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學 【教師】林宗儀 【甜/涼/硬/暖度】3 / 2 / 3.7 / 3.7 【綜合評分】3.7
【修課學期】111-1
【課程老師】林宗儀老師
【甜/涼/硬/暖度】3 / 2 / 4 / 4
【綜合評分】3.7
【報告】
有考察報告(桃園考察才有),使用word形式,中文使用標楷體,英文使用Time News Roman字體,12號字,最少五頁,最多不超過十頁。有認真聽老師在考察的講解就可以寫出來。
無
無
有一次考察報告(桃園考察的),以word撰寫形式繳交至moodle上即可,內容就是紀錄考察地點的地質結構、形成原因、附近的居民如何利用這些地形發展經濟、產業,以及從其他網路查詢到的補充資料,最後加上你的心得即可,你也可以自己畫插圖放在報告裡面,就跟我一樣(小畫家)。(4.皆由林威廷同學提供)
這學期沒有要上台的報告。(5.皆由鄭兆佑同學提供)
無
一份考察報告,考察當天的所見所聞並撰寫成一份word報告,小遲交老師不會太在意。
【作業】
兩分作業,一份地震、一份地熱能源,作業形式與報告相同,不難但無趣,尤其是地熱那一份作業。
三次作業。地震、地熱跟考察心得,都集中在期中後,頗花時間,請提早動工,有指定格式要遵守,但遲交不會怎樣,宗儀會通融
作業次數:3次
有兩次作業,作業難度容易,以word撰寫形式繳交至moodle上,每份報告以至少 5 頁,但不超過 10 頁為限,我兩次作業的字數都是2500字左右。內文文字以標楷體 12 號字,英文以 Times New Roman 為準。第一份作業是台灣的地震,查詢地震相關的資料,包括成因、好發地點、台灣史上的地震(我是挑2022/9/18的地震來寫),以及如何做好安全的避震措施再加上個人心得。第二份作業是台灣的地熱發展,查詢地熱的用途、地熱發電的原理、注意事項以及相關法規再加上個人心得。
這學期有三份作業(要稱之為書面報告也是可以),兩份為期中作業,主題為一份關於台灣的地震、一份關於台灣的地熱能源,書面作業的形式沒有太多規定,相當自由,作業目的為希望同學學習如何蒐集及閱讀相關主題的資料之後,從中擷取適當資訊,自行以有組織的文字,整合報導敘述,呈現自己對於主題的認識。個人認為作業難度不高,在主題的切入還有撰寫的形式架構給予相當大的自由,整體要求也不高,願意花時間好好完成分數應該都不錯。繳交的死線約落在期中週結束後1~2週,但因為老師被啦啦(啦啦競賽)的表現感動到所以開放延長期中一份到期中考過後一個月。
期末還要繳交一份考察報告,作業形式一樣規定不多,形式自由,基本上就是要你繳交考察的心得,個人認為內容想要輕輕鬆鬆生出幾千字的話,考察就緊跟在老師旁邊,盡量把聽到的都打下來,回去趁還有印象的時候把它湊一湊,配上幾張照片,就能達到要求然後拿到還不錯的分數了。
要三份作業,偏難
兩份文書作業,作業的主題會依據當時的時事而有所更動,此次的主題是地震跟地熱,小遲交老師不會太在意,
【考試】
有期中、期末考,會有名詞解釋題還有問答題、畫圖題、填空題等題目,期中考較困難,期末考難度降低許多。兩次考試各佔總成績35%
期中期末,名詞解釋比較,看圖解釋,申論等,偏難,根據ppt內容
有出考古題,但很害怕,超級難,外藉生很高機率會完蛋
分期中考跟期末考,期中考比較難一點(或者是我沒抓到老師的答題要領),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名詞解釋,第二部分是非選題(有可能叫你看圖然後寫你發現的現象)。期末考形式跟期中考一樣。滿分皆為115分
