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學 100-1
時間:星期五
地點:共同教室 101室
本課程為政治學的入門課程,希望透過廣泛的介紹,讓同學對於政治學討論的議題與使用方法有初步的瞭解,進而對政治學門產生一定的理解與興趣。
上課方式,因班級人數較多,以演講授課為主,但會不時地請同學發言,希望能有一定程度的雙向溝通。期末也會安排一次同學報告,請部分同學上台報告該組的選舉觀察。
因為本學期課程適逢國內兩項重大選舉:總統選舉與立委選舉,因此本學期課程的重點之一,希望同學們對於民主政治的重要核心:選舉,能在理論與實務有更深入的認識。因此,本課程安排幾項活動:
(一)邀請兩位學者專家,就選舉預測與選戰策略作專題演講。
(二)參觀立法院,邀請立法委員談選舉甘苦談。
(三)三堂政黨與選舉課程以及兩堂政治傳播課程。
(四)請同學撰寫兩位總統候選人的優缺點或請同學分組實地觀察選舉活動,作為期中報告。
(五)每堂上課時,會向同學詢問當週最新選舉相關新聞。
在評分方面,我們這學期共有一次期中報告(兩種方案擇一),以及一次期末考試。另外,出席與課堂表現也會納入成績考量。希望同學們踴躍出席,但是倘若有事,可以事先email請假。期末考範圍除了課堂講授的內容,還有指定教材相關的章節(各佔一半)。
本課程為介紹性課程,期望達到以下四項目標:
1. 理解政治的多元意涵
2. 瞭解政治學研究的重要主題與研究途徑
3. 捍衛與反省民主政治
4. 增進判斷公共事務的能力
☆ Andrew Heywood 2009 《Heywood's 政治學新論》。楊日青等譯。台北:韋伯文化。
或 Andrew Heywood (2007), Politics, Basingstoke : Palgrave Macmillan.
◎推薦書目
●專業著作:
○Samuel P. Huntington(2008),《第三波:二十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The Third Wave: 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台北:五南。
○Robert A Dahl(1999),《論民主》(On Democracy)。台北:聯經。
○Arend Lijphart(2001),《民主類型:三十六個現代民主國家的政府類型與表現》(Patterns of Democracy:Government Forms and Performance in Thirty-Six Countries)。台北:桂冠。
○Gabriel A.Almond&Sidney Verba(2008),《公民文化︰五個國家的政治態度和民主制》。上海:東方出版社。
●通俗著作
○Michael J. Sandel
2011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台北:雅言。
@從生活中的諸多例子,逐一分析各種判斷背後所代表的道理。
○Morris, Dick
2000a 《新君主論》,李振昌(譯)。 台北:聯經。
2000b 《網路民主》,張志偉(譯)。台北:商周。
○ 林濁水
2009 《歷史劇場:痛苦執政八年》。台北:印刻。
@「我們無法否認,道德絕對主義,在他踏出人生的第一步時,道德性往往比一般人還高超,但當他不顧價值的多元存在,而過度地運用簡化了的道德標準,最後陷入
道德的虛無主義之中,成為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唯權力意志主義者」(頁102)。
○ 陳國霖
2004 《黑金》。台北:商周。
@「為什麼台灣的白道與黑道的關係會發展成這個樣子?主要是黑道人士同時也身兼選舉時的樁腳。台灣的政治人物必須獲得黑道的支持,因為黑道代表民意,並且有
能力去表達公眾的感覺與態度,以及擁有動員民眾的力量。」--一位大哥如是說。(頁332)
○ 蘇起
2003 《危險邊緣:從兩國論到一邊一國》。台北:天下文化。
○劉瑜
2010 《民主的細節:美國當代政治觀察隨筆》。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以說故事的方式,對於美國民主的優缺點,娓娓道來,把許多艱澀的理論思想,轉化為平易近人的道理。閱讀此書,可以讓人更瞭解民主政治的精 義。
○楊照
2010 《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1):理解政治的五十個關鍵字》。台北:本事文化。
@「政治態度.....會影響個人幾乎所有是非判斷的根本價值」(頁80)。
○ 嚴長壽
2011 《教育應該不一樣》。台北:天下遠見。第六章:我們都是選民,更是公民。
@ 「如果我們可以用選票制裁候選人,用政策方針檢視民代,這時民意代表馬上就會改變思維,想辦法研究教育問題,改變政策的方向。當然這不是一蹴可及、如臂使指的簡單事情,但這是公民自我覺醒的教育過程」(頁2)。
