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0位教師於教師節齊聚一堂聆聽最近一年來最大的風潮--學思達教學法。我因為晚到了30分鐘,只能坐在走道的階梯上。去年,自費請事假前往中山女中觀課的多達2000位全國、以及國外的老師,希望我今年也有機會親自去觀摩一遍
後記:當我坐在明德高中階梯上90分鐘之後,突然有一位好心人要把位子讓給我,我一聽⋯⋯這熟悉的聲音不就是我的高中(衛道)國文老師--白繼尚嗎?
於是,我趕緊追出去與他相認,雖然因年代久遠已不復記憶,但我還是親口說出我對他的感激之情--包括他上國文時的談笑風生使我如沐春風,偶爾唱個戲曲讓我們聽聽,選填志願時還讓我們去他家,他一個個幫我們仔細看志願⋯⋯
我今日會當國文老師,白老師也是居功厥偉了!在教師節、在學思達研習會場、遇到我高中的國文恩師,讓我親口感謝他⋯⋯哇賽!今天真是超級感恩又奇妙的一天!
我已經漸漸習慣每天上「學思達教學社群」看看大家的討論議題,雖然大家互不相識,來自四面八方,但那股對於教學的熱忱與愛孩子的心卻是真實存在,且深具感染力的。
老實說,教書教久了,對於學生學習的呆滯,容易習慣、容易麻木、視而不見;教書教久了,對於學生的好表現,容易自滿、容易居功、容易覺得天下唯我獨尊⋯^_^。
因此,我喜歡藉由「學思達教學社群」來破碎自我,使自己心意更新變化。感謝本校生物科 陳錦苡老師的推薦~
看到這位馳騁教學15年的國文老師,仍然懷抱一顆雀躍的心來發想、設計教案、預備教具,真是令人敬佩!
看到全台灣許多老師馬不停蹄的自主前往各地參加翻轉教室系列的研習與觀課,就讓我對體制外的教改充滿希望!孔夫子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直到今日,終於露出了一線曙光。
希望有朝一日,我的孩子們能擺脫被填鴨的教育方式,享受孔夫子在學習中「樂以忘憂」的甜美境界。
今日適逢中山月考完第一節課⋯⋯觀了一堂如何檢討試卷的課,相當特別!
傳統檢討法大概是固定幾位好學者在發問,觀望者多、失神者與放空者皆多,許多人關心自己得幾分更甚於考題的內容。今天的檢討考卷⋯⋯說真的對我而言是有點吵(呵呵⋯⋯我們自己也吵,自首喔!)
不過,仔細觀察發現大多數人是在組別中討論考題,共同閱讀詳解並學習解題。等各組都完成階段任務後,進行抽籤上台「備詢」,接受台下「挑戰者」的文攻,用自己的方式結合詳解來解題給大家聽,老師負責導正、追問與搞笑。。
感覺起來,大家關心考題怎麼說解,比關心考怎樣要熱烈多了。大家都討論得很熱烈,看不到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氣氛。
研究很久⋯⋯不管三七二十一,今天開始學思達。
》先放映輝誠老師ppt,讓創始者親口介紹學思達
》再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我為何要「自找麻煩」呵呵⋯⋯
》接下來進入MLB時間開始大聯盟分組》接著介紹遊戲規則(有點二二六六⋯^_^)
》發下我的第一份講義,開始進入自學、討論、表達的循環。
第一次總是沒那麼順,但我可以感覺學生知道我們為什麼要嘗試改變?這份心,他們可以了解,也願意與我一起試試看。
以第一天而言,我覺得已經很滿意了喔!感謝主!(第一堂)
學思達開啟後,課堂是一定會熱鬧起來,大概也不會有人睡得著了。
因為教學活動不斷在十分鐘之內做切換,學生的專注力容易維持;加上分組的團隊榮譽心、上台答題的壓力、開放搶答的熱情⋯⋯都使得上課氣氛產生明顯的改變。目前已解決一些技術性問題,如抽號碼、計時、分組計分⋯等。
接下來,是準備編排文言文課文的補充講義來讓其自學,以及教學活動如何安排之類的⋯⋯真是一門挑戰啊!(第二堂)
桃花源記(課文)--其實,我發現自己還蠻喜歡{講課}的...呵呵,要叫自己空出講台來讓學生進行自學、思辨與表達的確有些掙扎。
但就如同老師喜歡講課,讓學生聽講一般;學生自己何嘗不喜歡當主角也來上台小小的{講課}一下呢?