考試分兩次,期中考跟期末考,兩次的考試題型類似,多為簡答與申論題,個人認為基本上上課好好認真聽,簡報好好讀,應該都會過。自己若想要拿到高分的話,可以額外去讀中文書還有原文書,對於整體的概念會有比較清晰的脈絡。(我自己只有額外讀原文書,老實說對考試幫助大概一點點,但是概念的理解上有幫助,可能在考試擠不出東西寫的時候多少可以頂著瞎掰一下吧,中文書沒有讀,但聽說中文書的內容跟宗儀上課的東西觀念上有點打架,但也是有人覺得中文書讀了就不用聽課了啦,考試靠中文書就好的意思。)
考試難度適中
有期中、期末考,名詞解釋、看圖分析、填空,難度適中,考試範圍都是老師上課有講解的內容。
【考察】有
乙班一次是去中和的中央地調所參訪,會使用地質學上課的時間;另一次是在大園和觀音的草漯沙丘看沙丘地形、新屋的觀新藻礁看藻礁、大溪橋看河階地形、石門水庫看桃園的水利發展,耗時一天,當週地質學課程會停課。
(1)中央地調所認石頭;(2)桃園一日考察,包含沙丘藻礁河階石門水庫,很充實但要認真聽,因為要寫報告"
桃園
(1)中央地質調查所,去那邊看各種礦石、了解地震相關的知識以及聽講解員幽默生動的解說。(2)桃園考察,去了草漯沙丘、觀新藻礁、大溪河階、石門水庫,了解這些地點與當地產業的連結以及形成的原因。
考察分兩天(甲乙班分流),我們考察去了桃園沿海的草漯沙丘和觀新藻礁,以及大漢溪和石門水庫。另外還有角板山則是因為時間因素而沒有去成(另外一梯好像有)。老師對桃園沿海一代好像頗有研究,對於海岸沙丘相關的東西也講了很多,可以聽一下,蠻有意思的,沙丘的部分也親眼看到很多課堂上講過的東西,個人認為這正是考察精隨所在。藻礁的部分也講了行程跟露出的原因,同時可以搭上當時吵得蠻大的藻礁爭議,有趣。大漢溪的部分則是去大溪看最典型教科書級的河階地形,還有上石門水庫聽一些相關的小知識。整趟考察聽得最認真的是前半段講沙丘的部分,其他的我大概就聽一半這樣,有些地方也沒有聽得很懂,總之整體經驗覺得還不錯醬子。
然後然後,考察一定要去!因為後面要交作業哈哈哈~
草漯地質公園
主要的景點有草漯沙丘、大溪老街、石門水庫,老師會把其中一次的上課日調整到六、日,所以是一定要參加,老師會沿途講許多內容,在外考察時會有導覽對講機,所以不用怕聽不到或是沒內容。
【課程參與影響】
老師偶爾會點名
宗儀前期會點名,很會認人
老師會討厭遲到的人
我記得剛開學會點名而已,但課還是要去上,不然只看全英文PPT會很累(對英文不好的同學更是),所以最好在上課就把筆記抄起來。
課堂參與度的部分沒辦法給太多建議,至少我是堂堂到啦。印象中期中前都會傳簽點名,也友直接叫名字的,期中過後似乎就沒有傳簽了。但至少老師好像是有認真在記每一位學生,所以還是去一下吧,印象分數這種東西多少會有影響啦。上課的部分沒有討論,單純老師單方面講課而已,對想要認真聽課的人來說要注意,老師講話會令人昏昏欲睡,自己記得想辦法保持注意力(抄筆記嚼口香糖之類的),啊要倒下去也無所謂,反正自己的成績自己想辦法。
會
老師偶而會點名,沒點到或是特殊原因會被他記住。
【備註】
(1)這是老師卸任系主任之後接開的課程,老師基本上會以投影片上課 ,但老師有時候如果講太慢就會跳過比較不重要的投影片;(2)老師講話聲音很小聲,如果要聽老師講話請盡量往前坐。;(3)老師講話除了小聲之外,語氣也稍嫌平淡,要認真上課之餘還要抵抗睡魔的攻擊。(4)老師上課會講冷笑話,但因為講話節奏掌握不佳,導致台下學生反應平淡。;(5)老師在桃園考察時會滔滔不絕,講有關防風林及沙丘等內容(因為老師這幾年在研究草漯沙丘)但講話聲音還是很小聲,即使老師使用無線電,可能還是會因為麥克風遠離老師嘴巴、海邊風大或者是無線電故障等技術性問題而聽不到老師在講甚麼。(6)(老師因為沒有助教的關係,所以改考卷的速度偏慢,因為在期中預警期間老師還沒改完考卷,所以有同學在期中預警之後收到了補預警。(7)老師人很好,知道系上部分同學為了啦啦舞比賽耗費許多時間練習,而將當時要繳交的地震作業繳交截止時間延後,並且老師說可以接受學生遲交作業,但不要遲交太多天。
宗儀講話很小聲 你時不時會進到夢鄉 因此要打緊精神喔 但老師蠻有趣的 而且知識量夠 只是要認真聽課不然考前很多東西
