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學通論(二) 【教師】沈淑敏、翁叔平、李宗祐、陳瑩【甜/涼/硬/暖度】3.7 / 2.8 / 3.2 / 3.7 【綜合評分】3.5
【修課學期】111-1
【甜/涼/硬/暖度】4 / 3 / 4 / 4
【綜合評分】4
【報告】
沈、翁、李:無報告
陳:一週課堂生物相關報告、一週是景觀帶相關報告,不難但是時間很緊迫。會在第二次上課時分組(第一次是去台大參訪,會利用假日時間去,故當週地通二會停課)
【作業】
沈:一份地景素描作業,每週會有一份表單,難度不難
翁、李:無作業
陳瑩:台大土壤博物館參訪作業,難度中等,畫圖題較為困難。
【考試】
沈:文章填空(類似學測文意選填)、名詞解釋(有一個名詞資料庫與文章填空題共用)跟使用在考前繳交的照片來描述地景,填空與解釋不難,但照片題難度微高。
翁:25題英文命題選擇題,上課有認真聽,簡報有讀懂就能考好,還有兩題各佔5分的加分題,也不會很難。
李:大約18題問答題、中文命題難度中等
陳:73格填空,大約40題,給分甜、73格不是每格都寫對也有機會拿滿分,對英文不錯的同學來說不難。
每次考試佔學期總成績20%
【考察】有,台大土壤博物館聽教授或助教一小時的土壤介紹
【課程參與影響】
沈:google 試算表點名
翁、李:不點名
陳:簽到點名
【備註】
這門課第一年採用四個老師教學的模式,每個老師負責四週課程,通常是前三週上課、第四週考試的模式,順序為沈、翁、李、陳。
沈:老師會用google試算表點名,三週課程皆圍繞著巴西北部的某國家公園,還有地景的描繪,我上了三個禮拜的課程我還是不知道在上甚麼東西。
翁:因為我沒有選翁老師的氣象學,所以第一次聽他地通二講課的內容會有點難懂,翁老師上課內容要再另外聽補帶才能聽懂,但聽懂之後會很有收穫,而且架構很有系統,前兩週在講海氣作用,第三週在講高氣壓與低氣壓,上課同時你還能知道高中地理跟地科有些東西是在亂教,只是老師講話方式需要時間適應,非翁班氣象學同學會有點辛苦。
李:老師上課比前兩位老師有趣,但是老師上課速度很快,在六節課大概五小時的時間講了大概250張投影片,如果想要讀投影片臨時抱佛腳會有點辛苦。然後老師的簡報有大量圖片,但圖片大多跟考題有關係,而投影片老師不多不會有註解,所以上課要認真聽老師的說明做口頭筆記,然後不要翹課,不然一節課沒去...嗯,你剩下的課也不用去了(你聽了也聽不懂)。
陳:第一次上課是在台大土壤博物館聽台大農化系老師或助教講解土壤知識,所以實際陳瑩老師只有上兩次課,老師課前會要求預習課本內容,課本內容頗多會有點辛苦,上課老師只會稍微帶過而已,其餘時間是在讓學生製作報告內容與上台報告,令人不禁懷疑是否為薪水小偷。但老師人還是蠻好的啦,考試題目不難,而且可以自備A4大小大抄,基本上就是課本有讀就有分。
在修這門課前得知四位老師都是地理系的大刀(沈:跳tone 翁:上課難懂 李&陳:考題多、簡報難自讀),但還好考試成績還不錯,最後的成績也不難看,如果有認真學的話還是有機會拿A的。
【修課學期】111-1 (由林威廷同學提供)
【甜/涼/硬/暖度】4 / 2 / 3 / 5
【綜合評分】5
【報告】
只有陳瑩老師的部分有報告,總共分兩次,皆為分組報告。第一次是依照老師給予的主題繪製相關的圖片在海報紙上,並且同學上台分享該主題的知識;第二次是依照老師給予的主題製作PPT簡報,且簡報上只能出現圖片,不能出現文字,並且請同學上台分享。
【作業】
1.淑敏老師:總共有3次作業,也就是每周上課都有,基本上是上課講述的內容,並回去再多蒐集資料,像我們的主題多圍繞在巴西的Parque Nacional dos Lençóis Maranhenses 國家公園,詢問成因、特色等等。
2.叔平老師沒有出作業
3.宗祐老師沒有出作業
4.陳瑩老師有一份台大土壤博物館學習單,是參訪完台大土壤博物館考察活動後填寫,題目包括土壤相關的解釋、繪製土壤標本並說明特色、請問台灣的土壤多樣性高嗎並說明原因?以及參訪後最印象深刻的東西
【考試】
