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學期課程,核心重點在於「民主」。我們身處於民主政治當中,思考、行為都接受其規範(多數決、平等、人民最大)、制度(政黨、選舉等)的影響。本課程期望藉由介紹民主政治制度、運作以及理論,進而提供反省我們的思維判斷與生活方式。這種反省,一方面是希望避免盲點;另方面,也希望能讓我們的民主運作的更好。
首先,承接上學期選舉制度的討論,我們首先介紹政黨制度,除了相關學說外,課程中也將安排一次模擬組黨與競選,讓同學體會競選與實際經驗封閉式名單比例代表制的投票與計算方式。
其次,政治傳播的課題,是當前台灣民主政治的核心議題之一。政府如何說清楚,講明白,如何讓民眾願意接受政府政策,成為一項重要任務。而在政治傳播的過程中,傳播的「媒介」--媒體,又是如何與政治互動?甚至,媒體號稱「第四權」,監督政府,兩者之間又是處於什麼樣的關係?希望能在本課程中,進一步的討論。
然後,我們開始進入民主政治的討論。主要分做三階段:
第一階段:介紹民主政治的定義、理論,核心原則。
第二階段:以晚近盛行的「審議民主」理論為運作模式,以「兩岸關係」為內容,嘗試做一次審議民主的練習。我們除了介紹審議民主的精神與運作方式外,接下來我們會以「審議民主」的運作模式(因應上課的時間與場地限制,作一些變動)。除了邀請外面的專家在課程中發言,我們也將請自願報告的同學,就其專長與有興趣的部分,在課堂中向同學報告。當然,整個活動的重點,在於體現審議民主所強調的「對話、論辯與溝通」等精神。所以,會邀請同學踴躍發言,將各自對於兩岸關係的觀點,試著以「理性」及「適當情感」的表現,與同學分享及討論。
第三階段:課程最後,我們希望以兩堂課的時間,「批判」、「反思」民主,希望藉此提供同學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反思實際政治運作,這也是本學期課程的主要宗旨。
◎授課進度
※註:課程進度依實際上課情況或演講者時間調整
◎評分標準
1. 平常成績(20%):出席、課堂表現
2. 「兩岸關係相關書目之讀書心得報告」(任選一本,心得約4頁)(30%)。
# 讀書心得的書目清單,請參見「書目清單」,若經同學同意,心得將刊載於「課程:台大政治學乙 99-2」。
繳交日期:2011.05.29 前
3. 期末考 50%
◆↓授課進度與評分標準之PDF檔,請於頁底下載!
◎授課目標
1. 瞭解各相關主題的理論與實際運作
(1)政黨制度
(2)政治傳播
(3)民主政治運作及其反省
(4)當前兩岸關係及其發展
2. 對於上述主題,能夠建立自己的觀點,並能與意見不同者對話,進而修
正或確認自己的主張
「我們應當怎樣研究政治哲學?對這個問題,正像對待本書討論的其他問題一樣,我的目的不是把一個觀點強加給你;與此相反,我希望提供一些材料來幫助你形成自己的觀點(I hope instead to present some materials that will help you form your own view.)。當然,很有可能在讀完此書後,妳仍像先前一樣困惑,但是,從無知的糊塗到讀書後的困惑是一個進步,我們不應低估這種進步(But we must not underestimate the progress made by advancing from muddled ignorance to informed bemusement.)」《政治哲學緒論》,Wolff, Jonathan(2002),龔人譯,Oxford: Oxford University.頁5-6。
*****
「政治必須兼具熱情與冷靜的判斷力,就像是使勁敲釘子穿透硬木板的工作,緩慢而費力。事實上,一切歷史經驗也證明了,若非再接再厲地去追求這個世界上不可能的事,一些可能的事也無法達成。但是要做到這一點,一個人必須是一個領袖,除此之外,更必須是平常意義下所謂的英雄。即使這兩者都不是的人,也仍然必須讓自己心志堅定,使自己能泰然面對一切希望的破滅。這一點,我們此時此刻就必須做到,不然的話,連在今天有可能的事,我們也沒有機會去完成。誰有自信在面對這個本身已經愚蠢、庸俗到不值得我們奉獻犧牲的世界時仍然屹立不潰,誰能面對這個局面時仍然能說:「即使如此,沒關係」,誰才有以政治作為一種志業的召喚」(《政治作為一種志業》,Max Weber,最後一段)。
*****
「我們的標語應該是:傾聽對方(audi alteram partem, listen to the other side)!這種理念是基於,在道德與政治議題的爭辯中,總是有可能正反兩面論證(utramque partem, arguing on both sides),因此絕無法將我們的道德或政治理論以演繹的形式表達。對話將會是適當的方式;適當的態度則是樂於和不同價值判准的直覺觀點進行協商。我們以交談方式努力求得瞭解和解決爭議」(Quentin Skinner, Reason and Rhetoric in the Philosophy of Hobbes. pp.15-16)。