今天發下第二份補充講義 : 1.教學生如何自學文言文(練習對照翻譯進行圈點) / 2.自學與小組討論時間 3.抽籤上台回答題目、發表感想(教師從旁追問、引導補充、給分) / 4.下課前總結、給回家任務、預告明日活動
感想 : 學思達讓每個人都有機會表達、得到激勵;也藉此訓練學生上台的膽量與合宜的表達方式;當學生成為主體,瞌睡蟲的確減少了.....
再深思 : 1.時間的掌握需更精準 (課前分組排桌椅、黑板繪圖...等場地事宜須盡速完成);2.不知道要如何更清楚知道學生們對於課文的掌握度?;3.上課時間拉長,需減少小考時間.....不知道是否會影響教學成效?
今天繼續{桃花源記}第二段 -- 發現同學們的配合度提高了,會主動來拿道具、幫忙繪加分圖......的人增多了、桌椅的分組排列也比前兩天更迅速了。(感謝同學的主動協助啦 ! )
第一階段 : 課文的提問與答題漸入佳境,某些生性內向的同學需要多些鼓勵才能順利上台;當然,有些答案無法答得準確,需要進一步引導與修正。(但整體而言,搶答的氣氛是迷人的喔 !)
第二階段 : 今天舉行{字音字形PK大賽},各組推派代表透過{花蓮縣字音字形學習網:http://word.hlc.edu.tw/}進行線上LIVE的競賽,捉對廝殺,完成十題的字音字形測驗,贏者加4分、輸家減2分。(大約花十分鐘,趣味橫生......主要目的為推廣這個平台,鼓勵各組同學回家後繼續透過此平台加強字音字形的能力。)--(第四次上課)
1. 今天向班上說明「浮躁」與「活潑」的差別--我希望學思達的班級是能動能靜的「活潑」、是勇於表達的「活潑」,不是靜不下來的「浮躁」,我認為孩子聽得懂,當然偶爾會忘記,不過即時提醒就能迅速歸正,多練習幾次相信會動靜皆宜的。
2. 今天希望孩子能在鐘響後迅速回班,因為學思達的課堂總覺時間如梭,一眨眼就過,所以希望大家一起把握時間,感覺大家的配合意願也很高。
3. 討論的氛圍逐漸成型,大致上不錯;但自學時的專心度仍待提升,希望學生在自學時高度專注於文本,待聽到討論指令時再進入討論狀態。
4. 今天做了兩張ppt當上課背景圖,一張用以提醒學思達教學法的目的,另一張用以教導上台表達的學生要有禮貌,「紳士」與「淑女」該組都加兩分。呵呵,效果好!
5.今天第一次加入平板派卷的測驗⋯⋯這不屬學思達範圍,純粹是另一種嘗試。不過,我可以透過數位平台的分析,知道自己這五次上課的果效,我發現學思達對於文章的文意、作者的思維可以達到較好的理解;但是在一些細微的語詞、詞性、詞意上的辨識度顯得不足,顧此容易失彼,還需再思維如何提高學生的「考卷分數」⋯⋯^_^呵呵!
掀開「講述填鴨法」這頂金鐘罩,可是要鼓起大勇氣的,「講述填鴨法」之妙,就如同播放CD片,進度不足不用怕,只管調為以2、4、8⋯⋯倍速快轉;至於現場只要維持「最高品質--靜悄悄!」就搞定了。
如果月考成績不佳,那「顯然」就是學生「不用功」的錯,這「講述填鴨法」可說是「我們」的護身符⋯⋯而學生就只能不斷的揹起「不用功」的黑鍋。然而,到底是誰不用功呢?⋯⋯-_-#
今日學思達心得--
1. 「得有耐心」:以前我的教學速度算快,幾乎都能在月考前一週教完進度,再來一週全考卷檢討,算是完美。可以等候好成績⋯^_^現在,進度就「拉」不快了⋯-_-#。
2. 以前我教的班級,可以讓學生「不敢」打瞌睡,不然就叫他罰站;現在是完全不用管這事,因為沒人想睡覺(很奇妙)。
3. 配合平板與網路,在小組討論時適度開放查資料、找答案,是很好的嘗試,減輕了老師的負擔,也養成學生善用網路的習慣。
學思達之表達能力訓練 -- 從上台的拘謹、膽怯......到渴望上台的從容、自然;從懼怕拿起麥克風講話......到排隊等候拿麥發表"政見"......