1.淑敏老師:考試是播放題目在PPT,分四部分,全英文考題。第一部分是填空題,會有一段文字敘述上課講述的內容(地殼、地形等,也可以在Geosystem內找到),至於要填什麼不用擔心,老師有準備一頁充滿著上課內容單字的PPT,只要從裡面挑你覺得正確的填進去就好;第二部分是任選3個第一部分你沒有填進去的單字,進行名詞英翻中(不用解釋);第三部分就是我們上課一直講的巴西 Parque Nacional dos Lençóis Maranhenses 國家公園,請劃出來巴西的地圖並指出他所在的位置,而且要寫一段文字敘述它的成因(例如潟湖怎麼形成、沙子從哪裡來等等,請盡量寫多一點);第四部分較為特殊,老師應該會要求你在做第三次作業時上傳一張你自己拍的相片+地圖+經緯度,然後請你在考試的時候寫一段文字敘述這張相片,要盡量與自然地理概念連結。
2.叔平老師:考試是考25題全英文選擇(播放題目在PPT)+2題加分題,全選擇題基本上都有考古題,都是考上課內容,老師會針對你不懂的英文幫你翻譯,1題加分題是繪製關於低壓or高壓的模式圖,另1題是第1題加分題的延伸。最後全班的成績都+10分
3.宗祐老師:全部考題為非選題,範圍是PPT上課內容,建議把上課的例子全部記起來,因為考試答案會以上課講過的例子作為優先答案。
4.陳瑩老師:全英文填空題,共73格,滿分146分,超過100以100分計算,難度偏高,可以自己帶一張A4雙面的筆記進去考試,考題差不多是土壤類型、氣候分布、生物相關(上課內容)
【考察】有,只有陳瑩老師會去考察,地點在台大土壤博物館,聽講解老師介紹各種土壤標本的環境、地點、成因以及其製作過程,約1小時
【課程參與影響】
淑敏老師有點名(用Google試算表),上課還是盡量每節都要到,考試(每個老師的)基本上都是要去上課才會寫。
【備註】
淑敏老師的作業如果用英文寫可能會更高分一點點,宗祐老師的PPT建議要印出來作筆記,陳瑩老師不會提供上課的PPT
【修課學期】111-1
【甜/涼/硬/暖度】4 / 2 / 2 / 3
【綜合評分】3
【報告】
陳瑩有,生態系主題的海報和ppt(3分鐘,只能放圖片)
【作業】
淑敏有畫地景圖跟課後表單,蠻簡單的。陳瑩的土壤博物館參訪有學習單,deadline抓很嚴不能遲交
【考試】
每個月一次考試,很難受
淑敏:填空題+地景詮釋+ppt(有水的沙漠)填空申論為主(題目全英文,但老師會解釋)
叔平:選擇題(全英文,但老師會解釋),以ppt為主
宗祐:簡答申論題,要認真上課作筆記,不然會很慘
陳瑩:全英文填空題,來自課本內容要唸書,但給分好像還行
【考察】有,土壤博物館
【課程參與影響】
淑敏跟陳瑩會點名,課程參與度會算成績喔,要乖乖
【備註】
第一年四個老師上,簡單說就是個崩潰的開始,每個月考試真的會gg,希望老師們會修改授課方式。
【修課學期】111-1 (由趙宇揚同學提供)
【甜/涼/硬/暖度】4 / 5 / 3 / 4
【綜合評分】3
【報告】
沈淑敏老師:無
翁叔平老師:無
李宗祐老師:無
陳瑩老師:有兩次小報告,一次是生態系相關的十個名詞,用畫海報的方式呈現,大概講3分鐘;一次是biomes的報告,各組會有一個biome,要做PPT,頁數不限但不能有文字,只能以圖片呈現,也是大約3分鐘,兩個報告都是小組報告,一組5人左右。
【作業】
沈淑敏老師:一次地形素描作業,對美術不好的人而言可能稍難
翁叔平老師:無
李宗祐老師:無
陳瑩老師:臺大土壤博物館參觀學習單
【考試】
沈淑敏老師:紙筆測驗,有填充題和問答題,填充題主要是考名詞解釋,問答題則是要以自己選擇的地景照片去講故事,還有解釋巴西Parque Nacional dos Lençóis Maranhenses國家公園中的潟湖和沙丘成因,並繪圖示意。試題全英文,作答可以用中文
翁叔平老師:25題選擇題,幾乎出自簡報內容,事題一樣是全英文
李宗祐老師:都是簡答題,中文出題中文回答
陳瑩老師:臺大土壤博物館參觀學習單
【考察】
沈淑敏老師:無
翁叔平老師:無
李宗祐老師:無
陳瑩老師:臺大土壤博物館參訪
【課程參與影響】
只有沈淑敏老師會用Excel點名,其他老師不會
【修課學期】111-1 (由鄭兆佑同學提供)
