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首先,將身體的十個部位,依序編號:(也可以熟悉的房間,每間房找出十個固定的位置,譬如雕像、家具,詳參羅馬房間記憶法)
譬如:
頭:1(一個頭,頭最重要,所以排行一)
眼睛:2(兩個眼睛)
鼻子:3(鼻子像作山(3))
耳朵:4 (耳聽四方)
嘴巴:5(摀(5)住嘴巴;我們用嘴巴說我(5))
胸部:6(胸部滑溜溜(6))
膝蓋:7 (膝(7)蓋)
雙腳:8 (走內八(8)字)
雙手:9(最能持久(9)的器官)
屁股:10(肉最實(10)在)
這十個部位,先反覆的確認位置。若要增加位置,可以衍生到譬如:太太身上,女朋友身上、男朋友身上,就可以擴充位置。
亦即:女友的頭(11)、眼睛(12)、鼻子(13)........。
(二)
其次,倘若是要記數字
先將數字圖像化,譬如:(可以擴充到99,網路上有許多參考版,最好可以創造出自己的圖像)
1 一根棒子
2 鴨子2
3 蝴蝶3
4 帆船4
5 勾勾5
6 哨子6
7 柺杖7
8 眼鏡8
9 氣球9
10 十字架
(三)
倘若要記得數字是256 768 931 5
定位一:開始想像頭上有一隻鴨子(2)
定位二:眼睛擺了勾子(5)
定位三:用鼻子吹哨子(6)
定位四:用耳朵掛柺杖(7)
定位五:嘴巴吹哨子(6)
定位六:胸前掛了眼鏡(8)
定位七:膝蓋綁了個氣球(9)
定位八:腳上踩著蝴蝶(3)
定位九:手上拿著棒子(1)
定位十:屁股坐著勾子(5)
從頭到腳,反覆想像一下。頭上有鴨子,眼睛有掛勾,鼻子吹哨子.......
就可以試圖將這十個數字記憶起來了。
倘若還要再強化記憶,可以編上一個故事,從頭到尾再走一遍。
譬如:鴨子(2)看到掛勾(5),吹起哨子(6);有人用柺杖(7),打哨子(6);
戴上眼鏡(8),看著氣球(9)飛走,去找蝴蝶(3),撞倒棒子(1),壓到勾子(5)。
(四)
若要記憶十個國家的名稱,譬如美國、日本、葡萄牙、瑞士、西班牙、德國、法國、菲律賓、南非。
一樣可以將這些國家放在身體各部位,而且可以隨時指出順序。
也可以記憶太陽系的八大行星,從水星(洗頭),金星(眼冒金星),地球(有最高的山:喜馬拉雅山),火星(小飛象大耳朵可以躲過馬戲團的火災),木星(嘴巴塞了一個大木頭,木星也是所有行星中最大的),土星(埋在沙灘的土裡,而且還有游泳圈,土星環),天王星(屈膝,向天跪拜),海王星(海裡衝浪)。這一種記法,我在小學三年班上試過,幾乎全班小朋友一下子就記起來了。
此一方法,根據洪蘭博士的說法,是科學證明過的,比起一些技巧性的記憶術,更能持久,轉化為知識、智慧。
「背景知識就像一個篩網,網越細密,新知識越不會流失,比如說,同樣去聽一場演講,有人獲益良多,有人一無所穫,最主要的原因是語音像一陣風,只有綿密的網才可以兜住它。背景知識又像一個架構,有了架子,新進來的知識才知道往那兒放,當每個格子都放滿了,一個完整的圖形就顯現出來,一個新的概念於是誕生。心理學上曾有一個有名的實驗告訴我們背景知識的重要性。這個實驗是把一盤殘棋給西洋棋的生手看二分鐘,然後要他把這盤棋子重新排出來,他無法做到;但是給西洋棋的大師看同樣長的時間,他就能正確無誤的將棋子重新排出來。是大師的記憶比較好嗎?當然不是,因為當我們把一盤隨機安放的棋子給大師看,請他重排時,他的表現就跟生手一樣了。大師和生手唯一的差別就在大師有背景知識,使得殘棋變得有意義,意義度就減輕了記憶的負擔。這個背景知識所建構出來的基模(schema)會主動去搜尋有用的資訊將它放在適當的位置上,組合成有意義的東西,一個沒有意義的東西會很快就淡出我們的知覺系統。」(洪蘭,遠流出版社,「生命科學館」系列叢書策劃說明)
這是令一些進步派學者,有些尷尬的實驗結果。根據2011年1月號的Science雜誌,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比較四種學習法,概念構圖(心智地圖)、一次學習、多次學習、回想學習法,結果發現:回想學習法讓學生在學習一週後,能夠回答正確的問題最多。
實驗的方式,是讓這些學生先看五分鐘短文,然後請他們就所看到的,以自己的方式說明(十分鐘)。然後再看短文五分鐘,再以自己的方式說明(十分鐘)。
結果發現,以這種方式進行,優於其它方法。研究者認為:「學習就是關於回想,就是重新建構我們的知識」(learning is all about retrieving, all about reconstructing our knowledge)。
其實,這也可以證明,為何學校會考試不斷,某種程度,就是因為知道這是最有效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記憶,這是一種適者生存的經驗法則,這項研究可以說佐證了既存事實的優越性。
不過,對於厭倦考試者,倒可以從不同的方式來思考。也就是,理解「教學相長」的意義。當我們作學習者,往往不知道是否自己真正知道了。但是,透過實際的教學,我們重新整理我們所學的知識,以自己的語彙與表達方式說明,這些知識才真正變成自己的,也就是「重構我們的知識」。
所以,為了要強化我們的學習效果。不妨,時常在看了一個段落後,開始重述,開始向別人說明自己看到了什麼,有講不清楚的地方,就重新再看,這樣是有助於學習。這也可以說明為何我們會認為「讀書小組」、「討論會」、「寫作」等,是有助於我們的學習。
●研究報告
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1199327
Retrieval Practice Produces More Learning than Elaborative Studying with Concept Mapping
Jeffrey D. Karpicke* and Janell R. Blunt
紐約時報報導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