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討論
FB社團:媒體識讀2015世新
課程說明
媒體影響我們的生活甚鉅,我們的許多資訊、判斷,都來自媒體提供的訊息。但是,媒體
往往也被視為社會的亂源之一,無論是激化社會衝突或是關注在羶色腥的瑣碎議題上,似乎成為弱智化群眾的根源。因此,我們這堂課希望增進同學們對於媒體的了解,能以批判的角度審視媒體以及其所提供的訊息,甚至有能力成為一個主動發佈訊息的「自媒體」,傳佈客觀、正確的訊息,讓社會大眾可以做出更洽當的判斷。
課程目標
了解「媒體識讀」的意義與價值
認識到當代媒體發展對於社會的影響
理解媒體產業的結構性問題
能夠對媒體的問題,提出合理的批判
針對媒體亂象,試圖找出可能的改善方式
課程進度
l 指定教材
n 成露茜、羅曉南(2013),《批判的媒體識讀》。 台北:正中。
l 課程評分
n 平常成績25%(出席+課程參與);期中考(25%)、期末考(25%);學期報告(25%)
n 學期報告:4人一組,讀書心得(2000字以上)或專題報告,繳交截止日:12/31日
u 讀書心得書目(二擇一)(書面為主)
l Bourdieu, Pierre(2012),《布赫迪厄論電視》。林志明譯。台北:麥田。
l Botton, Alain de(2014),《新聞的騷動:狄波頓的深入報導與慰藉(the News)》。台北:先覺。
u 專題報告(三擇一)(課堂報告或錄影)
l 台灣媒體亂象?解決之道?
l 網路媒體的利弊得失?
l 公共事件報導(學校、社區、社會、國家)
範例影片(可用中文)
How Facebook affect our life?
Edward Snowden and American Surveillance
第一週 課程介紹 (ppt檔下載)
課程宗旨
指定教材
進度
期中、期末考
選擇、簡答、名詞解釋、申論
學期報告
推薦影集
The Newsroom (新聞急先鋒、新聞編輯室)(HBO影集)
皮諾丘(韓國電視劇)
推薦閱讀:
劉慧雯. (2015). 從媒體素養到新素養:試論教學策略與認識論的轉變. 中華傳播學刊(27), 67-98.
管中祥,2015,管中祥:成露茜的媒體識讀教育理念,獨立評論@天下。
第二週 媒體再現(Media Representation)與媒介倫理(Media Ethics)(ppt檔下載)
國際新聞
媒體再現
媒介倫理:一個個案討論(釋字第689號解釋)(隱私權 vs. 新聞自由)
推薦閱讀
Kieran, M. (Ed.) (2011). 媒體倫理與規範(Media Ethics: A Philosophical Approach). 台北: 韋伯文化.
第三週 網路科技與生活(ppt下載)
媒體即訊息
網路成癮
網路監控
推薦閱讀
馬歇爾 麥克盧漢(H. M. McLuhan, 1911-1980)
Carr, N. (2012). 網路讓我們變笨?數位科技正在改變我們的頭腦、思考與閱讀行為 (王年愷, Trans.). 台北: 貓頭鷹.
延伸閱讀
Facebook and Smart Phone
Kirkpatrick, David. 2011. Facebook臉書效應:從0到7億的串連 the Facebook Effect: The inside Story of the Company That Is Connecting the World.Translated by 李芳齡. 台北: 天下雜誌.
Report: Ten Years of Facebook
Song: Facebook addiction
第四週 傳播權(PPT檔)
傳播權
傳播、權利
世界人權宣言、憲法第11條、大法官釋字364號
言論自由與傳播權
群眾募資
例如:FlyingV
推薦閱讀
賴祥蔚. (2005). 從言論自由邁向傳播權. 台灣政治學刊, 9(1), 199-231.