【甜/涼/硬/暖度】3 / 2 / 3 / 3
【綜合評分】3
【報告】
這堂課沒有要上台的報告(陳瑩的小報告不能算ㄅ)。
【作業】
這堂課沒有作業。
【考試】
考試基本上內容嚴格說起來應該都不難,沈淑敏的考試我是不知道在幹嘛啦,不過大家應該都一樣,因為是大學第一次考試而且又是沈淑敏所以炸了不要太擔心;翁叔平講課請參照110-1的氣象學的相關評論,我們考試則是選擇題25題,配分頗重,題目是英文的(中文班會搭配翁叔平干擾人解讀題意的中文翻譯兼提示);李宗祐講課節奏快速但邏輯清晰好懂,題目好像是簡答題,課一定要到,有些東西有上課才寫得出來;陳瑩課有跟沒有一樣,叫你預習然後考試也是從預習的原文書內容裡出,全英填空題,拉高分數的好機會,有背就有分(但是陳瑩的課要到因為他會叫你做團體小報告)。
【考察】無
【課程參與影響】
老師不點名(陳瑩的除外),你不去也可以,重考試。如果覺得不去上課也能考好那想不去就不去。
【備註】
這學期跟前面幾個學期不一樣,教師陣容豪華,請到四位老師輪流來上這門課,因為改制成16週,所以平均一位老師上三堂課,一堂考試,整個學期共考四次。考試四次對於很多人來講其實負擔頗重的,考試準備期程不好抓(過於密集),加上到後面很多事情攪在一起蠻累的,這門課的考試我自己就比較沒辦法顧得很好。不過四次考試的好處是每次的占比相對就會變低,然後四個講是各佔三堂課相對各個講師就能好好專注在自己的主題不會講多餘的東西,重點該講的講,算是有架構地大略接觸到了自然地理的一些東東這樣。
【修課學期】111-1
【甜/涼/硬/暖度】3 / 3 / 4 / 3
【綜合評分】3
【報告】
陳瑩老師:兩份小組上台報告
【作業】
沈淑敏老師:繪製地景
陳瑩老師:考察學習單有作業。
【考試】
沈淑敏老師:申論題
翁叔平老師:選擇題、兩題加分題
李宗祐老師:簡答題
陳瑩老師:填空題(可帶一份筆記)
【考察】
陳瑩老師:前往台大洋菇館
【課程參與影響】
老師都沒有特別點名。
【備註】
基本上四位老師都上不完其準備的內容,因為每三堂課就要考試,所以內容有一點破碎,需要自己組織一下。
地學通論(二) 【教師】沈淑敏、翁叔平、李宗祐、陳瑩(英文授課班EMI)【甜/涼/硬/暖度】3.5 / 1.5 / 4.5 / 3.5 【綜合評分】3.5
【修課學期】111-1
【甜/涼/硬/暖度】3 / 2 / 5 / 3
【綜合評分】2
【報告】
依老師的上課方式。沈老師會有課堂參與的過程,鼓勵學生發言;陳老師會在第一週要求製作海報與短講,第二週要求製作三分鐘的陸域生態系三分鐘短講。翁老師與李老師並沒有報告與作業。
【作業】
沈老師在每週都會有作業,為填寫表單,內容就是上課的一些延伸,需要花時間查資料,其他老師沒有(除了陳老師的報告)
【考試】
第一次考試:名詞解釋(有詞庫)、課文填空、解釋某國家公園地形成因與以自然地理角度詮釋某自選地景。
第二次考試:25*4選擇題,過程很像在玩遊戲一樣,過幾秒就切下一題,很刺激,成績也很刺激。
第三次考試:申論題,多為上課所述與簡報內容,簡報要熟讀。
第四次考試:真的是課文填空==,滿分超過一百,課文要熟讀。
【考察】無
【課程參與影響】沈老師有點名外其他皆無,而目前看不出來課程參與有沒有影響很多
【備註】這是EMI課程 因此可能和中文班的分析有落差
【修課學期】111-1 (由蔡碩恩同學提供)
【甜/涼/硬/暖度】4 / 1 / 4 / 4
【綜合評分】5
【報告】陳瑩老師部分課本內容簡報,介紹生物地理概念。
【作業】陳瑩老師土壤博物館參訪學習單
【考試】
沈淑敏老師有名詞解釋、文意選填(對,就是學測第三大題那種)、地景描述,難度適中,但要用心準備
翁叔平老師是全選擇題,難度偏難,尤其emi班要多背單字
李宗祐老師全手寫,難度適中,考古題的題目為主,考古題必看,請向學長姐索取
陳瑩老師考試可帶筆記,難度極易,筆記寫好寫滿,單字背好一定一百,有多送四十分
【考察】台大農化土壤博物館
【課程參與影響】沈淑敏老師會點名,成績基本上都考試決定,考試考好一定過
【備註】
如果還有開emi又不幸修到的,強烈建議去旁聽中文班
地學通論(二) 【教師】翁叔平、李宗祐【甜/涼/硬/暖度】3.6 / 2.5 / 3.5 / 3.6 【綜合評分】3.5
