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葉形像黃皮,又多生長在水邊,所以稱為「水黃皮」。
水黃皮的豆莢可漂浮水上,隨水流傳播,因此又名「水流豆」;事實上,水黃皮的果實不但耐水、可漂浮,其耐鹽性也很好,是屬於海漂植物。
至於「臭腥仔」這個名字則是由於它的葉子揉搓後會有臭腥味,聽起來令人想掩鼻。
不過,由於根系發達,能抵抗強風而得的「九重吹」這個美譽又讓它成為防風林、行道樹,以及公園、校園常栽植的樹種。
水黃皮在白天時,葉子是筆直、有精神的,到了晚上葉子會垂下來。莢果掛在樹上猶如黃色的清代銅幣,所以又稱為「掛錢樹」。
由於開花時繁花片片,極為美觀,通常種植於庭園、校園及公園以供觀賞;而其樹冠茂密,遮蔭效果極佳,有時也種植為行道樹,台灣以此用途使用最多。
水黃皮油也用於治療風濕病,以及人類或動物的皮膚上的疾病;當皮膚因白斑或結疤影響皮膚時,擦水黃皮油有助於增加色素的附著。
在印度多用於櫥櫃的製造,用於車輪(手拉車或馬車)、支柱、農用器具、木梳及工具的把手。
葉片可供牛羊食用,種子榨油後,豆渣製成的豆餅也可做為家畜的飼料。
在菲律賓樹皮常用來做繩子;樹皮割破後會分泌出黑色樹脂,可用以治療外部傷口。
由於水黃皮本就適合於海岸地區生長,台灣地區沿海地帶亦常栽植。
水黃皮種子可供榨油,可用為燈油或烹調的燃料油,並可製作肥皂及潤滑油,是深具潛力的生質柴油原料來源。
生質柴油是指植物性油脂或動物脂肪的柴油燃料,是一種很好的替代能源,可以減少對產油國家的依賴;不但是再生的潔淨能源,而且沒有致癌的危機,又可改善降低黑煙、微粒及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於環保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