1. 平常成績(20%):出席(課堂抽點)、課堂表現 。
2. 期中報告40%(兩種方案擇一即可,若兩者皆做,予以加分),請務必準時繳交,逾期者扣分。
3. 期末考 40%(包含上課內容與指定教材)
本課程在Facebook有討論社群,可以搜尋 「100 政治學」,點選要求加入。
「政治學是最高主宰、最有權威的學問,它規定了城邦需要哪些知識,哪些人應該學習些什麼,學到什麼樣的程度。我們可以看到,那些高貴的功能,如戰爭術、理財術、演說術都隸屬於政治學。政治學讓其餘的科學為自己服務。它並且制訂法律,指出什麼事應該做,什麼事不應該做。它的目的自身就包含著其它科學的目的。所以,人自身的善也就是政治學的目的。這種善對於個人和城邦可能是同一的。然而獲得和保持城邦的善顯然更為重要,更為完滿。一個人獲得善不過是受到誇獎,一個城邦獲得善卻要名揚四海,更為神聖。討論到這裡就可以知道,以最高善為對象的科學就是政治學」(亞里斯多德,《尼各馬科倫理學》,1094b1-15)。
*****
「我們應當怎樣研究政治哲學?對這個問題,正像對待本書討論的其他問題一樣,我的目的不是把一個觀點強加給你;與此相反,我希望提供一些材料來幫助你形成自己的觀點(I hope instead to present some materials that will help you form your own view.)。當然,很有可能在讀完此書後,妳仍像先前一樣困惑,但是,從無知的糊塗到讀書後的困惑是一個進步,我們不應低估這種進步(But we must not underestimate the progress made by advancing from muddled ignorance to informed bemusement.)」《政治哲學緒論》,Wolff, Jonathan(2002),龔人譯,Oxford: Oxford University.頁5-6。
*****
「我們的標語應該是:傾聽對方(audi alteram partem, listen to the other side)!這種理念是基於,在道德與政治議題的爭辯中,總是有可能正反兩面論證(utramque partem, arguing on both sides),因此絕無法將我們的道德或政治理論以演繹的形式表達。對話將會是適當的方式;適當的態度則是樂於和不同價值判准的直覺觀點進行協商。我們以交談方式努力求得瞭解和解決爭議」(Quentin Skinner, Reason and Rhetoric in the Philosophy of Hobbes. pp.15-16)。
*****
「人們或許要問,我是不是一位君主或一位立法者,所以要來論述政治呢?我回答說,不是;而且正因為如此,我才要論述政治。假如我是個君主或立法者,我就不會浪費自己的時間來空談應該做什麼事了。我會去做那些事情,否則,我會保持沈默。
生為一個自由國家的公民,並且是主權者的一個成員,不管我的呼聲在公共事務中的影響是多麼的微弱,但是對公共事務的投票權使我有義務去研究它們。我每次對各種政府進行思索時,總會十分慶幸,在我的探討之中發現有新的理由來熱愛我國的政府」(盧梭,《社會契約論》,卷一前言)
*****
「我在寫作本書時,既未想為任何政黨服務,也未想攻擊它們;我並不想標新立異,只是想比各政黨看得遠一些;當各政黨只為明天而忙碌時,我已馳想于未來」(托克維爾,《美國的民主》,序論)
101年1月6日將邀請部分同學上台報告,志願者優先。(截止日:100年12月31日PM 10:00前)
○方案一
請分別寫出支持與反對兩位總統候選人的理由(字數不限,重點在於請深入瞭解候選人的特質或政策)。
(支持與反對都要,而且兩位候選人都要。不代表個人立場,可以設想為雙方的助選員)
建議形式:
(1)支持OOO
理由:(人格、政策、領導力.....)
例證(政策內容):
反對意見: (針對上述理由的反對意見)
駁斥反對意見:
(2) 反對OOO
理由:
例證:
辯護意見
駁斥辯護意見:
評分標準:評估你所寫的理由,是否清楚、深入且具說服力?所舉的例子是否正確與相關?
EMAIL請寄: chuanweihu@gmail.com
○方案二
請以1-2人為一組,參與此次總統選舉或立委選舉,任何一場次的選舉造勢活動(政見發表、記者會、晚會、音樂會等)。請對整體活動作扼要的描述,並寫下你們的觀察與心得。101年1月6日將以抽籤方式(志願者優先,加分),邀請部分同學上台報告。(口頭、書面報告可以PPT或WORD檔案形式,也可以附上照片、宣傳單或其他宣傳品) (字數不限,重點在於說清楚,具說服力)
觀察重點:造勢活動設計的用意與流程、候選人的人格特質與講話、助選員的宣傳重點、聽眾的組成與反應、文宣品內容、在場媒體、相關報導、其它有趣的事
□提醒
引用資料時,要記得註明出處喔!(在Word中,可以插入參照註腳,撰寫資料來源,或參照任一學術著作的引用格式)。
切記:千萬不可整段剪貼,一定要用自己的話,重新改寫。(抄襲是學術中的大忌,千萬要小心。抄襲的作品,是零分!!!)
