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影片內容
本組個案是根據星期三是藍色的所編制而成,在影片中主要是以主角自白的方式呈現,配合影片演出,演出內容可大致分為個案介紹、固定的行為模式、突出的能力、在學校社會互動困難、其他特殊行為、固著行為、癲癇發作、父母給予支持、以及就診原因。
(一) 個案介紹
我出生於1979年1月31日,那天是星期三,我知道是星期三,因為星期三在我眼中一直是藍色的,我喜歡我生日的日期,因為這 些數字看起來又平滑、又圓潤,就像海邊的鵝卵石,之所以會那樣,是因為他們都是質數。
(二)固定行為模式
1. 我在秩序和規律上有強迫性行為,這幾乎影響到我生活的每一部份。例如:我每天早上要吃45克燕麥粥,我會用電子秤量,確定1克都不差。 接著,我必須數身上穿幾件衣服,數好後才能出門。我每天必須在同一時刻喝茶,不然會很焦慮。我只要感覺壓力大,就會喘不過氣,這時, 我就會閉上眼數數字,這能讓我恢復平靜。
2. 我出生後,常一哭就是幾個小時,日夜啼哭,父母成天應付這件事,都快被我逼瘋了,最後沒辦法,只好把我包在毯子裡,媽媽拉一邊,爸爸 拉一頭,像盪鞦韆似的把我左右搖啊搖。
3. 我一直哭到兩歲,兩歲以後,我開始會走到客廳固定的一面牆,然後一直用頭去撞。我的身體前後搖擺、額頭用力、重複並有規律的撞牆,有時撞到鼻青臉腫。爸爸只要一聽到熟悉的撞擊聲,就會跑過來把我拉開,但我還會跑回去撞 。 有時,我還會大發脾氣,一直用手打自己的頭,並且聲嘶力竭的喊著。
4. 我還記得剛上小學幾個月,我就發現有那裡的地板有各種不同材質,有鋪墊子的、有鋪地毯的。我記得自己會低著頭,看著自己的腳慢慢採在地板的區塊間,感受腳底不同觸感。我常低著頭走路,所以有時會採到幼稚園老師或小孩,但因為我走得慢,所以都撞得很輕,撞到後,我會改變一下方向,然後繼續走。
(三)特殊能力
1. 數字是我的朋友,一直陪著我。每個數字都有自己的個性,11友善、5 大聲、4害怕又安靜,我最喜歡四,因為它讓我想到自己。有些數字體型大--23、667...,有些數字體型小--6、13...有些數字很每--333,有些則很醜--289,對我來說,每個數字都 是獨特的。
2. 算數時,我從不用筆算,因為我只要再心理想一想,就能算出答案。對我來說,用『共感覺』所看到的圖形來看出答案,比用學校教的「進位法」容易多了。算乘法時,我會把兩個數字看成特有的形狀,形狀隨即會改變,出現第三個形狀就 是正確答案!!這個過程只需幾秒鐘,而且是自然發生的,不必去想。
3. 文字也有不同的顏色和質地,例如ladder(梯子)是藍色的、發亮的,hoop(籃框)則柔軟又潔白,讀外文時,也會有同樣感覺。文 字的顏色 和質地讓我得以輕鬆快速的學會外國語,我目前會十種語言:英語、芬蘭語、法語、德語、立陶宛語、世界語、... 冰島語和威爾斯語。
(四)在學校社會互動困難
1. 幼稚園有時會玩像「搶椅子」這種團體遊戲,但我不肯一起玩,無論老師怎麼好言相勸,我就是不玩,於是,他們讓我站在牆邊看別人玩。只要
我一個人,我心理就高興。
2. 不會主動性去分享自己所喜歡的事物。
3. 有時,班上同學會試著和我說話。我說「試著」是因為,我不太和別人互動。我不知道該做什麼或說什麼,我講話的時候,幾乎都看地板,不想和別人視線接觸。如果抬頭看對方,我就盯著她的嘴看。有時,老師跟我說話時,會要我看他的眼睛,這時我會抬頭看他,但這需要一點意志力,而且感覺很怪,很不舒服。
4. 我從沒故意要失禮,但我不懂,談話不就是要說你有興趣的事嗎?我會鉅細靡遺的講,把自己想說的都說完,如果有人中途打斷,我會覺得自己好像要炸開了。我從沒想過自己想講的別人可能沒興趣,也不會注意到對方不耐煩的樣子,直到對方說「我得走了」,我才發現不對勁。
(五)其他特殊行為
1. 在教室哩,我只要站著或走動,就會把兩手握在一起放在胸前。有時,我會把手只交扣,然後再伸直一根或數跟,讓手指頭直指著天花板。有 一次我數起中指,有個男孩跑來我面前,說我講髒話,「手指頭怎麼會講髒話?」我反問他,他沒回答,反到大聲叫老師,老師來了以後,立刻叫我不要做這種粗野的動作。
2. 對我來說,上課沒那麼容易。我發現只要有人說話或在外面走廊走動,我就很難專心。我發現自己很難不理會外面的噪音,因此常把手指塞進耳,好讓自己專心。
(六)固著行為
寫字時,我會仔細看每個字或標點符號,只要弄髒或寫錯,我就全報擦掉重寫,因此寫得很慢,作業寫到虛脫,卻看不出做了什麼。雖然如此,我卻不擔心老師會認為我懶惰或能力不足,也不在一期他小朋友會怎麼想。
(七) 癲癇發作
四歲時,有一天我覺得房間的四面牆突然倒退、四周漸暗、時間凝固、靜止,當時並不知道發生甚麼事,原來,我癲癇大發作。發作前幾天,爸爸就已經注意到我會有眨眼、手臂僵硬的現象。第二次發作,我全身抽續、失去意識,爸爸聽到弟弟在哭,跑來發現我發作了。
(八)父母給予支持
從幼稚園回家一進門,我就上樓回房間,父母知道進房間看我時,要先輕輕 敲門。媽媽會要我告訴他那天在學校過得怎樣,她想鼓勵我講話,因為我大部分時間都靜靜的。房間是我的避難所,我大半時間都待在房裡,爸媽會過來陪我坐,而且從沒露出不耐煩的樣子。
(九)就診原因
將上述症狀作總結,並說明由於症狀會影像到社會互動、學業表現,因此須 要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