呵呵,如果不給他們去嘗試,非但他們永遠上台一條蟲,我們也永遠見不到他們自信飛揚的神采 !!(這豈是一張100的考卷可以取代呢!!)
⋯以前由老師口述主導進度(劃重點、寫筆記、補充⋯⋯)若能把學生訓練成聽話的「乖學生」呵呵,心裡就踏實些⋯⋯像是餵食「飼料雞」⋯^_^大的比較快啦!
現在透過「補充講義」與「平板行動學習」把大草原帶到課堂,引導大家自由吃草(當然老師依然透過問題的編排引導著⋯⋯)像是「放山雞」呵呵,看到大家快樂的奔跑吃草(學生們熱切的探索答案,不論是小組討論或平板搜尋,心裡總覺很欣慰⋯⋯但也帶有一絲掛慮,大家回家可要認真點,才能長得健壯喔!
子一甲加油^_^
我在期待有一天……這些學生成為一個成功人士……何不把講台空出來,聽聽他們的聲音,看看他們正在醞釀的風采?
教書生涯裏第一位進班觀課的老師--對我而言是個督促、是良性的壓力、也會是個鼓勵;對被觀課的子一甲而言,是一種肯定、也是一種很好的磨練(訓練在其他觀課老師面前坦然的上台表達,練練膽⋯^_^)感謝林貞佑
我自己傳統了15年,也覺得自己教的還可以,師生相處、班級經營⋯⋯也有屬於自己的一套。
但我承認,過去我自認為不錯的這一套教學法,是建立在以「教師提升學生成績」的基礎上設計的,並非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法。
我沒把握學生在畢業後會因為我的國文課而培養出「自學能力」、「閱讀興趣」、「表達能力」、「思辨能力」,因為我不是以此為重點來教學(會考的才是重點)。
這也是反思過後,我願意嘗試改變翻轉整個教學理念與方式的主因。
我的人生有限,我不願意自己把時間投擲在擠壓分數卻扼殺學習胃口的事上,我更願意把時間投資於設計教材教法、提升學生「自學、思考、表達」的事上,這才會讓我覺得自己的教學生活是有意義,是值得的。
昨天才聽到一位極資深的前輩,在教學心得分享會後,用很不耐煩的口氣問道⋯⋯「你們還要"玩"多久?」我相信這恐怕是許多傳統教學者的心聲,這樣譁眾取寵、華而不實的所謂「翻轉」到底還要搞多久?
我想了很久,我覺得「玩」字下得好!負面來看是極輕蔑、貶低之義。但對學生而言,如果能夠使學習過程變成像在「玩」一般充滿樂趣、不會疲倦、甚至想一玩再玩⋯⋯不正像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對教師而言,若能夠打從心底享受教學生活、欣賞教室風景⋯⋯在自發性不斷精進翻轉教法,品嚐成長的喜悅;在看到學生多元能力被培養起來,而不只是「分數上升」時,感受教師生命意義的實現⋯⋯讓教書不再是苦差事,讓教書也有「玩」一般的喜悅,那豈不是一件美事?所以「玩」字下得好⋯⋯^_^
我想,以「學生」為主體,不應是一句空話,到底對學生而言,什麼才是最重要的?這是我們要去了解的。是分數、排名?是考上第一志願?是學習的胃口與興致?是多元知識的探索?是自學、思辨與表達能力的提升?
相信,當一位老師願意「以學生為本位」認真思考這個問題的答案,也願意全心朝這個目標邁進時⋯⋯自然會產生最適合自己操作、也最適合學生的一套教法,「翻轉」毋需定於一尊;如何「翻轉」,他人也無從置喙⋯⋯因為「翻轉」只為回應投身教育的初衷!
