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4日《緣起讚》至第8偈
運用愛、慈悲與緣起見於日常生活中
提問:您是否能指導我們,應該如何運用愛、慈悲與緣起見於日常生活中?
尊者回答:以我個人來講,內心不快樂的主因,就是因為「愛我執」啊!比起他人更愛自己的執著,將自己看得更重要的執著。所以,當有人挑戰我的地位時,我就不高興了。我就容易嫉妒,我就容易憤怒。所以,「愛我執」使內心不快樂。
如《入行論》所說:「所有世間樂,悉由利他生,一切世間苦,咸由自利成。何需更繁敘,凡愚求自利,牟尼唯利他,且觀此二別。若不以自樂,真實換他苦,非僅不成佛,生死亦無樂。」
《入行論》為我們作證,我們之所以痛苦是因為我們忽略他人的利益,太看重自己的利益,「愛我執」所產生的痛苦。如果要斷除這個痛苦的話,只能透過愛他人,增長愛他心的方式而去斷除「愛我執」,又如同上師薈供中說到修行最主要的心髓,就是將自己的安樂迴向給他人,他人的痛苦由自己取受。以這種方式減少「愛我執」,使我們獲得安樂。
菩提心的法門看似犧牲自己的利益,但這是錯誤的觀念。仔細去思考,菩薩們之所以幸福,就是因為減少「愛我執」,因為有強大的愛他心。所以,佛菩薩們是以非常有智慧的方式愛自己,我自己是如此認為,他們很懂得愛自己,因為愛自己、希求自己真正獲得利益,所以放棄「愛我執」。比如,以我這一生來說,我遭受過很多挫折,但是我仍然保持強大的心力,主要原因就是愛他的思維、減少「愛我執」。我一早起床就會思維愛他的功德,減少「愛我執」。
再者,為何能成佛呢?為何我能真正幫助他人呢?
這就有關空性。空性是有的,所以,斷一切過失、證一切功德的佛菩薩才能成立。比如,「愛我執」能被消滅,就是因為愛他心的強大增長的緣故,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知道「緣起」,一切都是相互依賴而有。如果「愛我執」是自然而然就有的、是我們的本性、不能改變,那麼就沒有救了;但是,並非如此,平常長時訓練愛他,透由生起強大的愛他就能減少「愛我執」。
如《入中論》中一開始說到:「悲性於佛廣大果,初猶種子長如水,常時受用若成熟,故我先讚大悲心。」
《入中論》中一開始就是禮讚大悲,並不是禮讚其他,原因就是如此。我想要利益一切有情,這種想法並不是邪見,它是有理由的。
理由是什麼呢?
這就與空性有關。因為「緣起性空」、「性空緣起」的緣故,所以,由智慧緣菩提,由慈悲緣眾生,這就是修習菩提心的法門。
菩提心與空正見,就是我早上起床最主要的思惟內容,這對我真的有很大幫助。即使你們不相信後世或輪迴涅槃,但是,你們一定要知道,因為一直看重自己的緣故,使你非常的小心眼、思惟狹隘。所以,如果你希求自己好,你想要減緩負面情緒,那麼你應當減少「愛我執」。
再者,猶如量子物理論述中說到真相與表相不同,所以,我們不需要受到表相的影響,應當以智慧持真相,以這種方式減緩負面情緒。
總之,如文:「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就是以這種方式去思維,這對你們的生活會有幫助。
摘錄自_法王達賴喇嘛尊者 教授《緣起讚》20200804
2020年8月5日《緣起讚》至第30偈
如何能安立「我的心」?
事物並非以自己的力量而成立,唯是依賴他力而有,僅是透由施設而有。如《中論》及《入中論》說:「如觀察車七相無,由餘世間共許有。」若是去尋找,完全找不到外在的色法等。
更重要的是,如《中論》說:「非陰不離陰,此彼不相在,如來不有陰,何處有如來。」我們觀察所皈依的導師釋迦牟尼佛及其無漏蘊,其無漏蘊並不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也不是其無漏蘊,釋迦牟尼佛也不以自性具有無漏蘊,透由觀察分析佛與其無漏蘊之間的關係,如是尋找釋迦牟尼佛,根本找不到釋迦牟尼佛。
所以,我就調整為:「非陰不離陰,此彼不相在,『自我』不有陰,何處有『自我』。」這是我每一天持唸及思惟的內容。我們所認為很重要的這個我,因為是依賴「所施設處之身心」而施設為有的緣故,所以觀擇尋找所施設處根本找不到我,所施設處之身心,並不是我。如果心是我,我們怎麼說「我的心」呢?
如何能安立「我的心」?
我們說「我的心」、「我的身」、「我的語」,但是,如果心是我,那麼就沒辦法安立「我的心」。我的身、語、意確實是存在的,世間是這麼說的,事實上也是如此,這些是有的,但是其存在的方式,僅是世間通俗的說法中形成而已(唯世間名言成立、唯世間名言有),除此以外,並沒有一個掌控身心的我,根本尋找不到這個我。
這是我每一天思惟的內容。早上起床之後,走山或繞塔時就是思考這些內容。
我是存在的,因為有我,所以我正在行走,但是,正在行走的我,它在那裡?
根本找不到。
我正在行走、正在繞寺院,我是存在的,但是,這個我僅是於通俗的說法中而有(僅是世間名言中而有),僅此而已,並非如我所見般的獨立真實——如同身心的掌控者之我。
摘錄自_法王達賴喇嘛尊者 教授《緣起讚》2020年八月五日
2020年8月6日《緣起讚》
宗喀巴大師 造論
法尊法師 譯
敬禮尊重妙音菩薩
01. 由見說何法,智說成無上,勝者見緣起,垂教我敬禮!
