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調個別公民、公民團體,透過參與政府體制活動,所產生的互動。
這一方面不及直接民主,最後的決定權,仍然在政府菁英手中。但是,又比間接民主、代議民主,更多了公民參與(participation)、多元利害關係人(multi-stakeholder)的介入(以及政府會和所有利害相關的公民團體、公民,進行互動對話),以及引導民眾直接參與審議過程。
參見 Advocacy Democracy Modes: Benefits and Limitations
這個字是從義大利文而來, Italia irredenta ("unredeemed Italy"),亦即義大利自認哪些土地是他們的,目前還遭到別的國家佔領。這種收復祖國失土的意識型態,對於我們其實很能理解。過去歷史教科書,或是國民黨早年的政治立場,仍然視蒙古等地,就是「中國」固有的疆域。而中國對於香港、台灣,也是以類似的信念,認為這就是固有疆土,好像是歷史、祖先、記憶的一部份。
參見 Irredentism(或譯為民族統一主義)
日本國會政治中的術語,意指眾議院與參議院的多數黨分屬不同政黨。日本法案必須同時通過參、眾議院才能成為法律。日本政治文化中,兩院分屬不同政黨時,兩院會對抗激烈,互不相讓。不過,眾議院仍有其優勢,若有2/3以上的多數,則可以將參院否決的法案,逕行通過成為法律。
「會派是由相同政策、理念的議員在國會內組成的組織,原則上由各政黨組成一個會派,不同政黨合組的會派則稱『統一會派』」。原則上,沒有一個政黨在國會中出現兩個「會派」的。由於2011年2月,民主黨擬處分前黨魁小澤一,有民主黨議員提出聲請不同的「會派」,使得民主黨政府岌岌可危。摘錄自黃菁菁,〈小澤派造反,管直人岌岌可危〉,《中國時報》,2011.02.18,A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