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理 【教師】洪立三 【甜/涼/硬/暖度】4.8 / 4.4 / 1.5 / 3.4 【綜合評分】4.8
【修課學期】111-1
【甜/涼/硬/暖度】5 / 4 / 1 / 4
【綜合評分】5
【報告】分組口頭、書面報告,今年的報告內容是「從生命史看臺灣的變遷」,採訪一名台灣人的生命經驗,並製作成ppt簡報,於報告完當周假日繳交書面報告。
【作業】三篇選兩篇閱讀心得,字數為600-800字
【考試】有期中、期末考,考試內容都在講義上,難度中偏易,老師給分非常佛心。
【考察】於假日去關渡考察,沒有強迫參加,使用Line跑關,最後會由老師講解,約莫半天。
【課程參與影響】(未說明)
【備註】立三老師人真的很好、給分也非常甜,上課的內容不會很難,有時會有許多有趣的小活動出現。
【修課學期】111-1
【甜/涼/硬/暖度】5 / 5 / 1 / 3
【綜合評分】4
【報告】期末報告 生命訪談史(書面+ppt),蠻耗時間的記得提早動工
【作業】二篇閱讀心得,會給三篇文章選兩篇做,在期中前交
【考試】期中期末,申論簡答,看情況,但大部分很簡單,即使沒上課也可以答的那種,立三給分很甜
【考察】關渡 自主考察(line闖關),好玩,收穫滿滿,但天氣要好不然很崩潰
【課程參與影響】老師不會點名,但有很多課堂活動
【備註】立三人好到不行 感覺他很像傳授很多知識,以不同的角度學習台灣地理,有很多活動(如探究,pbl等)是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修課學期】111-1,由鄭兆佑同學提供
【甜/涼/硬/暖度】5 / 3 / 1 / 2
【綜合評分】5
【報告】
有一個期末團體報告,內容為生命史的寫作,透過訪問其他人(建議是長輩或地方奢老之類的),了解他們的生命史之餘,連結到臺灣歷史的發展,我們這組是去訪問組員的阿嬤,剛好問到的是台北的發展,同時連結到了十大建設以及早期台北的一些地景等等。口頭報告的時間大約為15分鐘左右,形式不拘,另外還要彙整成近一萬字的書面報告(這部分逐字稿跟連結的資料補充交叉著寫應該就可以達標了)。書面報告不會寫的話,那個時候老師有附可以參考的文樣,所以報告不用太擔心。
【作業】
有一份期中作業(經典閱讀心得),內容是針對三篇施添福老師的文章選兩篇出來寫心得,字數一篇大概800字左右,含摘要跟閱讀心得,閱讀的部分比較艱辛,但施添福老師的文章架構都很清楚,不算難讀,要花時間就是。心得撰寫就很快了,輕鬆搞定。
作業好像期初就派下來了,雖然到期中才會開放繳交,但極力建議提早做完(畢竟也不難早點做完挺好的),省得後面一堆報告考試卡一起累到自己。
【考試】
有兩次考試,期中跟期末考。考試不難,就算你覺得難,分數也甜得誇張,基本上都是手寫題,名詞解釋或申論,有時候題目內容甚至不需要讀書就可以回答。想要考得心安建議還是重點讀一下,但不需要花太多時間。
【考察】
我們是去關渡考察(自行搭捷運去),考察偏向自導式考察,由助教很用心用line設計的機器人(?)引導我們踩點完成任務並同時會出現相關的知識補充,個人覺得相當有趣好玩,像在跑RPG,也不會太難(我是有向助教求救一次過),剩下的靠自己就可以完成。教授自己有在關渡做過田野調查,調查的內容大致是老關渡人跟新的關渡人對此地發展的看法(好像是吧),還有看關渡的紅樹林等等,總之作為初次體驗的考察感覺還不錯。
【課程參與影響】
課堂上有過幾次小組討論,一次是探討五營,一次是PBL(問題學習導向)的課程,內容是討論以核養綠的利與弊,其他的基本上是單方面授課。討論課建議去,其他的看你心情,老師不點名,早九沒睡醒,教室空蕩蕩,很清閒,正好,給真的想上課或是想換個環境吃早餐的人一個舒適的空間。
【備註】
臺灣地理雖然作為必修課,但其實就是地理系大一上的縮影,課很多、事情很雜,但其實都不硬,分數也很甜,這門必修課實在很難想像會有人沒拿到A以上,對於覺得自己大一上快爆炸的人來講,這門營養學分絕對是你心中的慰藉。
【修課學期】111-1
【甜/涼/硬/暖度】5 / 4 / 2 / 4
【綜合評分】5
【報告】期末報告,選擇一個人做他的生命史,介紹該人成長的歷史,以及成長過程中歷經的種種事蹟。