*****
「人們或許要問,我是不是一位君主或一位立法者,所以要來論述政治呢?我回答說,不是;而且正因為如此,我才要論述政治。假如我是個君主或立法者,我就不會浪費自己的時間來空談應該做什麼事了。我會去做那些事情,否則,我會保持沈默。
生為一個自由國家的公民,並且是主權者的一個成員,不管我的呼聲在公共事務中的影響是多麼的微弱,但是對公共事務的投票權使我有義務去研究它們。我每次對各種政府進行思索時,總會十分慶幸,在我的探討之中發現有新的理由來熱愛我國的政府」(盧梭,《社會契約論》,卷一前言)
*****
「我在寫作本書時,既未想為任何政黨服務,也未想攻擊它們;我並不想標新立異,只是想比各政黨看得遠一些;當各政黨只為明天而忙碌時,我已馳想于未來」(托克維爾,《美國的民主》,序論)
*****
「實際上我對時政的考慮並不是一個政治態度,而是一個美學態度,我更多談的是公平、正義,和一些可能性。最重要的是對社會倫理價值的一個判斷,關於倫理和美學的一種聯繫」。(艾未未,中國大陸知名異議藝術家)
○ 陳義彥主編 (2008),《 政治學》。台北:五南。
○ Robert Dahl(2006),《民主及其批判》。台北:韋伯文化。
○ Michael Sandel (2011),《正義:一場思辨之旅》,樂為良(譯)。台北:雅言。
【說明】
1. 每堂課將有「指定閱讀」或「推薦書目」。★「指定閱讀」為建議閱讀文章,期末考的內容,與其有關。
2. 課堂PPT檔也為期末測驗的範圍。
◎推薦網站
●Justice with Michael Sandel
http://www.justiceharvard.org/
哈佛大學教授Michael Sandel 討論正義的課程
*****
●TED: Ideas worth Spreading
"TED is a small nonprofit devoted to Ideas Worth Spreading. It started out (in 1984) as a conference bringing together people from three worlds: 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 Since then its scope has become ever broader. Along with two annual conferences -- the TED Conference in Long Beach and Palm Springs each spring, and the TEDGlobal conference in Oxford UK each summer -- TED includes the award-winning TEDTalks video site, the Open Translation Project and Open TV Project, the inspiring TED Fellows and TEDx programs, and the annual TED Prize."..............
有許多有趣的演說,包括諸如關於全球和平、政治經濟發展等議題的各種演說
◆↓ 課堂PPT檔請於頁底自行下載(修正一03120338)。
■課程目標
1. 認識政黨存在的意義與分類
2. 理解政黨運作的邏輯
3. 對於台灣實際政黨政治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指定閱讀
★ 楊泰順,〈政黨預選侵蝕台灣的民主根基〉,《台灣民主季刊》,三卷二期,頁159-168。
■推薦文章
●左正東,<國策顧問為什麼焦慮?>,《中國時報》,2011.02.01
●社論,<「全民調」真能帶領民進黨往中間走>,《中國時報》,2011.01.27
●南方朔,<政黨本來就該以民意為黨意!>《中國時報》,2011.01.25
●劉子琦,<民進黨能轉型選舉機器?>,《中國時報》,2011.01.28
●黃維幸,〈羅淑蕾不是黨代表〉,《蘋果日報》,2010.10.08
● 南方朔,〈政黨是選舉機器或特遣部隊〉,《中國時報》,2011.03.08
■討論問題
1. 政黨應該堅持自己的政策方向?還是政策應該依照多數民眾的意見?
2. 黨內初選採「全民調」或「黨員投票」,對於有意參選的政治人物與政黨發展方向各有何意義?
◆↓ 課堂PPT檔請於頁底自行下載(0330-1424),更新一版。
■課程目標
1. 瞭解何謂政治修辭
2. 政治修辭與民主政治的關係
3. 能掌握政治修辭的基本框架
■指定閱讀
★吳介民, and 李丁讚(2005) 〈傳遞共通感受:林合社區公共領域修辭模式的分析〉,《台灣社會學》 (9): 119-163.