陳炳宏(2012),〈由有線電視公用頻道檢視電視使用權的在地實踐:50 年來台灣媒體近用權的反思〉,《中華傳播學刊》,22期,頁99-130。(會議論文)
推薦網站
第五週 媒體產業結構與市場競爭(ppt檔)
媒體民主化
媒體壟斷
推薦閱讀
黃筱鈞. (2009). 外資進入有線電視市場的進入模式與法規分析.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09中華傳播學會年會暨論文硏討會, 新竹.
李筱雯. (2012). 電話竊聽案與梅鐸帝國:梅鐸如何「統治」英國?. 新聞學研究(111), 199-231.
Bettig, R. V., & Hall, J. L. (2012). Big media, big money : cultural texts and political economics (大媒體的金權遊戲:為什麼有權力的人都想要搞媒體?) (2nd ed.). Lanham, Md. (台北):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大雁文化).
第六週 文化霸權與好萊塢電影 (ppt檔)
文化霸權
好萊塢電影
推薦閱讀
Gardels, N., & Medavoy, M. (2010). 全球媒體時代的軟實力之爭(American Idol after Iraq: Competing for Hearts and Minds in the Global Media Age) (何明智, Trans.). 北京: 中信
期中考
教科書
第二版 1, 2, 4, 5, 6, 7
第三版 1, 2, 3, 4, 5, 6
內容
課本+上課內容+國際新聞
題型
國際新聞 20%(選擇題)(彙整放入eLearing中)
選擇題 20%
簡答題 40%
申論題 20%
第七單元 八卦文化(ppt)
八卦(gossip)的好處與缺點
八卦工業的運作
推薦文章
林思平. (2002). 《壹週刊》現象與消費文化政治:權力、真相、八卦. 中外文學, 31(4), 20-38.
McAndrew, F. T. (2008). The Science of Gossip: Why We Can't Stop Ourselves. Scientific American.
第八單元 新聞價值(News Values)與新聞偏差(News Bias)(PPT)
新聞價值
新聞偏差
Assigned reading
Extended readings
Botton, Alain de. 2014. 新聞的騷動:狄波頓的深入報導與慰藉(the News). 台北: 先覺.
Holiday, Ryan. 2013. Trust Me, I’m Lying:Confessions of a Media Manipulator (被新聞出賣的世界:「相信我,我在說謊」,一個媒體操縱者的告白). Translated by 張嚴心. 台北: 臉譜.
Recommended watching
第九單元 總複習+名嘴政治(ppt)
媒體亂象
網路媒體的影響
期末考
課本期中考之後的範圍(30%)
選擇題
重要觀點
國際新聞(20%)
申論題(50%)(可縮小主題)
一、網路媒體對生活的影響?
二、台灣媒體亂象與解決之道?
推薦網站
Taiwan's English News Sites
Focus Taiwan (Central News Agency)
Citizen/Alternative Journalism (Taiwan)
Online News
推薦閱讀
Postman, Neil. 1986/2007. 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 Public Discourse in the Age of Show Business (娛樂至死:追求表象、歡笑和激情的電視時代). Translated by 蔡承志. New York, N.Y., U.S.A. (台北): Penguin Books(貓頭鷹).
傳播的媒介限制了傳播的內容,電視傾向傳達娛樂性的影像與議題,無法提供印刷文字式的思維
Bourdieu, Pierre. 2012. 布赫迪厄論電視. Translated by 林志明. 台北: 麥田.
非常簡明扼要,批判電視文化的書,作者為影響力非常大的社會學家。
張宏源、蔡念中等. 2005. 媒體識讀. 台北: 亞太.
Shirky, Clay. 2011. 鄉民都來了:無組織的組織力量(Here Comes Everybody: The Power of Organizing without Organizations). 台北: 貓頭鷹.
Gillmor, Dan. 2004. We the Media : 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草根媒體--部落格傳奇). 1st ed. Cambridge, MA: O'Reilly.
Bilton, Nick. 2011. 一位數位移民的告白(I Live in the Future and Here's How It Works: Why Your World). Translated by 楊雅婷、王惟芬、黃柏恆. 台北: 行人文化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