02. 世所有衰損,其根為無明;見何能還滅,是故說緣起;
03. 爾時具慧者,如何不了知,尊聖教心要,即諸緣起道。
04. 如是於依怙,稀有稱讚門,除說緣起外,誰能得餘者?
05. 由彼彼依緣,說彼彼性空,離此更何有,稀有善教誨?
06. 愚者執何法,堅固邊執縛;智善彼即是,戲網盡斷門。
07. 此教餘未見,唯尊名大師;外道亦飾讚,如於狐喚獅。
08. 稀有大師依,稀有勝說怙,極善說緣起,我敬禮大師。
09. 恆作饒益者,為益眾生故,說教藏空性,無比決定因,
10. 謂緣起道理;見相違不成,此於尊教法,如何能了知?
11. 尊許若時見,空即緣起義,性空與成立,作所作無違。
12. 若見反彼者,空則用不成,有用則無空,墮苦惱險處。
13. 是故於尊教,極讚見緣起,彼亦非皆無,及以自性有。
14. 無待如空華,故無依非有,若性有彼生,待因緣相違。
15. 是故離緣起,更無有少法,故說離性空,亦無有少法。
16. 若法有自性,則說無涅槃,及無戲論滅,自性無滅故。
17. 故於智眾中,發大獅子吼,數唱離自性,善說誰能難?
18. 況無少自性,及依此此生,建立皆成立,二不違隨順;
19. 即由緣起因,說不依邊見,此善說即是,尊無上說因。
20. 此皆自性空,緣此此果起,二決定更互,無障為助伴;
21. 除此更有何,為甚奇稀有,以此理讚尊,成讚非由餘。
22. 若有為愚使,與尊作仇隙,彼不忍無性,妙聲有何奇?
23. 若受行尊語,珍藏緣起法,不忍空性吼,我說此為奇!
24. 緣起是無性,無上引導門;若即由彼名,反執有自性,
25. 今有何方便,導彼眾生趣,勝聖善行階,無比尊喜道?
26. 自性無作待,緣起有待作;何能於一事,二無違和順?
27. 故說緣起法,雖自性本離,然似彼顯現,此皆如幻事。
28. 說如尊所教,無有少敵者,能如法求過,善達即由此。
29. 何故由說此,於見不見事,遠離增益執,及損滅過故。
30. 緣起道因相,見尊說無比,由此證餘語,是量起決定。
31. 見如義善說,有隨尊學者,衰損皆遠離,滅眾過根故。
32. 由背尊聖教,雖久依疲苦,後後過如呼,我見堅固故。
33. 稀有諸智者,善達此二別,爾時於聖尊,豈不從髓敬。
34. 縱於一分義,得少許決定,尚與彼勝樂,況尊眾多說?
35. 噫愚壞我慧,於如此德聚,雖曾久皈依,未知德少分!
36. 然幸將近終,命相續未沒,於尊略生信,想此亦善根。
37. 說中緣起說,慧中緣起智,二如世勝王,尊善知非餘。
38. 盡尊所垂教,依緣起性轉,彼為涅槃故,尊無不趣寂。
39. 美哉尊聖教!隨至誰耳道,彼皆趣寂故,尊教誰不持?
40. 能降諸怨敵,離前後相違,與眾生二利,此教我生喜。
41. 尊為求此故,經於無量劫,數捨諸身命,親愛受用等。
42. 由見何法德,如鉤釣諸魚,能引尊意法,未親從尊聞;
43. 自恨善根劣,由彼憂惱力,我意終不捨,如母意隨子。
44. 於此思尊說,相好勝晃耀,光網遍圍繞,大師妙梵音,
45. 此作如是說,能仁妙影像,顯現於意中,如月治熱惱。
46. 於此奇勝教,諸不智眾生,周遍起糾諍,如跋縛羅草。
47. 由見如是相,故我多勵力,隨順智者行,數求尊密意。
48. 次於自他宗,修學眾教時,後反以疑網,遍燒惱我意。
49. 尊授記龍猛,釋無上乘法,遠離有無邊,教軌夜開園,
50. 無垢智輪滿,無礙遊虛空,除邊執心暗,映邪說星宿,
51. 吉祥月善說,白光鬘照顯,由師恩見時,我意獲安息。
52. 一切佛事中,語事為第一,彼復因此故,智由此念佛。
53. 隨彼大師正出家,修學勝教未退劣,
53. 勤瑜伽行一比丘,於彼大師如是敬。
54. 遇此無上大師教,皆由尊重深恩故,
54. 此善迴施諸眾生,成善知識攝受因。
55. 願利者教盡有際,不遭惡分別風動,
55. 達聖教理於大師,獲得信忍常充滿。
56. 願一切生捨身命,住持能仁妙教法,
56. 光顯甚深緣起性,雖剎那頃不慢緩。
57. 願勝導者無量難,殷重為心所成辦,
57. 由何方便令此增,晝夜專注恆思察。
58. 淨勝意樂勤彼時,梵王帝釋護世間,
58. 妙黑天等護法眾,恆為助伴無暫捨。
由說甚深緣起門中,稱讚無上大師世尊善說心藏,多聞苾芻善慧名稱吉祥,著於雪山聚中大雪山王阿得公家旁側喇頂靜處,又名尊勝洲,書者求寂虛空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