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課程與教學

一、教育目標:培養21世紀健全國民

二、願景:

品德(Morality)~溝通分享、人文關懷

健康(Health)~環境適應、發展潛能

能力(Ability)~獨立思考、應用創作

三、自主學習模式包含的五個向度如下:

一、定向:

讓學生瞭解資優的概念、自己的興趣與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者模式,以及其父母、教師、行政人員、社區人士熟悉有關資優教育的基本資訊。

二、個別發展:

賦予學生終身學習所需的適當技巧、概念及態度,以協助其成為自主的學習者,以協助其成為自主的協助者。

三、充實活動:

提供學生課程外的活動,鼓勵其探索其有興趣的主題,並將資訊綜合成有意義的成果。

四、專題研究:

讓三至五位學生組成小組,針對其感興趣的主題進行深入的專題研究。

五、深入研究:

讓學生有機會長期以小組或個人方式,就其感興趣的領域進行研究,最後提出研究成果,並予以評鑑。

本學期開設有:國語((3~5年級),數學(3~5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3~5年級),特殊需求--情意課程(3~4年級),特殊需求--領導才能課程(3~5年級),研究方法(6年級),高層次思考(6年級)等課程。

一、上課方式:分為團體教學、分組教學及個別輔導。

二、排課方式:

(一)由原班九年一貫課程之領域學習或彈性學習時數中抽離至資優、資源班上課;其抽離節數,以不超過各領域學習節數三分之二為原則。

(二)老師依專長分科教學。

三、課程內容

(一)九年一貫學習領域:以單一領域實施或以單一領域為核心統整其他領域內容實施。

1.數理課程:

(1)數學課程搭配國小九年一貫數學能力指標,區分數學知識與數學能力教學目標,補充普通教育中學生較缺乏的問題解決能力,以期學生達到獨立研究的基本精神。

(2)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內容設計上強調組織、系統、原則及可驗證性,並重視事實的觀察與分類,另外培養實驗技能與方法。

2.人文課程:

(1)語文課程。語文課程注重語文「聽」、「說」、「讀」、「寫」、「作」基本能力的培養,並將融入圖像以及創意,過程中讓學生以自己擅長的方式呈現作品。

(2)社會課程。以「問題解決」為主要目標,透過觀察周遭環境,覺察問題,並思考解決方法,進一步實踐所提出之解決方案,最後再向他人分享歷程。

3.藝術與人文:

未來預計分成兩類課程-初階以及進階,電影為主要媒材,四年級為初階課程,主要在認識電影包含製作原理以及組成之基本要素。進階課程維則需參與過初階課程方能選修。進階課程則會深入介紹各種拍攝電影的手法與技巧,期待最後能完成一部微電影作品。

(二)特殊需求領域:依學生學習需求、領域特性,採融入學習或其他學習領域中實施,必要時得以單一領域教學。

1.情意課程:

個人不能離群而索居,教育則是協助個人發展潛能、實現自我、適應環境並進而改善環境的一種社會化歷程。資優學生在學習方面具有潛能,能表現非凡的成就,而資優學生亦有心理及輔導上的需求,因此情意教育課程為資優教育中相當重要的一環,促使資優生身心發展平衡,希望能培養健全的人格與社會適應能力。

2.獨立研究:

培養學生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鼓勵學生從事研究工作,透過課程訓練學生選擇所需的研究方法進行研究,從研究過程中,培養獨立研究之正確觀念及態度,增進研究發表之技巧,並透過優秀作品集分享,促進學生獨立研究品質。

3.高層次思考-創造思考:

創造力當然不只是突發異想的能力而已,它需要敏銳的觀察力,能看到別人沒看到的契機。創造力也建構在豐富的知識基礎上,能在既有的線索中找到新的蛛絲馬跡。

創造的過程中會經歷許多嘗試與失敗,因此它也是一個培養心智以及調整我們看待事物心態的機會。著重於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啟發其創造、推理與多元思考的能力,使其在學習環境中,演練解決問題的方法,加深其學習的成效。

(三)特色課程:透過主題式活動設計讓三到六年級的學生進行團隊合作並彈性讓學生選擇各自擅長方式展現學習成果,最終以學校為大舞台與全校師生分享,增加相互交流認識的機會,或是以學校為中心擴散到社區,為社區貢獻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