■推薦閱讀
○ 胡全威(2011),〈王者之聲:修辭之必要〉,《中國時報》,3月2日。
○林遠澤 (2006),〈論亞里斯多德修辭學的倫理--政治學涵義〉,《 政治科學論叢》 (29):159-204。
■推薦影音
Barack Obama - One People, One America
******
President Kennedy 1961 Inaugural Address
*****
What to Do with Sound-Bites: On Politics and Propaganda in the 21st Century
Danielle Allen(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研究員:劍橋大學古典學博士;哈佛大學政府系博士)
"The political season is upon us and so, if they were not before, our newspapers, radios, computer screens, and televisions are now overfull with sound-bites; and countless people are complaining about the degradation of political conversation. But is a sound-bite really such a bad thing?"
http://video.ias.edu/soundbites
【小字典】
sound-bites: 意指政治人物或一般受訪者說話時,被媒體摘述的一兩句話,通常可做為報紙標題或電視新聞播出的剪輯片段。
觀看心得可以參見 教學部落格
■討論問題
1. 一篇好的政治演說,具備那些特色?
2. 柏拉圖批判不好的修辭家過於在乎群眾意見,亞里斯多德仍認為修辭家的立論必須重視群眾意見。兩者是否有矛盾?
3. 作為一個成功的政治演說家,為何歐巴馬在執政上失利?
4. 如果請你構思一場公共演說,你認為應該注意哪些面向?
◆↓ 課堂PPT檔請於頁底自行下載(0330-2303),初版。
課程目標
1. 瞭解當代「政治傳播」的重要理論
2. 瞭解媒體與政治的互動
3. 瞭解網路對於民主的正負影響
■指定閱讀
○第11章:「大眾媒介與政治傳播」,《政治學新論》,Adrew Heywood (2009),楊日青、李培元、林文斌、劉兆隆 譯 。台北:韋伯。(可點選連結到網路上提供的PDF檔)
■推薦閱讀
○倪炎元(2009),《公關政治學》,台北:五南。
○黃哲彬(2010),〈乘著噴射機,我離開《中國時報》〉,中時部落格
批判置入性行銷(業配)的問題
○社論,<政務官都應有「好膽愛心包」>,《中國時報》,2011.02.16。
○林博文,〈格連.貝克煽動美國民眾〉,《中國時報》,2010.09.01
○ 呂一銘(2011),〈馬政府輕諾寡信照買媒體〉,《自由時報》,0406
○ 中國時報編輯部都會中心(2011),〈嚴正駁斥呂一銘先生〉,《中國時報》,0407。
相關連結:
Glenn Beck 的網站
http://www.youtube.com/user/glennbeckvideos?blend=2&ob=4
諷刺Beck的影音
美國尼克森總統因水門案辭職下台三年後,接受英國脫口秀主持人David Frost的專訪。原本尼克森希望藉此獲得鉅額的訪問費,以及重新返回政壇的機會。但是在訪談中,Frost作為一個媒體人,透過咄咄逼人的追問,讓身經百戰,老謀深算的尼克森,最後被迫承認犯下嚴重錯誤,訪談後,尼克森隨即宣布退出政壇。
從這部電影看媒體與政治之間的互動,會得到許多有趣的面向。包括政治人物如何希望藉由媒體獲得金錢(自傳、訪問費)與政治舞台;媒體從業者同樣也考量收視率與自身的名利雙收。但是,真正能感動人的,還是穿插其中的政治理念,人都有其私利考量,但是唯有政治理念與道德感才能感動人,真正成為不朽。
■討論問題
1. 名嘴對民主政治有利還是有弊?有利,為什麼?有弊,為什麼?
誰是民主煽動家?民粹主義者?民嘴?
2. 如果政府要推動廢除死刑(或繼續保留死刑),試從政治傳播的角度,說明應該如何爭取民眾的支持?
