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易徑玩樂小組中,我們經常接觸到需要情緒宣洩的參與者,有些人從一開始便顯露有這方面的需要,有些則是在試探中逐漸發現自己有這需要的,特別我們的服務對象多是帶著中國傳統男尊女卑觀念的女性,不容易讓內心的壓抑情緒表露出來。如能為他們提供適當的平台,讓久經壓抑的情緒得以疏導,實有助參與者重拾內心的平衡,改善心理健康。
在一些極端的案例中,性格內斂、文靜、笑不露齒、但內心其實非常壓抑的婆婆甚至會一邊拋擲一邊說粗話洩忿。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必需理解說粗話只是一種表達自己的方法,應關注的是長者表達背後的情緒需要,切忌作出道德批判。
遊走行為大多與安全感有關,可能因失了短中期記憶,環境便變得不熟悉,沒有安全感。因此在小組環境中擺設一些容易令患者聯想起遠期記憶的物件,有助長者增加安全感。
即使長者不願意坐在小組內玩,工作人員可不斷嘗試令長者與小組保持互動,影片〈打破小組界限〉分享了一些有效的應對策略和技巧。
《在同一小組中照顧不同需要的長者》
影片簡介:
小組中每位長者都是獨特的,如何在同一小組中照顧不同長者的需要、是我們常遇的挑戰。且看片中主持人如何化解一場可能出現的衝突。
影片純文字版:處理情緒化長者的原則及技巧–在同一小組中照顧不同需要的長者.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