人般的楷模,在墓地四周廣植又名「孔木」的黃連木,至今古木蔥蘢,因此 又稱「聖賢之遺跡」。

黃連木質堅耐久,敲它聲音大而沉,又不易裂,所以古人很喜愛用它製作棋具或枕頭,據說「枕之無惡夢」。 也是古代製作印書刻板的木材之一,才名為「楷木」。

空汙淨化A咖

樹和人一樣都有其合適的生長環境,唯有針對不同污染源,慎選適合的樹種,並定期做好澆水施肥等照護工作,才能真正得其所、並發揮最好的淨化空氣功效。

2009年,環保署公布行道樹評比結果,依據淨化能力分為 A、B、C 三級,包括台灣櫸、印度紫壇、苦楝、黃連木都列為「A 級」,淨化能力最優 。

學校的黃連木

一年級、遊樂器材旁

半月彎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