◆↓ 課堂PPT檔請於頁底自行下載(初版,04150835)。
■課程目標
1. 瞭解民主政治的規範與實證定義
2. 知道民主政治的核心原則
3. 能夠辯護民主
4. 瞭解審議民主的理念與運作模式
■名言佳句
「透過民主得出的決策,也許無法證明群眾的智慧。但是,決定要採用民主方式來達成決策的這個事實,卻能證明群眾的智慧」(James Surowiecki, 2005, 《群眾的智慧》,頁351)。
*****
「在這群無知和粗野的民眾中,你也會發現強烈的激情、高尚的情操、虔誠的信仰和質樸的德行。
這樣組織起來的社會,可能有其穩定性和強大性,尤其可能有其光榮之處。
但是就在這裏,各階層開始混合起來,使人們互相隔開的一些屏障接連倒毀,財產逐漸分散為多數人所享有,權力逐漸為多數人所分享,教育日益普及,智力日漸相等,社會情況日益民主。最後,民主終於和平地實現了它對法制和民情的控制」(Alexis de Tocqueville,《美國的民主》,〈序言〉)。
■指定閱讀
人類歷史中,兩篇讚頌民主政體的著名演說
○ 修昔底德(Thucydides),〈伯里克利的國殤講辭〉,《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第二卷36-45段。
○ 林肯(Abraham Lincoln)(1863),〈蓋茲堡演說〉(Gettysburg Address)。
■推薦閱讀
○ 張鐵志(2011),〈阿拉伯的茉莉花何以綻放〉,《中國時報》,3月16日,A14版。
○ 劉亞洲(2005),〈美國的真正可怕之處在哪兒?〉,《中國報導週刊》,8月2日。
○ Francis Fukuyama (2011), "US democracy has little to teach China," Financial Times, 0117.
○ 邱垂亮(2011),〈第四波民主化?解放廣場的民主示威〉,《南方快報》,2月7日
○ Robert A. Dahl(2008),《論民主》,李柏光、林猛(譯)。台北:聯經。
○ Robert A. Dahl(2009),《論政治平等》,張國書(譯)。台北:五南。
○ Tocqueville,《美國的民主》。
■推薦網站
"國際性的非政府組織,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致力於民主、政治自由以及人權的研究和支持,其最知名的是對各國民主自由程度的年度評估,該報告被用於政治科學的研究"(WIKIPEDIA)
■討論問題
1. 我們常聽人批評,台灣的政治是「民粹政治」。請問什麼是「民粹政治」?與「民主政治」有何不同?
2. 若要為台灣民主政治辯護,請問你會如何說?
3. 有人認為「民主政治」是人類所能施行的最佳政治制度,你認為呢?
■核心問題
當前兩岸交流,應該加速?還是應該減緩?
1. 可以區分主題討論:譬如 經貿、法律、文化、學術、政治等
2. 可以就整體評估。譬如,有人認為應該儘快全面性交流;有人則認為台灣離中國越遠越好.....
■意見調查(2011.04.29,91份)
◆↓ 調查結果PPT檔,請於頁底自行下載(初版,05052146)。
1.這些年來,政府擴大開放台灣與中國(大陸)的交流,請問您對於兩岸交流的觀點:(91份問卷)
整體交流速度
1:太快;2:快;3:剛好;4:慢;5:太慢
經貿往來
政治對談
學術交流
司法交流
■專題演講
5月6日
主講者:鄧岱賢副處長(海基會經貿處)
講題:兩岸經貿現況
******
5月20日
停課一次(老師陪同台大政治系同學赴北京大學參訪)
******
6月3日
主講者: 廖晟宇 (台大法律系生)
演講的投影片PDF檔,請於頁面下方下載。密碼於上課公布。或email 晟宇: taiwan_victor@yahoo.com.tw 索取
趙柏竣 (台大法律系生)
講題:兩岸軍事力量比較
演講的投影片PDF檔,請於頁面下方下載。密碼於上課公布。或email 柏竣: b99a01314@ntu.edu.tw 索取
■推薦文章(兩岸關係)
● 郝明義,<馬總統兩岸政策的危機〉,《中國時報》,2011.01.28。
● 郭崇倫,〈三角關係中的台灣〉,《中國時報》,2011.02.01
● 黃維幸,〈主權迷思,當務實面對〉,《中國時報》,2010.12.24
● 童振源,〈民進黨應有的兩岸論述〉,《中國時報》,2011.02.23
● Larry Diamond(2009),《改變人心的民主精神:每個公民都該知道的民主故事與智慧》,林苑珊(譯)。台北:天下文化。第9章
● Andrew Walker(2011), "China's new economic power fans fear, BBC poll find", BBC World Service, March 27.
★The survey was carried out by the international polling firm GlobeScan/PIPA: Rising Concern about China’s Increasing Power: Global Poll
(根據跨國性民調,越來越多國家民眾對中國抱持敵意,而非像幾年前,許多國家的人民對美國反感,對中國偏好。隨著中國的經貿與軍事力量日增,現在情況,已經轉變。)
● FRANCIS FUKUYAMA, "Is China next?",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03.12.