祝大一外藉生(包僑生)好運
關於給分的部分,我期中考超爛(比平均高10分左右而已),但期末有救一點回來。這門課雖然是我25學分的課當中分數最低的3學分,不過我認為老師有盡力想要把分數(等第)拉高一點了,所以記得考試好好考,作業準時交。此外十分建議去跟宗儀老師安排診療喔!像我就跟我朋友約期中考後去診療,老師有指出我們期中考寫不夠完整的地方,還有應該怎麼讀地質學比較好,會很有收穫的。有問題可以直接寄信給老師,基本上會在半小時之內回你,我懷疑宗儀老師在活網。
宗儀人很好,大家喜歡叫他宗宗,是個可愛老人,除了上課讓人想睡之外其他都還不錯,會講一些好笑的冷笑話(雖然我自己覺得還好就是了),跟系上互動佳,對作業遲交寬容(宗儀:晚交個一兩天跟地質的時間尺度比起來算什麼),給分應該偏甜,畢竟當掉太多人到時候還要再開一個班是累到自己,所以不用擔心太多,不要擺爛應該穩過。
前面忘了說,期中還有去中和的中央地調所參訪,個人覺得內容偏普,導覽員很ㄎ一ㄤ,過程中發生很多好玩的事,然後附近的緬甸街(華新街)東西好好吃,參訪大概就這樣,啊我們地質學是必選,所以也沒什麼好不好的問題,反正都得碰到,這些東東就自己稍微看過就好。
(無填寫)
有問題都可以詢問老師,老師都會耐心回答。
【修課學期】107-1
【報告】考察要交考察報告,內容是考察的過程中觀察了什麼、學習到了什麼,以電子檔上傳moodle
【作業】搜尋地震相關的新聞並研究其資訊,然後假設他發生在台北會有怎樣的影響跟災害
【考試】名詞解釋與比較(佔比接近3-40),看圖分析
【考察】有
地質學 【教師】姚永昌 【甜/涼/硬/暖度】3.2 / 4.7 / 2.5 / 2.2 【綜合評分】3
【修課學期】:108-1
【報告】
1.期末書面報告(小論文格式),以書面報告製作ppt作五分鐘簡短報告
2.期末有地質時事報告,要上台,一人五分鐘,同時也要交書面
3.課堂小組口頭報告
【作業】考察心得報告,形式不限,難度低
【考試】
1.期中考,簡單隨機出題目,題目少,可帶四張A4筆記,難度低,簡答或詳答,期末考就是五分鐘報告,考試當天留到最後可能會有好事發生
2.有期中考,可以帶資料,所以難度不會太高
3.一次,為期中考,可帶上課筆記,不難,但不會公布分數,需注意
【考察】
1.前往陽明山觀察地形,拿地質錘敲周邊岩石
2.去陽明山,然後要交考察報告
地質學 【教師】吳育雅 【甜/涼/硬/暖度】3.6 / 3 / 4 / 5 【綜合評分】4.6
【修課學期】:110-1
【甜/涼/硬/暖度】4 / 3 / 4 / 5
【綜合評分】5
【報告】無
【作業】讀書心得,老師會找幾本科普類的書讓我們挑,然後寫心得(挑對書很重要)
【考試】
1.期中期末
2.都是選擇(80%)簡答(20%)
3.不會太難基本上有讀書有上課就不會太差
【考察】無
【備註】育雅很可愛!!!!好喜歡育雅,育雅會很用心的回答跟解決每個學生問的問題,是一個很有智慧跟優雅的老奶奶,上課有時候會講太快但基本上都很有趣,內容也很多,很推!老師還會帶她自己的收藏給我們看
【修課學期】:110-1
【甜/涼/硬/暖度】3 / 2 / 4 / 5
【綜合評分】5
【報告】無
【作業】科普讀書報告-閱讀指定書籍並回答問題及撰寫心得
【考試】偶爾課後會有小考,以google 表單填寫,不難,多與當次課程有關
【考察】無
【修課學期】:110-1,由李計廣同學提供。
【甜/涼/硬/暖度】4 / 4 / 4 / 5
【綜合評分】4
【報告】期中科普閱讀報告,從三本指定讀物中擇一撰寫300-1000字的閱讀心得
【作業】無
【考試】期中考、期末考:單選題40題*2%=80%+簡答題20%
【考察】無
【備註】吳育雅老師是由於林宗儀老師擔任系主任而來接任地質學的老師,若不意外她應該只會教109-1及110-1這兩個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