學思達教學法(嘗試)~高職三統測後國文重修班~共19人(從未接觸學思達教學法)~上六個晚上,每次三小時,自編講義(結合課文與上大學後應具備之能力)~最後一節做問卷回饋如下:(以下是配合第四題的回答)
1. 因為可以訓練自己的膽量。
2. 表現自己和學習其他人的表達方式。
3. 寫上了自己的東西跟思考一些事情,以及上網更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資訊跟不瞭解的,是跟有老師上課是差很多的,畢竟老師只能一直給予,我們有沒有吸收,他並不知道。而透過自學,可以讓自己去學習自己想要瞭解的資訊,而也真的能夠好好的吸收,覺得這是還不錯的教學模式。
4. 因為通常上課時間都沒有上台表達。
5. 這樣可以訓練膽識,以後要面試工作,講話也比較不會結巴,被錄取的機會也比一般人的機會大。
6. 可以自己思考內心的想法。
7. 這樣我才能學會克服上台恐懼,才會有更好的表達能力跟臨時反應。
8. 可以訓練膽量以及說話。
9. 透過查詢資料,學到更多。
10. 讓我鍛鍊自己的膽量。
11. 因為我心裡有很多想法,但沒什麼機會上台分享,那種勇敢表達出來後的成就感,是普通人不懂的。
12. 因為現在教育缺少上台表達自己,所以我們都很害羞,不擅長表達,透過上台,可以為我們以後的面試和領導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第七節觀光一丙(上一節學生去練軍歌...很累) /
記得以前如果碰到這種情形 / 學生很難不想睡的 / 因為在大太陽下練軍歌實在太累了...... /
剛好我今天上簡媜的水經 / 進入課文部份 / 我一路用問答 + 搶答的方式讓學生搶分 / 只能說戰況真的激烈 / 大家搶破頭的舉手發言 / 我還得細心照顧到盡量讓各組有機會答題 /
......咻~50分鐘也就在眨眼間流逝 / 學思達真美妙
第八節上電子二甲(剛掃完地 / 上完就放學) /
通常這節課精神容易渙散 / 歸心似箭吧 ! / 進行現代詩選(作者紀弦與白萩的介紹) / 先自學12分鐘 / 大約有A4四面密密麻麻的介紹 / 這12分鐘裡我仔細觀察學生 /
令我感動的是幾乎九成以上的學生(而且是男生)都很專注的閱讀 / 或者畫重點...寫答案 / 我後來大大誇讚他們一番 / 也希望藉由這樣課堂上一次次的自學 + 思考 + 表達 / 能夠提升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 /
放學後有一位學生說自己真的進步很多 / 是他自己的體會喔......
說真的...現在常在下課時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 上課時間就是在各組搶答 / 學生上台開講 / 掌聲 / 笑聲.....中度過
我不再需要努力'撐'到下課 / 也不再需要跟學生對立與僵持
在50分鐘之內我可以很明白的知道 / 學生到底懂多少? / 哪個環節不懂? / 聆聽學生的答案 / 或者透過追問 / 都可以測試他們究竟是否真懂? / 然後給予立即的澄清與解說
而這些效果 / 都是過去15年我自己的傳統教學所未能達到的 / 感謝學思達 !!
103年12月之前的15年,我都是火速講述授課,至段考前一週,完全搞定進度。然後,安排密集的測驗卷(考完成卷、出題庫卷⋯)樂此不疲!然後,等著月考驗收「成果」(說穿了,還不是「分數」,看看排第幾?)
今天,我是16年以來首次沒能在段考前教完進度(事實上,也僅差介紹方苞及桐城派,不過自學講義都有介紹),即使是段考前最後一天,還是捨不得使用講述法趕課。不知道明天會考成如何?
⋯⋯但我知道,他們的收穫是更豐富的。
以魚骨圖介紹自己接觸學思達教學法的過程分享。
哈哈......我前天上課時被學生的消極態度(未完成交代功課),而感到失望、灰心(當然也有一點生氣...),當下叫他們去罰跑了兩圈操場,等他們回教室後,我就要他們下一節課把桌椅恢復,我要恢復填鴨了......(小賭氣...)
今天再上課,仍然沒分組,再繼續給他填下去......(我的心裡當然不好受,因為我知道這樣上課,又輕鬆又快,都15年了,畢竟。可是,這樣的教法,卻犧牲掉許多重要的學習契機,如合作學習、討論思辯、上台表達,以及自學能力的培養)
目前任教兩個班,二年級已經穩定多了,一年級還有待調教。這個班級來日方長,我準備再填一陣子,然後找一天重起爐灶。當然,我要強調的是,根據不久前的表單回饋意見顯示,他們仍然是很喜歡學思達的,
只不過,我希望他們能更珍惜這樣的學習機會。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我也希望自己的學生是可教之才。繼續努力 !!