(本文認為中國大陸目前暫時不會面臨民主化的挑戰,因為其國內的中產階級是既得利益者,會擔心民主化造成利益的重新分配,傷害現有的利益。所以,這批有較高教育程度與所得的一群會支持政府領導,不會起而革命。本文的預設是,現代國家的革命或民主浪潮,往往來自受挫的中產階級,因為他們較有能力影響時局,而非較無影響力的無產階級)。
● 劉屏,〈軍不軍售 看美國利益〉,《中國時報》,2011.04.21
(本文認為美國在兩岸關係上扮演重要的角色,而美國考量其兩岸政策,主要是思考美國利益或美國國內政治人物的政治利益)
● Charles Glaser(2011),"Will China's rise lead to war?" Foreign Affairs 90(2), pp.80-91(請由台大圖書館網站選擇查詢電子期刊Foreign Affairs即可看到全文,本期刊為國際關係領域中非常重要的期刊)
("The United States' need to protect its allies in Northeast Asia complicates matters somewhat, but there are strong grounds for believing that Washington can credibly extend its deterrent to Japan and South Korea, its most important regional partners. The challenge for the United States will come in making adjustments to its policies in situations in which less-than-vital interests (such as Taiwain) might cause problems and in making sure it does not exaggerate the risks posed by China's growing power and military capabilities.")(為避免中美兩國發生戰爭,本文主張美國應強化日韓防制中國的軍力,但是對於非美國關鍵利益的台灣,美國則應挑整原先的支持態度。)
■推薦刊物、網站、智庫
台灣
■《展望與探索》(法務部調查局出版的刊物)
■《遠景基金會季刊》(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出版的刊物)
■Taiwan Security Research (中、英文網頁)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國家安全組 (國民黨智庫)
■ 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安全與戰略研究中心 (民進黨智庫)
■ 《新台灣國策智庫》(創辦人:辜寬敏)
中國大陸
美國
■CSIS(Center for Strateg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China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
「蘭德公司」:原本是美國軍方支持的研究單位,後來成為廣泛提供政府政策建言的智庫。
■孔傑榮專欄(Jerome A. Cohen)(紐約大學亞美法研究所共同主任,外交關係協會兼任資深研究員)
檢視中國大陸當局違反人權的司法事件,在《中國時報》常可見其中譯文。
■ 推薦影音
● 龍應台,〈文明的力量----從鄉愁到美麗島〉,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2010.08.01
全文轉載
http://www.boxun.com/hero/201008/xln/8_1.shtml
*****
● 草泥馬大戰河蟹(諷刺歌曲)
草泥馬(髒話的諧音);河蟹(和諧)。
中國當局所倡議的「和諧社會」,但是往往以高壓統治,引起人民(網民)的不滿。透過以歌曲諷刺的方式,反諷高壓統治所造成的「和諧」(河蟹)。
當我們對於中國大陸的經貿發展驚人的成長,以及政軍實力與國際地位的躍升,不能忽視社會內部的問題。
罵人不是好事,但是,弱者往往只能以「非理性」的方式,抒發心中的不滿。
*****
●中國大陸盲人「赤腳律師」陳光誠的錄影談話
陳光誠是中國大陸的維權律師,目前仍被監視、軟禁,這個錄影談話,是由人權組織「對華援助協會」在網上所公布的。
*****
●Who is afraid of Ai Weiwie?(誰怕艾未未?)