【修課學期】:108-1
【甜/涼/硬/暖度】3.3 / 3 / 2.7 /3.3
【綜合評分】4
【報告】無
【作業】
1. 上課內容的問題,有兩次
2. 閱讀課程題解
【考試】
1. 期中考是全英文選擇題50題,一題兩分,有題庫(1000題左右),題庫題佔70%,剩下30%是上課內容。期末考是簡答題,中文,考上課內容。個人覺得期中比期末簡單
2. 期中 選擇 難度:簡單 有讀題解就能及格 期末 填充 難度:普通
【考察】無
【修課學期】:109-1,由王尉丞同學提供
【甜/涼/硬/暖度】4 / 3 / 4 / 4
【綜合評分】4
【報告】無
【作業】李老師有說會有2-3次簡單、連續的作業,我這年一是找一個可以看出「全球分布」的地圖,並試著解釋其分布;二是解釋你作業一在氣候變遷的情況下有沒有改變及你推測的原因是什麼。
【考試】其中期末考都有。叔平老師的期中考相當簡單(是指方式的部分),把900題的英文題庫背起來就好,聽起來很駭人但其實就是高中地理地科平時小考的英文版,而且老師的出題重心在L4~6,及早準備應該很容易。李老師雖然多為問答題,但很多都是上課提到的基礎觀念或你高中地理可能就被問過的非選題,給分也不會太刁鑽,對大一來說很友善。
【考察】無
【修課學期】:110-1
【甜/涼/硬/暖度】2 / 3 / 5 / 5
【綜合評分】4
【報告】後半學期宗祐老師有兩份書面報告,找有趣的主題相關的全球分佈圖做分析、氣候變遷的影響
【作業】無
【考試】
1.期中期末
2.叔平期中會給題庫
3.看完應該不會考太爛
4.宗祐期末是簡答題 基本上有上課有唸書應該不會考太爛
【考察】無
【修課學期】:110-1
【甜/涼/硬/暖度】3 / 4 / 4 / 5
【綜合評分】5
【報告】無
【作業】期中無作業,期末有兩個作業(關於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影響;某東西在氣候變遷影響下的全球分佈)
【考試】
1. 期中考是全選擇題(老師會給選擇題集,然後從中抽50題考)
2. 期末是簡答題(考試內容以老師給的ppt為主,但是需要認真聽老師講課才懂老師的ppt想表達的意思;老師也會出ppt沒有但是課堂老師會說的內容)
【考察】無
【備註】期中考早點看叔平給的題集;期末考如果要得高分的話要認真上課
【修課學期】:110-1,由林佑威同學提供。
【甜/涼/硬/暖度】2 / 2 / 4 / 3
【綜合評分】2
【報告】沒有!認真聽課!
【作業】叔平在地通二沒有出作業,宗祐會出(不超過3次),作業有點難做,跟氣候變遷有關,但給分不甜,請注意要拿出誠意做作業,尤其期中沒考好的人作業麻煩認真做,不然......
【考試】期中考(全英文試卷,會70%閱讀指引30%上課內容,多集中在第二講後半部跟第三講),期末考考得滿細的,而且回答會根據上課舉的範例當作標準答案,宗祐的課請確實出席聽課,做筆記,不然期末考全部手寫你會哭出來喔!
【考察】無
【備註】叔平的課滿漂浮ㄉㄜ,就連我都抓不太到重點,我不建議英文沒有CEFR B2等級的同學去選全英文的班,因為那根本是找自己麻煩!宗祐的課會圍繞在氣候變遷上來談,每一堂課會跟前一堂課有連結,盡可能不要缺席比較好!這門課因為是兩個老師合授,成績也是加起來除以2,期中沒考到90以上大概很難拿A+了,這一門課我最後拿A,想要拼書卷的同學這門課是拉開距離的關鍵課程
【修課學期】:110-1,由李計廣同學提供。
【甜/涼/硬/暖度】3 / 5 / 1 / 5
【綜合評分】5
【報告】無
【作業】
1. 上半學期 翁叔平:無作業
2. 下半學期 李宗祐:有兩份簡單的作業,內容是搜尋有趣主題的「全球尺度」現象分布圖,並解釋氣候變遷對其影響為何
【考試】
1. 上半學期 翁叔平:期中考,50題單選題,70%閱讀指引+30%上課內容
2. 下半學期 李宗祐:期末考,26題簡答題,皆為上課內容,上課有去認真聽的會比較好作答
【考察】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