【作業】閱讀心得而已,而且基本上都是給滿分。
【考試】有期中考期末考,考試難度中等,都是申論題,但不需要回答過多篇幅,老師給分甜,分數不會太難看
【考察】有,關渡,關渡宮周遭的歷史以及環境變遷,該地渡口、河道窄口、環境保育議題。
【課程參與影響】不會點名,上完課老師會把簡報放在平台供大家複習,但上課會補充東西,不會放在簡報,會考出來,雖然被點名但還是建議不要蹺課。
【修課學期】111-1
【甜/涼/硬/暖度】5 / 4 / 1 / 2
【綜合評分】4
【報告】有一份訪談報告,需要製作上台用簡報以及書面報告,難度不高,但是上台報告容易超時,書面報告要少於10000字(不含心得)
【作業】有兩份閱讀心得,要閱讀臺灣歷史地理界前輩施添福老師的作品,有三篇文章選兩篇文章寫摘要與心得,每份報告心得+摘要要控制在600~800字之間。
【考試】兩次考試,期中考佔總成績25%,期末考佔總成績30%,題目皆平易近人,期末有稍微困難一點,但還是不難,最後一題都會是課程心得。原本還有一次臺灣鄉鎮市區名詞填圖加分考試,但最後取消。
【考察】有,關渡,闖關活動回答問題。
【課程參與影響】老師上課不點名
【備註】
1.課程主題很豐富,從自然災害到宮廟,但主題實在太過豐富,導致我到了期末我還是不知道我到底學了甚麼。
2.老師上課偶爾會帶活動,蠻好玩的,運氣好還會有kahoot可以玩
3.關渡考察氣氛輕鬆
4.上課時會有許多學生翹課
5.考試內容不難,許多題目上課沒有聽也寫得出來,並且給分極甜,我仍然很不解為甚麼我的期中考可以考到98分。
6.立三老師人很好,即使許多人上課翹課,但老師也不會擺出我就是不想上課的樣子,還是會認真上課,但可能是因為老師的專業不是臺灣地理,所以老師有時候會不太清楚部分的課程內容,這時要體諒老師一下。
【修課學期】:110-1
【甜/涼/硬/暖度】5 / 5 / 1 / 5
【綜合評分】5
【報告】口述歷史報告,找一個台灣人瞭解他的歷史以及社會、環境等變遷
不難但很花時間,要採訪然後準備投影片上台報告,書面要再另外打一份
【作業】閱讀心得 ,讀施添福老師的文章節錄寫心得,基本上有寫就滿分(讚)
【考試】
1. 期中考開書考 申論簡答題 基本上有交分數不會很低
2. 期末考很簡單 有上課就會寫 也有很多送分題 很佛
【考察】有
【考察內容】去關渡考察,利用Line,有點像跑關,很好玩,老師也會講解
【備註】好課!可以學到一些東西給分又超級甜,甜到爆,而且立三上課不無聊而且很親近人,有人回答問題都會說謝謝同學,讓我覺得很暖心,沒有同學回答也不會怎麼樣(老師不會逼迫人)雖然好像沒有學到很深入,不過真的是值得修的課(老師會帶很多小活動真的超讚)
【修課學期】:110-1
【甜/涼/硬/暖度】5 / 5 / 1 / 3
【綜合評分】5
【報告】有分組報告(其中有書面報告以及課堂報告)
【作業】有三選二的閱讀心得
【考試】有期中和期末考(110年的期中考因為疫情換成報告);還有一個用來加分的小考(但110年因為疫情所以沒有考)
【考察】有
【考察內容】去關渡考察;兩個班級會分成早上和下午考察。是蠻好玩的考察。
【備註】期末考的時候會需要蠻多的台灣當地的地理知識,這對於外國同學來說在期末考上會有點小困難。但是期末考的比重沒有很大,所以外國同學也不用太擔心。
【修課學期】:110-1
【甜/涼/硬/暖度】4 / 5 / 2 / 3
【綜合評分】5
【報告】生命史,訪問一位台灣人的生命歷程,立三老師會給範例供同學參考,口頭報告後需繳交書面報告。
【作業】施添福文章閱讀心得,有三篇文章,三選一,形式由老師訂定,不難,字數夠就好。
【考試】
期中、期末和368鄉鎮。
期中考曾改為書面報告形式:
1.在報告中介紹自己的故鄉,說明此地為何是你的故鄉
2.找出從古至今各三張故鄉地圖,比對其中差異後,用文字描述
3.分析鹿港頂番婆農業、工業之衝突
4.課程心得
期末考多為上課內容,回答形式有簡答、填充,基本上課有在聽就會。
有時間可能會考368鄉鎮市區名字,像我們就沒有。
【考察】有
【考察內容】 關渡考察,用line作答,答對會跳出下個問題,需抵達地點尋找線索解答,建議租借Ubike,各組完成後,老師會集合學生講解關渡開發歷史與地理連結,中午結束可以各自解散,去附近吃吃喝喝。
【備註】Kahoot很好玩!