統測已結束,為我實施學思達二年半的電子三甲劃下句點。我所期望的「奇蹟」並沒有出現,大考成績與模擬考成績相去不遠,讓我不免有些失望,也在猶豫是否應該貼此文。但這個結局讓我反思⋯⋯
1. 我是為了什麼而願意改變教學方法?只是為了大考成績嗎?
2. 在這兩年半中間,我個人的成長與收穫是什麼?
3. 在這兩年半中,學生獲得了怎樣的啟發與訓練?
4. 在這段時間的師生關係如何?課堂上的風景如何?
5. 由於實施學思達,我因此結識了哪些夥伴?對我產生什麼影響?
6. 開放教室觀課後,對我及學生產生了哪些影響?是好還是不好?
7. 如果下學期再接新班,我要採取怎樣的教學法呢?
反思以上,我認為學思達還是一條正道。因為:教學不該填鴨,透過提問啟發思考還是比較好;教學不該單向,激發批判、創意思考,師生互為問答還是比較好;學生不該「有耳無嘴」(左耳進右耳出),透過小組討論與上台表達更能加深印象。
大考分數不該是最終目標,在教學過程中,還有很多更有意義的事。夥伴們,加油!
1.學生更快速就定位,只有學藝股長求好心切的一直在補圖...呵呵(很美吧 ! ) /
2. 比昨天更能夠靜下心來自學閱讀思考,也會等候提示才進入小組討論,可塑性很大 ! /
3. 首次在講義中放入{我的書齋}一文的QR碼,內容是 {台灣演義} 在介紹作者鍾理和,這真是個好影片,只是有51分鐘長,不適合在課堂觀看,所以我設計了9個問題,讓他們回去看影片找答案填入,明天進行小組搶答,算是一種翻轉教學與行動學習 !
補記 : 意外的收穫是在三年級上課時,我還是使用傳統教學,一方面他們快畢業了,也習慣我的傳統教法了;但是我開始習慣以問題為主軸的教學法後,雖然沒給予分組,但還是採{丟問題}、{自學閱讀找答案}、{抽籤答題或搶答}的模式,我發現效果很好,因為三年級的自學能力、定性更好,配合度高,也更能喚醒他們的睡意。感謝學思達 ~
我們生活在一個習慣懶人包、習慣速食、習慣口號的社會;我們不習慣提問、不習慣探究、或者根本懶得探究⋯因為嫌麻煩、因為不習慣、因為從小也沒人鼓勵過探究。
所以,我們的下一代,如果不意外
,應該只會複製我們的「習慣不探究」;甚至我們成為扼殺學生探究的元凶而不自知。
上週上課時,班上在小組討論講義的問題,雖然我是請同學依據講義提供的資料回答問題,不過有一個學生倒是直接上網查詢,結果獲得與講義資料相反的答案。這時,隔壁同學告訴她寫錯了⋯不過,我倒是特別給她稱讚👍鼓勵,因為就學習態度而言,她才是正確的。
學習,不應被侷限在某個範疇。探究的結果,不是目的,也不必定於一尊;透過探究的過程,培養探究的習慣、辨別資訊的真偽、養成探究的科學態度,才是真正的學習目的,才是課程設計要達成的核心目標。
#謝謝黃國珍 (K.C. Maurice Huang)老師、藍偉瑩老師今天的分享,讓我們更認識何謂「探究式的閱讀理解」。
今早連三節國文,第一節上職二孟子選,下課時有一位女學生說她身體不適,想回家看醫生,於是我們一起聯絡了她母親⋯
結果,掛完電話,她忽然說,想上完第二節國文再回家,因為喜歡上國文(⋯撒花)
第二節上課中,教官火速來到本班找那位同學,因為媽媽在家等不到她,以為剛剛是接到詐騙集團電話⋯(全班笑翻),於是她親自去一趟教官室回撥電話給家人做說明。
第三節上職一論語選,下課時有一位班上名列前茅的學生說⋯她很喜歡上文言文,覺得很有意思(⋯可能是透過提問,她可以去深入思考,然後享受頓悟的成就感吧!)
