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天主教會的歷史

1. 簡介

耶穌基督

2.初期的教會

2.1 宗徒時期的教會

耶路撒冷初期教會的情況

教會向耶路撒冷以外的發展

保祿 : 外邦人的宗徒

伯多祿和保祿在羅馬

其他宗徒

新約聖經

耶路撒冷的末日

2.2 教難時期(自第一世紀末到米蘭詔書)

二世紀和三世紀的羅馬帝國

教會在公元初世紀的傳播

教難

教會初世紀的生活

公教文學與二三世紀的異端

最後戰爭與君士坦丁和平

2.3 第四世紀教會的勝利

第四世紀的教會和國家

教會的擴張

教會組織與教友生活

教會對社會的影響

異端

教父

聖奧斯定

3. 中古世紀教會 (Middle Ages)

3.1 蠻族入侵時的教會

蠻族入侵

蠻族的歸化

教會對文化的影響

教宗

3.2 教宗與西方新帝國加洛林朝

聶斯多略異端的傳播

3.3 封建時期教會的衰頹與改革

教會與封建制度

教會的改革運動

教會向北歐和東歐發展

3.4 自第六至十一世紀之間的東方教會

儒斯弟年時的東方教會

穆罕默德與伊斯蘭教(即回教)

對敬禮聖像的爭執

東方的大分裂

3.5 中古文化的全盛時代

基督教信仰的一致

修會

教會與政權

教會與教育

聖殿

十字軍

十三和十四世紀的傳教事業

異端裁判法庭

3.6 中古文化的衰落

教宗波尼法爵八世和[漂亮的婓理]的衝突

教宗寄居亞味農

西方教會的大分裂

中古世紀的結束

4. 近代教會

4.1 誓反(或抗議)教的反抗 (Protestant Revolt)

反抗與改革

馬丁路得(Martin Luther)在德國的改教運動

瑞士的改教

-慈運理(Zwingli)

-加爾文(Calvin)

-加爾文主義

英國的改教

4.2 天主教在十六世紀的革新

自發的改革

特倫多(或特力騰)大公會議(Council of Trent)

天主教在特倫多大公會議以後的革新

4.3 文藝復興及革新時代的傳教事業

新地的尋獲與保教權

美洲和菲律賓的傳教

非洲開教

聖方濟各. 沙勿略

聖方濟各. 沙勿略以後日本傳教的情形

利瑪竇在中國

4.4 天主教在十七世紀的繁榮

神職界的革新和新興的修會

十七世紀的教友生活

智識生活

4.5 十七世紀中葉以後的宗教紛擾

楊森異端

法籣西主義

寂靜運動

誓反教的問題

4.6 教會在十八世紀的情形

十八世紀無信仰的氣氛日增

教宗權力的低落

十八世紀的教友生活

4.7 十七及十八兩世紀的傳教情形

傳信部的建立

法國第一批傳教士

辣丁美洲的傳教情形

印度的傳教情形

4.8 利瑪竇逝世後中國的傳教情形

自利瑪竇逝世至明末

滿清初年

禮儀之爭

十八世紀中國傳教的情形--一個教戁的世紀

5. 近代教會

5.1 法國大革命時的教會情形

革命的起源

宗教革命

法國以外的革命

拿坡崙與教會

革命的總結

5.2 天主教在十九世紀前半期的復興

法國教會的復興

德意志天主教的復興

天主教在大不列顛的復興

天主教在美國

5.3 自由主義時代和教宗比約九世

思想自由

政治的自由

自由經濟政策

教宗比約九世(Pius IX)與羅馬問題

比約九世對教義的功勳

5.4 自第一屆梵蔕岡大公會議至第一次世界大戰 (1870 - 1918)

現世主義

教宗良十三世(Leo XIII)

教宗聖比約十世(Pope St Pius X)在位期間

5.5 教會在十九世紀的內部生活

神職界的重振

靈性生活

5.6 自第一次世界大戰至第二屆梵蔕岡大公會議

教宗本篤十五世(Benedict XV)

教宗比約十一世(Pope Pius XI)

教宗比約十一世的重要奮鬥

教宗比約十二世(Pope Pius XII)

二十世紀 教會的內在生活 (1914-1962)

大公主義(至若望二十三世止)

5.7 十九與二十世紀的傳教情形

概觀

非洲傳教

美洲傳教

太平洋區傳教

亞洲

中國

5.8 第二屆梵蔕岡大公會議

若望二十三世(John XXIII): 大會開幕 (1958)

哺祿六世(Paul VI): 大公會議圓滿閉幕

大公會議後的時期 (Post-conciliar Period)

新的福傳

主的事業

摘自:

Rev. Joseph Motte, S.J, 天主教史

http://www.cathlinks.org/

http://www.cathlinks.org/ccc-toc.htm

http://www.catholic.org.tw/bible/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