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說法 –– 用釋迦學說講德育課程
明報·1991年10月20日 星期日
魯金專欄
將佛學作為釋迦牟尼學說,不搞宗教迷信,以釋迦牟尼啓發智慧的方法,以及認識人生的無常和無我,融入現實生活來演繹,這種現代化的「說法」,獲得成人教育方面的支持,鼓勵人們參加這種「說法」式的課程。
這項課程每逢星期六下午六時半至八時,在九龍塘森麻實道四號地下舉行,完全免費,不設化緣奉獻等行為,歡迎參加。
上述地址是顯密佛學會的會址,主講者是該會的會長郭兆明博士,他所講的課程是經成人教育機構認可的,是將釋迦牟尼的學說,演繹為社會道德課程,每次講一主題。
講堂上掛起寫有「止惡行善,慈悲平等,慧觀緣起,無常無我」釋迦牟尼的十六字真言。聽講者入座時需要脫鞋,同時要男女分開座位,座位是離地約五吋的略向前傾斜的。據郭兆明解釋,脫去鞋子入座,是保持講堂清靜的方法。因為每次必然有三幾位聽眾遲到,如果穿皮鞋入座,必然騷擾其他聽眾,脫去皮鞋才入座,即使中途入座,亦不會擾及聽眾。至於男女分座,也是保持潔淨的方法,避免有些情侶,借來聽講,喃喃細語,擾及別人。
至於座位離地只有五吋,這是方便盤膝打坐的座位設計,因為他所講的課程,除了將釋迦學說演繹為社會道德課程之外,第二部分是有關釋迦牟尼的慧觀緣起法,這是等於訓練身心平衡的方法,是指導聽眾學習靜坐靜思。因此座位的設計,是完全適合靜坐用的。先讓聽眾在聽課之初,習慣了曲膝而坐,等到指導他們盤膝而坐時,就事半功倍了。如果先用椅子作座位,後來到學習靜坐時改變座位,既麻煩又不方便。這是講堂用這種座位的原因。
全課程約為十四個星期,七個星期是講面對生命的挑戰,七個星期是講身心平衡的方法。前者是將釋迦牟尼學說中生命緣起說和四諦等學說,用現代語言和實際生活解釋,這部份包括待人接物的慈悲為懷等方法。第二部分就是靜坐法,是釋迦牟尼學說中的心法。很多人把靜坐神秘化,又把靜坐視為進入「神通」境界的方法,這是不實際的。靜坐最大的作用是使身心平衡,在受到現實生活衝擊時,用這方法可以寧靜思考,靜坐後往往能產生智慧,迅速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是運用釋迦學說講述社會道德課程的講堂和男女聽講者。正中主講者為郭兆明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