若覺得資料寫的實在太好,改寫不足以呈現原有的精神,則要以上下引號「」標誌。或者將候選人政策作為附錄即可。
◎課程介紹&何謂政治?2011.09.16-10.07
1. 課程說明
2. 何謂政治
■■上課投影片請至頁底自行下載。
○ 指定閱讀
《Heywood's 政治學新論》,第一章。
○ 推薦文章
江宜樺(2005),〈西方「政治」概念之分析〉,《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12期,頁1-57。
◎立法院參觀(國會政治與選舉)2011.10.14
地點: 立法院大門集合(台北市中山南路1號)
日期: 10月14日(五)
時間: PM 1:15分集合
請攜帶具有身份證字號、照片的證件,以證明身份,譬如:身份證、駕照、健保卡、居留證等。
若有急事聯繫,老師手機:0920-724122
議程(暫訂)
交通方式: (請同學自行前往,注意安全)
捷運: 距離立法院最近的捷運站為"善導寺站"(板南線),可搭乘"板南線"於善導寺站下車。
也可以在「台大醫院站」(新店淡水線),走路到中山南路一號。
公車
停靠站:濟南路 停靠路線:265(夜)、265(區間車)
停靠站:中山南路 停靠路線:15、22、22(區間車)、227、227(區間車)、261、中山幹線
停靠站:忠孝東路 停靠路線:0南 、15、205、212、212(直行車)、22、22(區間車)、232、
232(副)、257、262、262(區間)、265、265(右)、265(左)、265(夜)、
265(區間車)、276、299、37、605、605(副)、605(新台五線)、671
若有同學不熟悉路程,也可以於12:30在共同教室101門口集合,一起坐捷運過去。
◎政治學的研究途徑 2011.10.21-28
盛治仁(2002),〈理性抉擇理論在政治學運用之探討〉,《東吳政治學報》,17期,頁21-51。
黃宗昊(2009),〈政治經濟學分析架構的三項發展〉,《全球政治評論》,25期,頁151-196。
黃紀等(2007),〈國科會計畫「政治學門熱門及前瞻研究議題之規劃〉
◎民主政治 2011.11.4-12.2
○ 指定閱讀
《Heywood's 政治學新論》,第四章。
○ 推薦文章
江宜樺,〈民主〉,發表於「公民社會基本政治社會觀念研究第二次 workshop 」,中央研究院社科所,2002 年 10 月 25-26 日。
Alexis de Tocqueville (1835), "Introductory Chapter ", Democracy in America, Trans. by Henry Reeve.
劉瑜(2010),《民主的細節》。上海:上海三聯。
修昔底德(Thucydides),〈伯里克利的國殤講辭〉,《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第二卷36-45段。
林肯(Abraham Lincoln)(1863),〈蓋茲堡演說〉(Gettysburg Address)。
◎專題演講: 台灣的選舉行銷:公關與廣告 2011.11.8
講者:蕭展正 董事長(威肯公關公司)
■■投影片請至頁底自行下載。
○ 推薦文章
倪炎元(2009),《公關政治學》。台北:五南,2009。
◎專題演講: 民意調查與選舉預測 2011.11.25
講者:莊天憐 博士 (政情與選舉研究中心 專任研究員)
○ 推薦文章
洪永泰,「民意調查與選舉預測」(共兩篇) ■■推薦文章請至頁底自行下載。
◎意識型態 2011.12.2, 9, 16, 23
○ 指定閱讀
《Heywood's 政治學新論》,第三章。
○ 推薦書籍
John Stuart Mill(2004),《論自由》,郭志嵩(譯)。台北:臉譜。
■■投影片請至頁底自行下載。
◎口頭報告 2011.12.23, 30-01.6
歡迎同學志願上台報告
1. 選舉造勢活動觀察(12.23-30)
2. 候選人辯論 (12.30-01.06)
◎學期回顧 2011.01.06
針對本學期課程作回顧(文字檔請於頁底下載)
報告繳交最後截止日:101年1月12日晚上10:00前,逾期不收喔!
◎期末考 2011.01.13
範圍:上課內容+指定教材Ch. 1, 2, 3, 4
形式:
40%:選擇題、簡答題。
60%:申論題(六題選擇四題,1題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