【修課學期】:110-1,由林佑威同學提供。
【甜/涼/硬/暖度】5 / 5 / 3 / 3
【綜合評分】4
【報告】有,期末分組報告,找一位台灣人做口述生命史看台灣社會的變遷!分數評分由書面報告+上台報告+老師評分+同學評分而來。需要花一點時間處理,一組上台約16-17分鐘,是少數報告時間頗長的報告,請用心準備,上台前建議練習,以免沒報告完被扣分
【作業】沒有作業…..
【考試】期中考與期末考,今年因為疫情沒有考台灣行政區填圖(最多加總學期3分),會依據疫情決定是take home exam 或是實體考試,114級是期中考take home(給一週時間完成,不難,需要找資料),期末考實體考試(甚至有上課心得題,就算都沒來上課只要看簡報內容都能回答,申論題跟問答題混合)
【考察】有
【考察內容】老師會帶大家去關渡考察,因為那裡是老師碩士時的研究領域。會有自導式考察,很有趣,建議去一下,回來後要交作業(如果助教覺得可以不用交的話XD就不用)
【備註】台灣地理事實上大家國高中一直在學,所以老師會想要交一些不一樣的東西,但大抵還是高中的延伸,如果你認真聽做筆記還是可以學到很多,但這門課修到最後會發現其實根本不用聽課考試也會過,上課會帶小活動,但如果是在正205那個網路真的是讓人傻眼== 還會有PBL自導式議題討論,還不錯。就會引發人的惰性開始翹課,老師自己上課會承認自己的課很涼(竟然),還會覺得學生不來上課是老師的問題(真是委屈),立三人真的很好,這門課超級涼,真的是沒有話可以講,但如果學弟妹有聖欽老師可以選擇的話,我會推薦想修師培的同學去修聖欽老師的課!應該會滿硬的,但我覺得會收獲更多。
【修課學期】:110-1,由李計廣同學提供。
【甜/涼/硬/暖度】5 / 5 / 1 / 4
【綜合評分】5
【報告】期末報告:從生命史/口述歷史看臺灣的變遷
訪問一位臺灣人的生命故事,詢問其成長過程中的環境、社會、文化變遷等議題,並進行進一步的延伸、印證、視覺化。口頭報告13-17分鐘,書面報告1萬字以內。分數計算=口頭報告30%+書面報告30%+組內互評40%。期末報告佔總成績30%
【作業】臺灣地理經典閱讀:由三篇指定的施添福老師的文章中擇二撰寫各600-800字的文章摘要與心得。經典閱讀佔總成績10%
【考試】
1. 期中考:110-1因應疫情遠距教學改為take-home exam,內容包含介紹自己的家鄉、評論鹿港頂番婆水五金田園生產聚落的農工業發展、以及約200字的課程心得。期中考佔總成績30%。
2. 期末考:約5題申論題,內容包含族群認同、聚落發展、臺灣地名,以及約200字的課程心得。期末考佔總成績30%。
3. 臺灣368鄉鎮市區名:110-1因應疫情遠距教學未考。於學期中進行兩次考試,答對一個得1分,共計30分,兩次考試分數取平均除以10作為加分。鄉鎮市區名考試最多加期末總成績3分。
【考察】有
【考察內容】 臺北關渡,使用LINE進行自導式考察。
【備註】作業和報告重在「準時」,基本上有交就會有一定的分數,因為遲交而失分非常可惜。立三人很好,若有任何因素而可能遲交,可以事先跟他說明,原則上都會通融允許遲交。
【修課學期】:108-1
【甜/涼/硬/暖度】4.3 / 3.3 /3 / 4.5
【綜合評分】4.8
【報告】
1. 各組選定一個地方進行考察及報告,書面與口頭都有,一組25分鐘
2. 小組報告 要出外考查 書面加口頭
【作業】
1. 不會太多,有閱讀心得兩篇
2. 臺灣鄉鎮市區練習 論文閱讀心得X2
【考試】
1. 有讀有分數,沒讀還是會有分數,會問日常生活你絕對答得出來的問題
2. 期中考 期末考 皆申論題 難度:簡單 臺灣鄉鎮市區小考 加分用 分數也都很甜
【考察】
1. 關渡考察、萬隆考察及分組考察(自選)
2. 課堂上是去萬隆,假日是去關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