艾未未為中國大陸知名的異議藝術家
◎附錄:名言佳句
「誰是誰非,自有他人、時間、歷史來定論。但若小說家無論何種原因,寫出站在高牆這方的作品,這作品豈有任何價值可言?這代表什麼意思呢?轟炸機、戰車、火箭和白磷彈就是那堵高牆;而被它們壓碎、燒焦和射殺的平民則是雞蛋。這是這個比喻的其中一層涵義。更深一層的看,我們每個人,
也或多或少都是一枚雞蛋。我們都是獨一無二,裝在脆弱外殼中的靈魂。你我也或多或少,都必須面對一堵名為『體制』的高牆。體制照理應該保護我們,但有時它卻殘殺我們,或迫使我們冷酷、有效率、系統化地殘殺別人。
我寫小說只有一個原因,就是給予每個靈魂尊嚴,讓它們得以沐浴在陽光之下。故事的目的在於提醒世人,在於檢視體制,避免它馴化我們的靈魂、剝奪靈魂的意義。我深信小說家的職責就是透過創作故事,關於生死、愛情、讓人感動落淚、恐懼顫抖或開懷大笑的故事,讓人們意識到每個靈魂的獨一無二和不可取代。這就是我們為何日復一日,如此嚴肅編織小說的原因。」
(村上春樹,於耶路撒冷的演講,2010.02.15)
*****
「理論層次的釐清,卻必然有利於迫使不同政治立場支持者面對自己思路上的特質與困境。在一個潛移默化的意義上,啟動他(她)放棄、修正不合理堅持,尋找更合理解釋的過程。這裡所謂合理不合理,並不是指任何抽象的普遍理性或他人之強詞奪理,而是自己在具體特定條件下所可能接受,並用來改變自己、說服自己的那一種理性。統獨抉擇的本質是不是由感性所決定,我們不知道。但是感性的抉擇有可能因為理性的反省而修正或深化,卻是人類日生活所不斷印證的。即使以國家認同來講,許多人在時間裡由統轉獨或由獨轉統,反映的就是理性的作用在這個號稱感性問題上,或多或少產生的影響。
更重要的是,理論進路一般而言比統獨立場更有接受合理溝通的可能,因為他們本身就是人類理性思索的結晶。理性思索不一定會產生共識,這是自古以來的事實。可是在相對限定的範圍內,人類也始終不放棄繼續溝通、繼續在若干議題上找尋可接受方案的努力。如果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看,試圖去探詢某種(或某些)關於台灣國家認同問題的合理思考,就不能說是徒勞無益的工作。」
(江宜樺(1998),《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
◎推薦書單,請參見網頁: 讀書心得清單
◎問卷結果(討論前與討論後)
聽演講前、討論前(91份)平均:2.868※ (問卷日期:2011.04.29)
聽演講後、討論後(69份)平均:2.985 (問卷日期:2011.06.10)
※ 認為當前兩岸交流速度:太快為1,快為2,剛好為3,慢為4,太慢為5。
所以平均為2.868意指接近剛剛好,但是稍快一點點。2.985意指更接近剛剛好。
■課程目標
1. 批判民主
2. 思考解決民主弊病的方式
3. 反省民主對我們人生態度的影響
◎附錄:名言佳句
「我們不被允許作為民主的諂媚者,正因為我們是民主的朋友和同盟」(Leo Strauss, Liberalism: Ancient and Modern, 1968, p.24)
「民主的敵人....不可能獲得勝利。除非民主因驕傲自大、不妥協、愚蠢和貪婪而打敗自己。雖然這些過去在民主垮台扮演關鍵角色的人性特點,在歷史上不愁找不到例子,但是,人類會進步就是因為具備從失敗中學習並超越的能力」(Larry Diamond,《改變人心的民主精神》,2009,頁29)。
■推薦閱讀
● 朱雲漢、趙永茂等(2010),〈民主與治理:從民治到民享〉,《遠東60週年白皮書》,http://www.feg.com.tw/60wp/FEG60WP_011.pdf
(頁585-598)。
● 江宜樺(2001),《自由民主的理路》。台北:聯經,頁341-347。(五、台灣民主政治的隱憂)http://www.eoenet.com/manage/0100325145106.aspx(稍微注意頁面說明,輸入要求的驗證碼,即可下載PDF檔)
■ 出題範圍
1. 初選制度與政黨政治。
2. 政治傳播與民主政治。
3. 民主政治的意義與優點。
4. 對於兩岸關係交流快慢發展的看法。
提醒:
1. 考題在上述範圍內,但並非上述文字就是考題。題目有可能採類似實例題,會請你運用所學,進一步論述分析。
2. 外籍生寫考卷時,可以使用字典。
3. 讀書心得,請務必繳交,佔學期總成績的30%。
4. 有關答題,我曾聽過一個比喻,覺得很貼切,想和大家分享。
「螞蟻模式」:有的學生答題,像是螞蟻搬運,會把老師所教的,在考試時,逐一搬出來,一點一滴都不會少,這很不容易。
「蜜蜂模式」:有一種學生答題,則像是蜜蜂採花蜜,採集後,經過一番功夫轉變的蜂蜜,跟原來的花蜜不太一樣,但是滋味更香甜。
我個人比較佩服「蜜蜂模式」,與大家共勉之!
5. 請務必閱讀指定教材。
7月1日 原時段 共同教室 201室 (自由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