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八:討厭賭搏的書文
個案八:討厭賭搏的書文
書文(化名),男,75歲,中度認知障礙長者,是仁愛堂嚴梅會雅護腦天地的個案,參加易徑玩樂小組前兩個月才開始接受中心服務。
書文性格沉靜,甚少與中心内其他長者溝通,但對中心主任和護士等專業人士則有頗正面的回應。一般表現温文有禮,體型高而瘦弱,能自由行動,無須用輔助器具。
書文在情緒方面,一般表現很平穩。然而在一次小組活動中,當工作人員拿來一個骰子狀的沙灘球,他馬上大發脾氣,表示他非常討厭賭搏,並從座位猛然站起要離開,令小組遊戲不能繼續進行,工作人員和其他小組成員都感到錯愕,原來愉悦的氣氛亦因而被打斷。
同組一位長者勸說:「只是個遊戲吧,何必這麽認真?! 」
書文憤怒地大聲說:「這些東西不能拿來玩,玩都不行! 」
主持活動的社工亦被書文的一反常態嚇了一跳,定過神來即決定換個遊戲以緩解僵持氣氛,並對書文說:
「我們不是在賭搏,你看,檯上也沒有錢,這又怎算是賭呢! 不過反正我們有其他好玩的,就換個遊戲好了。」
邊說邊輕輕拍拍書文的肩膀,鼓勵他坐下,最後長者返回座位,雖然勉强還能
繼續参與,但小組氣氛已受到不可逆轉的負面影響。
個案介入方法
需要分析
書文退休前是名中層文職公務員,在經濟條件和生活風格方面都很中產,思維裡有很多條條框框,習慣按照社會主流賦予他的生命劇本去待人處事,以保障他在生活經驗中相信的價值,但這些極度的執持有可能形成一種自我設定的屏障,排拒一切在他的條框以外的可能性,行為背後可能是對秩序感或安全感的一種渴求。
他的教育背景和能力也可能令他覺得自己與其他長者不一樣,而且傾向相信自己比其他人高一截。
這種表現卻可能窒礙了他的社交發展,令他容易傾向看扁其他看起來比他衰弱的長者。除了願意與有專業身份的工作人員溝通,他缺乏與人交往的興趣和動力,他更相信自己跟現存環境格格不入,發展下去可能會出現自我封閉的傾向,不利他的情緒健康。
介入方向
回應書文在秩序感和安全感方面的需要,促進他投入小組環境。
促進他與其他中心成員的有效互動,達致良性的關係建立,從而協助他改善情緒健康。
介入重點
針對書文對賭搏的反感/敏感反應,工作人員在接下來一次的小組遊戲中,刻意避免使用一些容易引起他負面聯想的遊戲物資(如撲克牌),以減低他對参與小組的抗拒。但這個安排只是緩衝性質的短期策略,我們期望做到的,是因應長者的步伐,逐漸讓他重新靠近這些引起敏感反應的有象徵意義的事物,同時在過程中為他的執持進行鬆土工作,讓他變得更開放和有彈性
當書文對其他人建立了信任後,逐漸引入與賭博聯想較少的玩具,並說明不是賭博,強調不涉及金錢,反是有助思考的活動,工作人員會在每個遊戲開始前,先簡單說明一下該活動有助身體復健的主要功能,例如:「這是一個算術/邏輯思考遊戲,有助提高我們的記憶力」
一般來說,易徑玩樂工作人員不會做類似的說明,以避免窒礙組員發揮創意,然而這是有特殊需要的情況,所以特别處理,這也是易徑玩樂背後的多項應變思維
在之後的遊戲設計中,我們銳意加强書文與其他人的互動,有兩方面的安排:
在一些合作性質的遊戲中,邀請書文與一位體弱但有親和力的婆婆合組,讓他透過協助婆婆的過程表現他的能力
在另一些遊戲中,我們安排書文與另一位認知能力較好、但因患有柏金遜症而行動不良的伯伯同組,透過工作人員的旁白和製造機會、讓書文在互動中觀察及學習欣賞伯伯的潛在能力和謙虛態度
以上兩方面的安排都是因應書文的能力感需要,期望順勢作出自然的誘導
在小組後階段,我們逐漸引入一些可能會令書文聯想到賭博的玩具如接龍牌,漸進至用撲克牌(啤牌)玩遊戲,並繼續強調遊戲不涉及金錢、是有助思考的活動
書文的改變
經過工作人員的努力,書文在小組第8節(此小組共10節)對那個久違了的骰子沙灘球不再有抗拒,願意跟大夥一起玩傳球遊戲。
小組完結後,工作人員欣喜地分享書文現在樂意參與中心內幾乎所有活動,而且也在中心交了最少三個朋友,其家人也觀察到書文在與人相處時增添了一點親切,有時他臉上還會展露微笑。
這些正面的反饋無疑是對工作團隊最好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