其實,以前(講述法)期末上到文教-論孟學庸,都覺得累而且不易提振學生的精神,現在以學思達方式上課,覺得氛圍都不一樣了⋯^_^
(截錄1071 期末教學回饋表單-嶺東中學建築一甲)
1. 我覺得此方法非常的不錯!學生們不會再像以前一樣死板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聽課。在國中,#有些人上課有問題時不敢直接舉手,#問旁邊的人又會被罵,這可能導致了課業的問題與日俱增;可是如果是使用學思達教學法,#不僅可以跟自己的好友坐在一起,#不會時互相學習,雖然這可能會影響到上課秩序,但是卻可以增進我們的學業。這種學習法不是每個老師都適用的,這也跟各班的秩序有關,所以說,#使用這方法的老師可說是非常有膽量啊!
2. 我很喜歡這樣的學習方式,#每個人的學習進度不同,#有些人需要一步一步慢慢來;#有些人卻可以自己學,也可以得到許多知識。國文課老師發的講義裡面,充滿許多課本沒有的知識,#能讓其他人就算沒有上到課,#還是可以有相同的知識。搶答的方式也是,不但能激起我們的勝負心,還能學到課本中的知識,更能有小組團結的力量;雖然傳統教學方式也有他的好處,但上課中老師的死板,還是無法讓學生們感受上課的有趣,學思達的教育方式,真的很棒!
3. 我覺得非常的棒!#因為我國中時期的國文老師一直給我罰抄,#所以我非常討厭國文,都沒有在讀;可是現在我居然會自己讀一些國文的東西,我覺得有進步(不是成績)
4. 我覺得國文老師上課非常的優秀,比起國中我覺得我學到的知識變更多,不管是哪種學習方式,我都覺得效果極佳,也謝謝老師上學期的教導跟堅持,#下學期我非常期待的就是國文課。
5. 我很喜歡這種分組的教學,因為可以跟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讀書,#可以跟不同的人在同一組一起學習,而且老師講課很認真聽的懂,補充東西也不少,每次考試時都能從講義裡準備;#而且從網路測驗也能增加印象,老師的努力學生也有滿滿的收穫!謝謝老師☺️
6. 我覺得這種學習方式,相較於傳統的教學方式好很多;#傳統的教學方式很容易讓學生感到無聊,然後就睡著了。所以,我覺得這種有互動的方式比較好。
7. 在來到嶺東以前的國文課都是使用傳統教學法,但到了嶺東之後,寶漢老師運用了學思達教學法,不但讓上課多了分組討論,#也多了拿麥克風表達的機會,#我覺得這樣真的對我們的口語表達以及寫作能力有非常大的幫助,真的非常謝謝老師能運用這種教學方法來教導我們,讓我們的學習更有效率。
8. 我覺得這種上課模式跟國中比起來好很多,因為國中都是一直讀書、一直考試;#可是現在上課還可以討論,甚至用手機來作答,有趣許多,也不會很容易就睡著。至於講義的部分,老師都會分享好看的文章,#希望下學期一樣也有ㄛ!
9. 開學時,老師給我的印象非常好!原本國中都是小考、小考......還是小考,老師這種作法不僅 #讓我們這些喜歡表達的人發揮出來,原本大家都是內向都不敢說話,但是 #在國文課找到非常多歡笑與討論。認真講,我非常喜歡高中的國文課,我常看老師在背後為我們做了好多幫助我們的事情,提心吊膽的擔心我們的成績;對於成績進步組別,老師的獎勵一個都不會少,我愛國文,更愛寶漢。😘😘
10. #我覺得上老師的課很好玩,沒有壓力,老師對每個人都很公平,很喜歡老師上的課,謝謝老師。
11. 我覺得還不錯!#因為上課可以把一些回家功課解決掉,然後上課可以很歡樂。
12. 我覺得比起以前的傳統教學法,學思達教學法比較不死板,讓我不容易分心,#可以在比較有趣的氣氛專心的上課!
13. 謝謝老師的這種教法,#不只讓我成績有明顯的提升,比較不會像以前國中死板的看著課文,這樣的教學方式 #不只能訓練我的台風,#也能訓練自己的語言能力,這是一個非常棒的教學方式。也謝謝老師這一個學期的教導。
14. 老師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 ❤️增加我們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有個人的演講能力,所以我很喜歡這種教學方式,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個人的能力,還可以 ❤️讓我們以後不用怕不敢演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