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感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我們容易忽略認知障礙症長者也有這方面的需要,而且由於他們在表達需要時比一般人困難,我們在易徑玩樂中便要更著意為他們提供適當平台,讓他們透過自發行為、鼓勵他們為自己做決定,在充分的選擇中體驗自我效能感。
有些時候,照顧者可能會基於愛而傾向過度保護長者,不放心給長者自己做決定,但正因如此,長者的能力感便被低估、被削弱,逐漸連長者自己也相信自己確已失去這些能力,生命驅動力亦隨之走下坡。
在易徑玩樂中,我們相信長者仍有某些方面的能力;有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決定,有能力為自己做選擇,甚或有某些能力一直未有被發現,有待我們協助開發。
提供機會讓參與長者作主導,讓每個人都有機會站在舞台中央、接受眾人的鼓掌和歡呼,體驗自我效能感的滿足。我們要開放自己、以好奇的心態不斷探尋每位參加者的能力所在,學習去相信每個人都有獨特之處,在遊戲過程中,易徑玩樂有以下幾個原則:
不要求長者跟指令做
不要看玩具的說明書
盡量減少解說和訂立規則
如觀察到參加者面露迷惘的神情,這可能表示:
工作員過份解說,局限了長者的自由發揮
太多規則、太複雜、難明
缺乏興趣
避免問參加者:「明白嗎?」
工作人員應多觀察參加者的能力所在、能量水平、對挑戰的接受程度、期望、興趣、步伐等,創造機會讓參與長者作主導。
有些時候,工作員需要在遊戲開始時刺激一下長者思考怎樣玩,但開了頭之後,工作員便可逐漸退到較被動的位置,轉而鼓勵參加者發揮主導角色,建構參加者主導的文化。
在初步掌握了個別參加者的需要、特性、能量和處境後,每節小組在規劃遊戲時應用作參考以作為該節的遊戲設計藍本,為每一位參加者量身特製,設計有助每個人改進的計劃。
在易徑玩樂中,我們鼓勵創意,彰顯個人獨特之處和強項,遊戲沒有既定規則,也沒有所謂完美的標準。借用一位藝術工作者對「不完美」(IMPERFECT)的演譯:
IMPERFECT = I'M PERFECT
當中實蘊藏著莫大的智慧;不完美本身就是獨特的,如能恰當地進行正向意義重構,便有可能開發長者能量世界的一片新天地。
為促進長者提升能力感,工作人員在適當時可刻意將自己的位置降低一點,以突顯長者的能力。
在遊戲過程中,長者可能會基於不同的原因而未能逹到自己期望的表現水平,有時甚至因而感到挫敗。為促進參與者提升自我效能感,我們經常會在易徑玩樂小組過程中做期望管理的工作,目的是讓參與者先做好面對失敗的心理準備,做好鋪墊工作,即使做不到也可解釋為外來的因素,而不是因為長者自己的能力太差。若長者失敗後仍願意再接再勵,工作員更可讚賞他勇於挑戰難度的正面態度,提升他/她的自信心。
工作人員透過不斷鼓勵及因應長者能力而逐漸提高遊戲的挑戰性,同時為長者可能出現的失敗經驗做好事前鋪墊的預備。
有了這個期望管理的過程,「失敗」便變成是近乎理所當然、意料之內的事,因而不會讓長者感到挫敗或難以接受;相反,如果長者一旦成功,反而變成意料之外的驚喜,充分回應了長者在安全感和能力感方面的心理需要,因而更有動力投入遊戲,在失敗中再接再勵。
《將長者的失敗經驗作正面重構》
影片簡介:
即使有了足夠評估及預備,在活動過程中總少不免會遇上意料之外的情況。本片介紹如何將長者的失敗經驗作正面重構。
影片純文字版:回應長者的能力感需要–將長者的失敗經驗作正面重構.pdf
《發掘與放大長者的創意 》
影片簡介:
社會人士普遍相信認知障礙長者完全沒有創作能力,這樣的想法其實是錯的。讓我們看看片中長者潛在的能力和能量。
影片純文字版:回應長者的能力感需要–發掘與放大長者的創意.pdf
《計錯了怎麼辦》
影片簡介:
認知障礙長者在遊戲中出現失誤的情況常有發生,有時也會被其他長者指出甚或批評,令場面變得尷尬。本片介紹一些有效的處理方法。
影片純文字版:回應長者的能力感需要–計錯了怎麼辦.pdf
《活動結束前的讚賞》
影片簡介:
易徑玩樂工作人員經常以讚賞回應長者能力感的心理需要,或加强組員之間的連繫,有時亦會在活動結束前作總結式的讚賞以加强效果。
影片純文字版:回應長者的能力感需要–活動結束前的讚賞.pdf