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提供抽籤App,竟然抽中自己去試教害我中午壽司都吃不下了
不過,能跟幾位年輕後進一起燒腦、設計提問串,還是很受激勵!只不過,大文豪東坡的 #赤壁賦,這主客對於水與月的哲思,仍帶給我們極大的挑戰!
老師懂,但如何 #不是透過直接講述,而是透過提問設計出思考脈絡,陪著學生去思考去感受那晚的船上到底發生了什麼奧妙的事?這是件 #花時間但挺值得的事
最後謝謝本組協作員-美麗的佩伶老師,她真的話不多,讓我們有超級多空間去沉澱與思考,產生組員間的對話。此外,她也真的很投入在與我們一起思考設計,彷彿我們的第五位夥伴,感覺很溫暖
試教時提問
數學科、國文科夥伴
以筆電權充智慧黑板
腦力充沛的年輕老師
如何帶領學生理解抽象哲思是夥伴普遍遇到的問題,「赤壁賦」裡的「水月妙喻」則是公認的絕佳例子,因此本組選定「赤壁賦」為文本。接下來會碰到的問題有:
擬定關鍵理解、表現任務,並綜整為學習目標。
設計出關鍵理解的最初、最終關鍵提問(也就是先確立提問的起點與終點,再去思考中間的提問串)。
尋找導入階段合適的「事實」,設計提問串,刺激同學開始往「關鍵理解」的方向思考。
「建構階段」是以文本為主、以關鍵理解為終點的提問設計。
「深化階段」則是透過「表現任務」的設計,來觀察學生透過本次教學是否獲得預設的「關鍵理解」。
引導語:
等一下我會給你們看兩張圖片,會先放第一張,請大家直覺說出你看見什麼。
1-2意義:
透過兩張圖片理解轉換觀看視角,會有不同的結果
1-3最初關鍵提問:
你看見了什麼?你還可以看見什麼?為什麼有人和你看見的不一樣?
1-4最末關鍵提問:
所以,讓我們看見不一樣結果的關鍵是什麼?
(備註:預設期待學生能發現因著「觀看角度不同」,造成理解的差異。
追問:
我們除了可以用不同的角度看圖片,還可以用來看什麼呢?
(備註:有學生可能回答事情、人、環境...之類,接著再順勢導入課文閱讀)
5-1段:
Q1:請從第一段中擷取出本文的「人事時地物」
Q2:哪一句最能代表船上眾人的心情呢?為什麼?
5-2段:
Q1:你認為第二段還可以分成幾個小段呢?從哪裡分開段落呢?
Q2:造成可以分成小小段的因素是什麼呢?
5-3段:
Q1:你認為第三段還可以分成幾個小段呢?從哪裡分開段落呢?
Q2:造成可以分成小小段的關鍵句是哪一句呢?為什麼?
Q3:段落中有哪幾個字能夠代表洞簫客的心情呢?為什麼?
5-4段:
Q1:請問蘇子提到哪些名詞是與前段相同的呢?
Q2:請觀察分析蘇子與客對於他們共同提及的事物,其看法有什麼相異處呢?
Q3:請以「變」與「不變」來歸納蘇子與客對於各種人事物的觀點。
Q4:請問蘇子凸顯出這些相異處的用意為何?
Q5:請問蘇子對於處在哀怨中的洞簫客給予哪些建議呢?
5-5段:
Q1:你覺得洞簫客是否真正明白了蘇子的用意呢?為什麼?
Q2:蘇軾在第五段末為何以「不知東方之既白」作結呢?寫景之餘有用意呢?
Q3:請回顧本文,找出其他段落以「寓情於景」藝術手法呈現的例子。
Q4:你覺得這種手法對於讀者而言有什麼影響呢?
Q5:如果你最好的朋友遇到生命中最大的挫折,你會如何運用蘇子的人生智慧來開導他呢?(導入設計課堂活動)
3-1事實:
個人生命挫折經驗的口語分享與回饋,進而連結自身書寫一篇文章。
3-2意義:
練習觀看生命的各種角度
3-3最初關鍵提問:
你生命中遇過的挫折是什麼?
如果你最好的朋友遇到生命中最大的挫折,你會如何運用蘇子轉換視角的方式來開導他呢?(導入設計課堂活動)
3-4最末關鍵提問:
所以我們可以用哪些不同的生命角度來面對挫折經驗?請結合自身經驗,運用觀看生命的不同角度,書寫一篇跨越挫折的文章。
一個困惑:
找到好的「導入事實」兼具吸引力又能啟發學生思考,並不容易。
一個學習:
以「更淺顯、更具體、更少專業術語」的原則進行提問設計。
一個行動:
持續以更好品質的提問串為學生編輯-學思達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